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旋 朱晓东 李翠霞 窦正毅 彭迎春
【摘要】本文阐述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概况及实训需求、岗位需求,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建设实践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编写实训教材、打造并管理好校内外实训平台与基地、开发面向岗位的实训项目、建立配套的实训考核与激励机制等策略,以培养出合格的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康复人才。
【关键词】岗位需求 康复治疗师 实训课程 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2-0098-04
康复治疗师是近年来新兴职业之一,为专门从事病员康复和伤残人员躯体功能恢复的专业性医疗人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中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升,当患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后想要重新融入社会、回归家庭,需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以恢复躯体正常功能。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康复治疗在脑卒中、糖尿病、重大事故、癫痫、精神病、普外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步被挖掘。因此我们能够预见康复治疗师在未来临床中的强烈需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当前的医学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为基础,探讨并分析康复治疗师的教学体系的完善路径,为该类人才培养和康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概述及实训需求
康复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医疗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该工作亦亟须具备相应专业素养的临床工作者承担,康复治疗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在这一理念下,我国各大医学院校先后开设了康复治疗师这一专业。目前各类康复治疗人才缺口达35万人,其中康复医师3万人,物理治疗师18万人,作业治疗师9万人,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3.5万人,语言治疗师1.5万人,未来这一人才缺口仍将持续增加。
而基于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实际,培养康复治疗师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训保证。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通常在实训基地中完成,令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真实的康复医疗职业环境下,按照康复治疗师的真实职业要求,直接面对病患实际操作训练基本技术,掌握该领域先进的康复技术手段,能根据实际应对病患突发状况,磨炼提升处理患者反复病情的本领。高校加速康复治疗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是顺应临床工作发展、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构建实训课程体系,打造并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分析
严格意义上来说,康复治疗师属于医学临床工作者的一种,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医护人员还是有所区别,属于传统医疗的延伸,其工作内容不以“治病救人”为主,而是致力于服务老人、儿童、残疾人、亚健康人员等需要恢复躯体功能的人群。国内对康复医疗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因此诸多理论与实践尚不完善,根据实际工作和我国现有的康复治疗中心建设经验来看,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主要在理论知识、技术、职业素养等层面体现其特殊性。
(一)理论知识层面
康复治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治疗,其工作内容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为主,因此对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临床医学知识的要求程度较低,而对心理学、解剖生理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此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多种康复治疗设备、仪器、器械等辅助工具,因此康复治疗师还需要熟练掌握康复治疗设备的相关知识。
通常康复治疗师面对的患者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但是康复治疗的周期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年”为单位,康复治疗的效果难以立竿见影。故在漫长的康复治疗期间,患者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康复治疗体系中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就是为了应对此类问题的。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是康复治疗师能够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异常、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克服负面情绪的关键。人体解剖学和解剖生理学知识是康复治疗师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师必须清楚患者躯体功能障碍或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的病理或生理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康复治疗中对症下药,保证康复治疗的效果;营养学知识在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确保患者营养充分、均衡对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康复治疗师应当同时具备一定的营养学知识,能够利用营养干预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治疗周期,这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技术层面
从岗位实际要求来看,康复治疗师应当具备以下技术。首先应当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情况和程度,准确找出患者躯体功能障碍或精行为异常的原因,因此康复治疗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病情诊断和鉴别能力。其次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康复治疗器械并掌握一些理疗方法,如超声、推拿等常用理疗技术。最后是康复治疗期间康复治疗师和患者的语言交流、肢体交流远超其他临床工作者,故康复治疗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与各种患者无障碍沟通,能够通过语言话术引导患者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
(三)职业素养层面
基于上述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属性、工作需求和所面对的患者情况,康复治疗师也有相应的职业素养要求。
首先,康復治疗的周期以年计,因此康复治疗师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能够承受长期的工作压力,在面对患者时能够保持从容和镇定,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
其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病情多种多样,不同患者需要接受的康复治疗各有不同。为了确保康复治疗的效果,康复治疗师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以确康复治疗效果,因此康复治疗师需要足够细心,能够准确发现患者细微的变化并根据变化调整工作方案,从而确保康复治疗效果。
最后,康复治疗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这是康复治疗理论体系完善和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康复治疗学科探索与建设的关键。
三、基于岗位需求的康复治疗师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实训教学对培养一名优秀的康复治疗师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国家、高校和专业的教职工团队都应责无旁贷地将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并思考如何实现整体课程的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合理的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下面阐释我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一些实践。
(一)建设实践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层次、模块化实施实践性教学安排。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分为一年级基本技能实践性教学、二年级专业能力实践性教学、三年级综合能力实践性教学。此举极大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并让学生在参加相关比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时候获得实践支撑。
在课程设置中,我院校不仅参考了国内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还结合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orld Confederationfor Physical Therapy,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等国际组织规定的课程体系,科学调整现行的课程,使其与国际康复治疗标准接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操作项目的多少及复杂程度适当增减实训操作课时,例如对教学中涉及临床实操较多的项目安排更多课时的演示及实操环节,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学校和教师根据当前康复治疗的现状调整实训课安排,调整相应课程的内容,如此就能在实训中突出重点,让学生充分掌握。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医疗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医疗素养,可以熟练应对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
(二)整合教学资源并编写实训教材
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凭依,优秀的教材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康复治疗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建设中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论、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搭建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重点建设《肌肉骨骼功能解剖》《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技术》等优质特色核心课程的开放网络资源课程,延伸课内外学习。特色建设《运动营养》《体重管理》《产后康复》《母婴照护》《老年照护》等选修模块课程,使学生在选修后有条件考取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体重管理、产后康复、老年康体、失智老人照护、家庭保健推拿等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邀请企业资深从业者、医院著名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打造一批开放、交互的课程资源库和多媒体课件,建成一批行业企业认定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开放式核心课程,搭建好活页式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自2016年我校开设该专业以来,经总结、梳理、凝练,出版教材2部、著作7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篇,其中李翠霞教授负责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课程获得2021年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以及教育厅2021年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笔者的《超声波疗法》获得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高职组课堂教学赛项二等奖。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政校行企协同、岗课赛证融合”四协同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广西体育医院、超锐仕运动康复中心、喜孕国际健康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单位及兄弟院校借鉴与应用。
(三)打造并管理好校内外实训平台与基地
实训平台与实训基地在康复治疗师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训教学展开的基础。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我校校内分类设置多种功能的实训教室,并针对各科的教学需要布置相关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在相应的教室开展实训教学。我校目前设有物理治疗室、康复功能评定室、运动治疗室、贴扎实训室、牵伸实训室、体质测评实训室、基础解剖实训室等实训教室,这些教室根据学科和项目特点量身打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即可获得真实且高质量的实训体验。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制定了实训室的开放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并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分工定责,开展精细管理。
校外“政行企校”各类教学和科研单位也是我校积极争取合作的单位,这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目前与我校合作的校外教学资源包括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体科所、广西区级各运动队、江滨医院、工人医院、瑞康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武鸣附属医院、超锐仕康复中心以及各类健身会所等机构和单位,构建了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师资培养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产教训”校外实训平台。根据竞技体育训练的康复、全民健身指导活动、医院的术后康复和慢病康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实训项目进行模块化的处理,体现了我校运动康复专业的独特性与针对性。例如,我校的康复功能评定课程就是与广西优秀运动队体能康复团队共同打造的创新课程,其中加入了针对运动竞技人群开展的姿势评估内容,也有对这类人群髋膝踝的特殊检查等课程教学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运动康复专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能精准地服务相关专业人群。
(四)开发面向岗位的实训项目
依临床治疗的实际需求,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涉及方方面面。從整体上看康复治疗的工作包含了应用技能、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和语言沟通四个模块,因此一名优秀的康复治疗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康复知识储备与完整的技能体系,才能胜任岗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根据康复治疗师的岗位特征和岗位需求将康复治疗实践教学“化整为零”,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将其教学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建立不同的实践教学平台。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根据上述四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确立不同的实训目标(见表1康复治疗技术实训课程项目)。通过分模块、设项目的方式,将整个康复治疗专业教学化整为零,细化实践教学目标、量化教学内容,进而打造优质的康复治疗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高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五)建立配套的实训考核与激励机制
我校构建康复治疗技术学生专业技术考核标准时,紧密结合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标准,但不仅限于康复师考证的理论习题和实践训练,还进行相应拓展。康复治疗实训教学由多个模块、多个项目组成,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技能,还需要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进行评价,以求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康复治疗实训教学中的表现,更好找到学生实训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为改进教学作出指导。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激活学生参在实训教学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实训教学中表现自我、自主探索,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的实效。
按照“产教融合、以证促练、以赛强技”的原则,在我校制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学生考取康复治疗师这一基本“门槛”证书,还要求学生至少获取一项相关方向的“1+X”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在选修课中设置康复相关的“1+X”课程模块,鼓励并支持学生选擇并考取体重管理、产后康复、母婴照护、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老年康体等多项康复类教育部“1+X”职业资格证书。自“1+X”证书设置以来,我校共有考取各类康复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808人次并成为广西的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牵头单位。我校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研发创新的技术动作,在临床服务中锤炼技术动作,在培训中深刻领悟体育的精髓与文化内涵。从2019年第一届毕业生走向社会,我校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及自治区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0余项,其中,2019年、2021年我校代表队参加全国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专科团体组一等奖、学生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均有斩获;项目《大数据智能少儿体质测评服务领导者》获得2020年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金奖。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获得就业单位的称赞。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师职业前景广阔,未来有较大的人才缺口,高校加速康复治疗的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是顺应临床工作发展、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需要。但我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起步时间晚,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师高层次人才数量还有待增加,在人才的引进和教育教学的特色培育上仍然有较多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从岗位需求出发建设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扩充教学资源,编写实训教材,打造并管理好校内外实训平台与基地,开发面向岗位的实训项目,建立配套的实训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技能为核心,与医院、康复中心等实训单位多加磨合,培养出合格的能够符合社会需求的康复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波,郭慧,邓婕,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2(4).
[2]王陈妮,刘燕.基于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的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
[3]邱雅贤,欧海宁,林强,等.大湾区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广州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例[J].养生保健指南,2021(36).
[4]夏欧东,赖露颖,陈爱华,等.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9).
[5]亓新学.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6]陈艳枚,陈燕宜.基于工作流程的情境模拟教学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20(3).
作者简介:李旋(1983— ),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医学学士,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朱晓东(1983— ),安徽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保健、健康促进;李翠霞(1972—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法改革、体质与健康促进;窦正毅(1980— ),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康复、体能训练;彭迎春(1983— ),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营养、体测监测与健康促进。
(责编 罗异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