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云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构建业财融合的新体系。企业要持续加强自身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自身决策的科学化,推动企业管理精细化,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完善业财融合体系,对我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各行各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马太效应较为显著,企业的经营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压力较大,需要寻求进一步的转变。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同时较为复杂的工作,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对现代企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现代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层面出发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进而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与能力,从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实施环境不够完善
我国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更加注重对于产品的研发以及销售,由于内部人员配置情况较差,因此中小型企业普遍缺少对于企业内部管控的意识。资金就是企业的命脉,较多的企业围绕着资金问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因此将管理控制工作更多地交给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导致企业内的其他部门对内部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外部的工作人员也缺少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造成管理工作的缺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些业务部门存在着惯性思维,认为内部管控工作不应当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心,而是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提升经济效益。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中小型企业中较为常见,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经济利润,中小型企业处在发展期,需要增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与人员队伍建设,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管理层应当倾斜部分企业资源,加强内部控制部门的建设,同时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在整体上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意识,切实发挥内部管理的效用。随着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化,部分中小型企业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更新内部管控思维和意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施环境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较为低下,人员履行职责的效果不佳。
(二)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进行更加有力的企业内控管理,不断提高自身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尝试构建起高效的内控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发展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多企业的政策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甚至只是停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件上,没有发挥出企业控制管理的真正效用。在实施中,很多员工并不在意内控的成果,普遍存在敷衍、应付的情况,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需要企业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内控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者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略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而是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利润,导致企业实施的管理制度具备较高的功利性,整体的内控制度建设偏离了应有的方向。部分企业缺乏科学认识,忽视了对于企业生产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没有维护好企业品牌的价值,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排除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风险。此外,部分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存在应付与侥幸心理,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大量借鉴成熟企业的内控策略,却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导致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其预判性及可操作性较差,无法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利于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企业内部缺乏监控力度
任何工作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合理的监管过程,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同样如此。作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监控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但是在现阶段,部分企业自身缺乏制度体系的建设,对于监控制度的建设并不到位,导致企业员工缺乏内控管理的责任心。大部分的企業内部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存在着制度环节上的疏漏,同时缺少独立的监管部门,导致内控监管体系的作用没能得到显现。
部分企业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当中。部分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走向,即使相关决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缺少制约因素,导致企业最终实行错误的决策。部分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建设缺乏科学性,实施的标准不够合理,难以体现出监管系统的作用。企业还缺乏对员工的考核,没有针对相关人员的业财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与监管,导致企业难以进行业财融合项目。财务部门对于业财融合项目缺少科学的认知,导致业财融合工作停留在表面上,产生的成果难以和财务管理价值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的相关工作受到挫伤。此外,在进行业务管理与价值管理工作时,普通的业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员工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时间成效,导致业务部门难以快速开展工作。
(四)业财融合有效性较差
部分企业存在业财目标不统一的问题,自身的发展关注点放置在指标的创设方面,对于指标背后的成本问题以及营销效果方面关注较少。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自身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进行关注,因此可以对业财融合工作进行及时的管理,同时针对业财融合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策略。但是在部分企业中,财务部门更加关注日常的财务以及预算运用率等问题,会导致相关的业财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导致业财二者的目标不够统一。
此外,部分企业在运作方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于数据的管理方式不统一,因此出现业财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导致业财融合有效性较差。企业销售产品,在未经有效验单的情况下不会被财务部门确认为收入,但是业务部门在商品出库之后就将售出产品认定为收入,在这样不尽相同的口径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对接不畅,导致工作出现失误。企业的业务部门还会给财务部门提供一定的财务数据以及根据数据总结出来的结论,这些数据以及结论通常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导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出现一些矛盾,影响到部门之间的合作,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二、加強企业内部控制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的策略
(一)寻求目标融合,促进会计转型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融合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应当促进绩效考核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不能按照传统的管理思路,将业务指标当做评判企业经营效果的唯一指标,而是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企业应当认识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才能够在企业内部明确好业务指标。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中,应当同时包含业务指标考核与财务指标考核,在进行业务指标工作之后,要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高效展开,而不能因没有完成相应的业务指标而忽略效益建设。
企业应当积极促进会计工作转型,使之更好地与业务部门相融合。企业应当与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渗透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从而促进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提升价值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贯彻落实大会计观念,在整体的会计工作中,积极培养前端负责会计项目资金结算的工作人员,将其当做财务会计的后备队伍,使之成为准会计人员,通过一定的培养方案与晋升渠道,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营销业务工作。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促进会计转型融合能够更好地划分资本支出与企业效益,从而较好地判断项目建设与财务工作是否相符合,对于企业培养的准会计来说,会计转型融合能够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也能够在财务培育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专业技能提升,进而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需要在构建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才能保障全体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设计的有效性。企业应当要求财务人员对方案可得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给出相关的建议,在确保没有差误之后才能将其作为发展依据递交给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决策工作。按照相关的审核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避免企业办公系统以及审批环节当中出现流程固化的问题,真正构建好业财融合的新体系。
企业还应当积极构建激励机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贯彻奖励制度建设,提高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工作热情,让业务部门能够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同时财务部门也能够对业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管理与规划。企业可以增设人员流动制度,一方面可以让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中锻炼自己,获得各种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以让不愿意参与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员离开原岗位,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为了获得一定的晋升空间与物质奖励,调岗的员工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变化,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业财融合的工作当中。
(三)树立内控理念,完善实施环境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强,市场更加广阔的同时,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行业竞争。伴随着人力成本与环境治理成本的日益增加,企业更加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自身生产活动的高效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让财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规避各类财务问题导致的业务经营异常情况。企业应当提高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积极加强对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树立控制管理意识,强化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与规避能力。将内控工作进一步细化,再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当中,重新规范原有岗位的工作职责与相关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育工作与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知,在员工群体中树立积极的风险意识,调动员工参与内部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还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实施环境,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完成。企业应当积极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方案,加强内控制度实施的精准性。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与外部的经营环境,及时把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从而降低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概率,加强业财融合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四)转变经营理念,注重队伍建设
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来说,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积极转变经营观念,突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的竞争能力较为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改变现行管理制度中滞后的部分,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中小型企业要加强制度约束与管理指引,在企业内部全面宣导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为中小型企业的内控管理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企业要重视内部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优质人才的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优秀的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稳健的发展,真正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助力与赋能。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专业的业财管理人才可以提升企业日常审计的效率,在整体上提高了财务会计工作对业务的管理建议能力,同时能够给企业内部注入新鲜的活力,增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当中。同时,企业要注重引进复合型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企业建设当中,让懂财务、守纪律、有责任心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从而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实现稳健而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加强内外部的建设,使得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应当寻求目标融合,进行风险评估,同时树立内部控制管理的理念并与时俱进转变经营理念,从而促进企业会计转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创设出良好的经营实施环境,以更为优质的队伍促进企业发展。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市场变化,还需要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加促进业财融合,在新形势下获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