民生新闻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

2022-06-17 23:25赵笛李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9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融媒体转型

赵笛 李蕾

【摘要】民生新闻是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媒体服务性、传播力的重要切入点,做好民生新闻能够增强新闻受众的认同感,提升新闻互动能力,不断推动媒体的受关注度升级。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升级,受众获得民生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让传统媒体在民生新闻传播方面有“大力打棉花”的感觉,出力不少却收效甚微。因此,融媒体转型中的民生新闻传播,是传统媒体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媒体的使命感所在。本文结合传统媒体的转型特点,探索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民生新闻传播,增强融媒体的服务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媒体;融媒体;新闻服务;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9.051

新媒体发展带来了新闻的大数据化,民生新闻要依赖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和服务能力,发挥出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新闻价值。海量的数据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创作出更优质的民生新闻,在速度和内容上获得优势,并集合大数据分析来判断公众的阅读诉求,才能保障优质民生新闻的稳定输出,以应对新环境的新闻传播。

1.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特点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新闻类型,而是多种具有类似属性的新闻的集合,指的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属于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的交叉领域,但却更侧重对公众的服务,反映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简单来说,可以将新闻大体分为重要新闻、有用新闻和有趣新闻,民生新闻的“有用”属性更强,侧重于新闻服务,因此,民生新闻从选题策划、创作到传播,都有明显的创作意图,即新闻内容对读者能够带来某种导向性的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民生新闻信息更迭的混乱。民生新闻涉及到大量的公共服务和民生政策,这类新闻信息在网络上可以检索,但民生是在不断发展的,一些早期发布的新闻很容易过时,但受众在检索时依然可以找到,容易混淆视听,误将旧闻当新闻,这种民生信息更迭的混乱,为受众带来了许多困扰;

二是民生新闻更加依赖大数据。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和商业媒体,传统的官方媒体在网络中并不占数量优势,商业媒体的大数据会根据网民上网规律和检索关键词,进行大数据比对,并将信息定向推送,以数据带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也对不同用户的网络活动进行了新的大数据记录;

三是民生新闻的自媒体化。除了官方发布之外,大量的民生新闻创作已经广泛化,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账号和运营人员通过观察记录,也可以发布民生信息,这些信息与官方新闻类似,也起到民生新闻传播的作用,而且由于社交账号、自媒体平台的数量持续增加,自媒体化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突出特点,由于监管缺失和自媒体人素养参差,民生新闻的真实性也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2.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传播原则

传统媒体对民生新闻具有天然的“热爱”,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是媒体的基本属性,随着融媒体转型的发展,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路径中也要及时求变,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和网络受众的阅读需求。

2.1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互联网传播平台由于缺少监管和足够的监督,导致新闻真实性备受质疑。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充斥于网络环境,严重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知情权,甚至导致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受到危害。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必须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官方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要恪守这一原则。同时,网络管理监督部门还要加强商业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确保互联网民生新闻传播真实,并将创作和传播虚假信息的人员或平台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民生新闻要经得起真实性的考验,才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优质的服务。

2.2 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原则

民生新闻是与公众接触最密切的新闻,从诞生之初就是为公众带来新闻服务或社会服务的。一方面,要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发布,并做好政策解读和落地监督,帮助公众解决遇到的民生问题,做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影响群众。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还要关注公众的生活状态,了解社会各界的发生的热点问题,并深入挖掘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众的生活質量。

2.3 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原则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要关注公众的声音,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更容易让媒体机构与公众进行及时沟通。通过新媒体这个桥梁,公众可以随时评价社会现象和新闻报道,还可以转发自己关注和喜欢的新闻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民生新闻创作和传播,要持续加强对互动的管理。新媒体运营人员要关注公众的留言信息,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回应。通过及时的线上交流,可以让民生新闻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记者编辑可以根据网络反馈,进行下一步的新闻策划和传播。

3. 民生新闻的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3.1 新闻从业人员脱离基层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持续加快,传统媒体需要一天才能实现的信息传播,在网络上已经降低到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部分新闻传播已经实现了即时传播,新闻的滞后性越来越不明显,这是新媒体优于传统媒体的重要表现。正因为如此,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导致新闻编辑热衷于闭门造车。尤其在民生新闻领域,不少新闻从业人员认为民生新闻就是政府民生政策的发布,拿到新闻通稿后,通过简单的编辑随后便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虽然实现了新闻发布的速度,但干巴巴的新闻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传播力。即便是重磅的民生政策,也需要持续报道加强新闻的深度。过度追求速度,导致新闻从业人员脱离了民生基层,缺少与社会底层人员和基层人员的接触,新闻敏感性得不到提升,民生新闻逐渐就变成了民生政策新闻。

3.2 新媒体传播手段应用不足。

新媒体时代衍生出了多种形式的新闻传播载体和平台,传播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但在民生新闻的创作和传播中,大多数的新闻媒体眼中,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度远远赶不上时政新闻和文体新闻,前者是重要的新闻,后者是有趣的新闻。而有用的新闻往往具有片面性,无法覆盖全人群。因此,在互联网传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短视频是围绕时政新闻和文体新闻而创作的,而关系到民生生活的短视频新闻则处于明显的劣势。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从业人员之所以选择这种工作方式,也是受到网民的阅读需求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大数据应用的主动性,没有将大数据和民生新闻紧密关联,因此错失了民生新闻传播的良机。

4.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民生新闻传播力的建议

4.1 加强级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

传统媒体在实现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一大批有丰富民生新闻创作经验的从业人员离开了媒体行业,而年轻的记者编辑缺少传统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创作历练,对民生新闻的认知不到位。同时由于过度依赖于网络传播速度,缺乏足够的沉淀,导致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变了味、变了形。为了实现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渠道中再次繁荣,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一方面,要让媒体从业人员深刻了解民生新闻应该怎样创作和传播,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创作的本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民生新闻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融合,掌握更多的互联网技术,丰富民生新闻的传播载体,将短视频新闻、VR等新技术充分应用在民生新闻的传播中。

4.2 打造民生新闻的新媒体传播品牌

在近年来的民生新闻实践中,报纸和电视媒体都推出了相应的民生新闻栏目,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生新闻品牌。但新媒体出现时间较晚,融媒体转型还处于过渡阶段,尚未形成优质的民生新闻新媒体传播品牌。由于缺乏互联网思维,媒体从业人员依旧专注于内容生产,缺少线下互动活动的开展。实现民生新闻的广泛传播,必须要打造民生新闻的新媒体传播品牌栏目,刊发民生政策信息,关注民众生活,为读者解决难题,逐渐赢得公众的信赖。

4.3 将民生新闻与社会热点相关联

民生新闻并不是小新闻,基层的一举一动都是与国家大政方针密切关联的。老百姓的生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将民生新闻的点点滴滴与社会大事相关联,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进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通过创作一系列民生新闻和短视频新闻,以小角度切入,用小人物的生活变化来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社会变革。但在基层新闻媒体中,缺乏这种将民生新闻与社会热点牵挂的新闻创作意识,这也说明大量的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策划意识,导致民生新闻的创作和传播之路越走越窄。尤其在新媒体传播中,不能让以娱乐信息为代表的新闻作品大行其道,虽然给公众带来了很多快樂,但这种新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

5. 结语

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做好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运用民生新闻策划与报道,要立足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做好纷繁数据价值的提取与高效利用。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只有创新求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对新闻报道的多元化要求,才能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实现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扩充与形式创新,才能提升民生新闻当代核心影响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志浩.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v.12;No.222(18):207-209.

[2]徐淑英.民生新闻的角度、温度和深度研究[J].科技传播,2018,v.10;No.218(17):21-22.

[3]于滈.民生新闻如何塑造"民生"特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7,v.8;No.115(07):238.

[4]田京雷.如何构建和完善民生新闻传播平台[J].新闻文化建设,2021,No.36(18):151-152.

[5]李蕾,赵笛.民生新闻栏目的困境与未来走向——从青岛电视台《生活在线》栏目说起[J].青年记者,2011,No.349(17):64.

[6]蒋东亮.民生新闻实现传播教育的探索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v.3;No.069(21):41.

[7]宋守山,李舒.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实践路径[J].中国编辑,2021,No.140(08):15-19.

作者简介:赵笛(1976.9-),男,汉族,山东青岛,青岛日报社,主任记者.研究方向:经济新闻、新媒体传播、短视频新闻.李蕾(1978.8-),女,汉族,山东青岛,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短视频新闻、时政新闻.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融媒体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