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园
夏日,天亮得早。为了避免堵车,揣琦颖一早就出了门。“我住在迎泽区,太原古县城在晋源区,开车过去要40分钟。”这条上班的路,揣琦颖往返了3年多。
今年28岁的揣琦颖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太原古县城工作,那时的古县城还在施工,到处尘土飞扬、泥泞不堪。“当时项目部只有十几个人,管理着80多家施工队。我们每天穿梭在工地上,摸排施工进度,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刚开始工地上条件很差,没有上下水,也没有电。当时就她一个女孩子,特殊关照能回家,男同事就和施工工人同吃同住。“同事们大都是80后、90后,面对艰苦的条件没人抱怨、没人退缩,大家一门心思就是确保古县城如期完工。”
太原古县城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是太原晉阳古城遗址上恢复重建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2021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在历经8年修复后正式开放。
今天的太原古县城保留着完好的文庙、秦家大院等79处历史文物、历史民居。古县城空间结构完整独立,十字大街纵横全城,九街十八巷形成网格,城墙、寺署衙庙、商铺等各类建筑达300余处。
“古县城开放后,我们天天都要在城里巡检,每天步数在1万以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揣琦颖都无比熟悉,倾注了深深的感情。
古县城东北方与晋阳湖遥遥相望,西南方距晋祠仅数里之远;西靠吕梁山余脉,汇聚众多石窟造像和寺庙禅院。天龙山、太山、蒙山、晋祠等景区与古县城形成了一个绝佳的旅游黄金区。“有了这座城,就能聚集人气。人们可以住下来,沉下来,品味闲暇时光的美好和晋阳文化的魅力。”对于未来,揣琦颖充满信心。
一毕业就有机会参与到大项目中来,揣琦颖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几年我尽可能多地累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对匠人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些都让我有了更高的眼界和更远的视野。”
打开新视野的不仅是揣琦颖,还有在太原古县城“清明上河图”主题馆工作的杨新燕。杨新燕原先住在古县城里,是南街村的村民,现在是一名展馆讲解员。
巨幅投影长卷、球幕影院、全息剧场、光影装置……展现宋朝汴京市井风情的“清明上河图”主题馆借助数字化手段再现历史风貌,让游客以第一人称视角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北宋繁华盛景。“20倍放大原作,分毫毕现。15分钟观赏完整的高清动态长卷,画面中摇头摆尾的小马驹,行色匆匆的来往客商,让整个世界仿佛活起来一样……”随着巨型卷轴的缓缓展开,杨新燕娓娓道来。
杨新燕今年32岁,之前主要精力是照顾孩子。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她来到太原古县城工作,开始追逐职业梦想。“清明上河图”主题馆专业性强,对讲解服务的要求也高,这个选择对她而言并不容易。“我讲解的内容不能杜撰,必须扎扎实实学好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认真学习、反复消化,一点点硬啃下来了。”通过参加培训和坚持自学,杨新燕在新岗位上找到了自信,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太原古县城不仅是一片文化空间,更是一片产业空间。开城一年来,太原古县城以文旅融合助推转型发展,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基地。在这里,主题性、文化性、示范性活动贯穿全年,节假日、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彰显文化,重在体验。组织“拾起非遗文化”专题研学游古城系列活动,策划用五彩丝线捻端午彩绳、用江米粽叶亲手包粽子活动,举办春节大型主题花灯展……这些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专业团队的策划,35岁的张立宇就是其中一员。
张立宇之前在省城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今年年初应聘来到太原古县城。春节期间,他和同事们组织全省各市非遗演艺人员汇聚古城,展示了绛州鼓乐、上党八音会、晋南威风锣鼓、大同数来宝、孝义木偶戏等传统艺术,让老一辈人重拾对“年”的记忆,让年轻人唤醒对“年”的热爱,让青少年激发对“年”的兴趣。“来古县城工作,不仅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还拥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张立宇告诉记者,现在与太原古县城寻求合作的人很多,感觉自己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群人打造了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了一群人。太原古县城已经从一座古城演变为山西文旅新地标,焕发出愈加迷人的风采。F5D5A51A-7789-42E8-A24F-2AEDD78796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