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龄
摘 要:随着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古诗词教学愈发受到关注与重视,诗词教学中的“课堂留白”问题也逐步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所探讨研究的热点。“课堂留白”这一教学手法解决了传统语文古诗词课堂较为枯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更具灵动性和吸引力,继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乐趣得以更加充分调动和开拓。因此,本文将从课堂留白的内涵、传统古诗词教学的缺点、课堂留白教学的优势以及利用课堂留白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留白 中职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27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结晶,是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点知识。但传统的诗词教学课堂存在诸多弊端,古诗词教学一度陷入困境。不同于其他的策略方法,“课堂留白”能够给予学生更为充分的思考、活动空间,更为贴合语文课程的文学性、思想性、审美性等特性,也更有益于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这四大核心素养,有助于古诗词语文教学课堂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古诗词课堂留白的概念
留白是我国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法,其经常运用于绘画、书法、文学以及古诗词等诸多领域。顾名思义,留白是指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了让整个画品的画面更加协调和突出而进行的空白渲染,给观摩者留下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而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的课堂留白则是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一些想象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其学会自主在诗词中展开想象,从中真正体会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能够得到迅速获取知识的机会。除此之外,在古诗词课堂中设置适当的留白,还能够让师生双方的互动程度得到加深,提高互动的质量,从而拉近师生双方的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由此,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古诗词课堂活动中,进一步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
二、留白在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结晶,其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丰沛的情感,能够促进中职语文课堂“四大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对中职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思考与感悟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中职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呈现出工具性色彩浓厚而人文性底色单薄的特点。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课时减少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古诗词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课堂留白”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感悟,在改变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留白有助于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和自由,人性最本质的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经说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为其创造更有利的思考氛围是教师教育的最终使命。”由此可知:教师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要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思考的维护者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未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而课堂留白恰恰有助于使这一现状发生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适当留白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其积极思考问题的意愿,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享受独立思考的機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要领导者,使其获得更深层次的思维发展。
2.留白可以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思维得到深层次发展
对古诗词的解读和体验都必须要基于自己的体验与领悟上,每个人的解读角度不同,对同一首诗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以往传统的古诗词课堂背景下,中职教师一般都是将自己的所见所思以及所体验到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导致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联想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理解也就局限于此。但如果在古诗词课堂中适当进行留白,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解读空白,不受限于教师的感悟,那么学生就可以自己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联想。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进而使古诗词教学效果得以提升,逐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动力
古诗词课堂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而“课堂留白”给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有效的留白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唤醒,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等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为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让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留白本来是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其目的是能够让作品的美感得到有效增强。而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利用留白,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所以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审美特点,可以让课堂节奏有急有缓、教学内容有虚有实,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三、留白在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在导入环节中设置留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乐趣
导入环节是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最为基础、首要的环节,能否在此环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乐趣,对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教师就应改变导入环节陈旧、刻板的现状,在这一环节中巧妙地设置课堂留白,创设悬念,让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兴趣与好奇感得以激发,进而让学生在学习欲望的驱动下无意识地进入到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从中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归园田居(其一)》这一篇目主要体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为使留白手法可以得到更好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搜集有关本篇目的资料,将文本资料制作成PPT,并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将其运用于导入环节——播映PPT和背景音乐,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一策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制造留白和悬念,可以使学生在留白的驱动下无意识地对古诗词知识进行探究,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得到有效激发和调动。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所设置的“留白”,可以是“意象留白”,也可以是“意境留白”。例如在讲解《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展示“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石”等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逐一联想、思考、揣摩每一景物的特征与神韵。另一方面,传统诗词大抵会呈现出“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特征,因此,教师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意境”进行鉴赏,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填补意境中的留白之处,感受诗作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且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2.引入开放性问题进行留白,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提问是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古诗词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灵活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很少提出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古诗词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进开放性的问题创设课堂留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答案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此基础上获得提升。
例如,《青玉案·元夕》这一篇目以寻找情人为线索,利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忧郁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应首先从整体出发,明确本篇目的教学重点,并在上课之始引导学生齐声诵读本首词,让学生感知篇目的大致内容,继而再引入开放性的问题创设留白,如:
教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是本首诗词主要刻画的形象是谁?
学生:是“那人”
教师:好,非常棒,那“那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根据诗词进行回答,教师继续提出发散性问题)
教师:“那人”是在哪里寻找的呢?
学生:在人群里寻
教师继续询问:那既然是在人群里寻,诗人是怎么写的呢?
学生阅读文本,明确:借助元宵节的景象和气氛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提问、留白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迅速从文本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让学生的阅读与鉴赏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3.在诗句中留白,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提高
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古诗词学习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能力,这也是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与培养点。因此,中职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开展联想与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以《苏幕遮·燎沈香》为例,本词主要运用以景喻情的手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全词,而后在讲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一句时,可以发问:“同学们,这一句哪些词凸显出荷花的形状?”学生可能回答:“清圆、举。”教师:“好的,非常棒,那你能不能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呢?”学生简述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那么同学们再试着想一想,此处是否能够换成‘绿’‘大’来描写荷花呢?”通过换词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揣摩、感知原词的形象之处,锻炼、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4.在古诗词结尾处进行留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回味美
留白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很多诗词名篇总会给读者带来“余音袅袅”之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在收束课堂教学之时,把握时间,巧妙提问设置留白,引导学生自主品味、鉴赏,品味有尽之言背后的无穷之意。
例如,《白马篇》主要描写了边塞游侠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細致品读、具体鉴赏人物形象之后,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自身学习状态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撰文,讨论这一精神在当下时代的价值,使其在自主品味中感受诗文的精神魅力。
5.在朗读后留白,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共鸣
俗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学习中也是如此。朗读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全面领会蕴藏于诗歌之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产生个体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获得全面提升。因此,中职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多进行朗读,在朗读后进行留白,让课堂氛围和情感价值可以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营造与开拓,促使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留白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例如,《从军行七首(其四)》这首古诗是作者早年在西域所作的一首边塞诗词,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等。所以教师在对此进行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齐声诵读本诗,在“初读”“复读”“末读”之间进行留白,引导学生关注读后的情绪、心理状态等,反复咀嚼,体会古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昂扬向上精神,促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可以得到连接,进而有效锻炼和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这时教师可以对字音、节奏等朗读规则进行指导,并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读,在优美的氛围之中,一次又一次强化美读所牵引出的情感。
总而言之,古诗词鉴赏是一种极具文学性、思想性、审美性的活动,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都只是教师单向输入,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诗词教学活动往往收效甚微。古诗词课堂中留白策略的实施,既有益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感受到“技术”之外的文化魅力,锻炼联想和想象等鉴赏能力,同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古诗词课堂中留白策略的实施,也有益于促进教师进行更富审美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适当的激发、引导之后,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契机,创设课堂留白,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强化之前的印象和情感,追求自身与文本之间共鸣。
参考文献:
[1] 刘最斌《将精彩留给学生——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7期。
[2] 程征《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3期。
[3] 王韵芳《让中职语文插上翅膀——中职语文课堂留白艺术探究》,《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38期。
[4] 侯爱玲《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9年第10期
[5] 刘立《浅谈“留白”艺术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全新开展措施》,《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期。
[6] 杨凯文《留白艺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途径》,《考试周刊》2013年第53期。
[7] 牛祥军《留白语文课堂,驰骋学生心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学周刊》202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