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2-06-16 01:45蒋水清
中国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

摘 要 相较于传统美育,“新美育”具有以下特点:面临崭新的发展环境;美育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转为“素养”;美育成为实现“五育融合”的新范式;评价成为美育的“龙头环节”。基于上述理解,以上海市山阳中学为引领的“新美育”研究学校共同体在理念转变、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新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新美育;理念转变;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与评价

作者簡介 蒋水清,上海市山阳中学、金山区龙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总号角。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既是一个哲学命题,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问题。“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美育在学校的落实,呼吁美育模式的创新,“新美育”的概念应时而生,它号召教育工作者从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出发审视美育的新内涵、建构美育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学校与区域长期积累的、丰富的艺术育人经验与近三年多的“新美育”经验,在“新美育”内涵与其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新美育”的内涵

(一)新时代:美育迎来崭新的发展环境

美育之新,始于时代之新。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广泛宣传其价值,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与新的发展环境。这一举措旨在改变学校美育建设的薄弱现状,引发了教育界对美育工作的重视浪潮,直接提升了美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顾明远先生也强调,美育是我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1]借时代之势,学校美育迎来发展新高峰。

(二)新导向:美育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转变为“素养”

美育之新,凸显在导向之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这一文件表明,美育导向实现了从停留于表层的工具目标转向为更加深层次的人文目标;美育过程,则应凸显审美教育与立美教育。其中,审美教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美育活动的反哺,是美育不可缺失的一环。美育不仅是学生的被动输入,也包含学生的主动创造。立美教育则是将学生作为被审美的对象来看待,强调主体创造美,是对“己美”的塑造。

(三)新功能:美育成为实现“五育融合”的新范式

美育之新,反映在功能之新。“新美育”就是一种以“五育融合”为指导理念的美育实践新范式。[3]“新美育”是五育融合在美育上的体现。只有以五育融合为指向开展的美育工作,才是对“新美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学校应深入认识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五育融合”的育人路径。“五育融合”意味着五育之间是“有机融通”“和谐共生”的,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素养并非是割裂、独立的,而是综合、交融的。在系统设计、全面践行“五育融合”的各种可能的策略中,“一育引领,诸育融合”是其中的一种类型。[4]基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深厚基础,山阳中学以“新美育”为阵地,立足美育促进五育融合。通过美育,人才能具有理解现实进而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能力,才能让其他的教育目的成为可能。

(四)新评价:“新美育”工作的龙头环节

美育之新,重点在评价之新。教育评价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美育评价是撬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实施与发展的杠杆。[5]美育评价的全面创新与推进是“新美育”全面落地的重要保障。学校美育评价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新时代美育的突破口。在新时代美育的内涵指引下,学校美育评价工作是以美育为主,融合了其他四育的评价工作。这实际上是以学校美育评价工作为出发点,对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评价“五育融合”的过程与成效这一问题的思考。只有坚持融合评价,学校美育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新时代美育的要求,学生个体才能真正实现美的发展。

二、“新美育”的实践路径

(一)理念提升

在构建与实施“新美育”的过程中,学校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升“艺术育人”的理念内涵,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立足美育,五育融合。艺术育人强调将“大艺术”贯穿于学校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品质的全面发展。[6]而在当今“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我校强调美育对德智体劳“四育”的辐射引领作用,力图围绕美育促进五育融合,实现“一育促五育”的学校教育场域与发展态势。

构建“新美育”共同体。为提升“新美育”实施有效性,充分发挥“新美育”对“五育融合”的促进作用,在“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推进过程中,以山阳中学为引领,联合区域其他学校共同创建“新美育”研究共同体。共同体学校以“新美育”的内涵为共识,通过文化、课程、活动、环境等载体,构建由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个体、组织与组织等相互协作、彼此联合的生命有机统一体。[7]

(二)教师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艺术育人和艺术化教学融入学校全学科、全过程中,学校注重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艺术素养的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打造“新美育”背景下的“一代名师”。

首先,学校注重培养一支“全科医生式”的、具有跨界融合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师师通艺”的要求,学校为教师开放学习艺术的通道,如组织教师参加艺术社团、开展艺术主题的教科研活动、接受艺术培训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能够践行区域融合育人理念的师资队伍。66F708E5-56D4-4F95-969A-7C6EC0D9DCA2

其次,学校以科研为引领,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界、融合育人能力。例如,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不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单一的讲座形式进行培训,而是更加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创设具体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三)课程改革

基于“艺术育人”的办学理念,学校将传统的艺术教学深化、扩展到全面的艺术育人高度,基于整体制定发展规划,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落实“新美育”模式,打造教育品牌,支撑学校特色发展,实现由项目化向精品化的跨越。

构建“新美育”学校课程体系。以“7C”(取“自信、率真、专注、勇气、恒心、合作、创新”等品质词语的英文首字母)品质育人目标为导向,以融合育人为理念,以“人人学会一门乐器”为目标,共同体学校根据学校特色,设计了“七彩校本课程”“田野课程”等,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兴趣、学校特色、当地民俗等因素,设计了艺术类、体育类拓展型课程和科技类探究型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新美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打造“新美育”课程用书。“新美育”研究共同体学校组织一批教师开展课程用书编写,由此诞生了一批门类多样、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特色鲜明的区本和校本课程用书,最终形成了共3辑15册的《艺术育人金山模式区域课程用书》。

(四)课堂变革

在夯实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将艺术育人的理念深入到其他学科当中,开展了“艺术化课堂教学”的尝试,各个学科的教师在实践中提炼出艺术化教学策略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美育”。

转变教学方式,打造艺术化课堂。在艺术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听”转向“主动说”,教师则由“单一讲”变成“组织者”。在音乐与文字的结合、实验与魔术的创新、数字与生活的沟通、漫画与心理的联结、图片与历史的“联姻”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强调艺术元素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艺术的元素与知识,可以在提升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其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如山阳中学在数学课上,融入变废为宝的艺术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用艺术化教学突破难点。通过艺术化手段,演绎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化学课中,将化学融入生活,生活指导化学,走进七彩的溶液酸碱性课堂,解决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难点。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突破学生的思维难点,又能充分调动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发现每一门学科的美。

(五)评价升级

学校以课题“指向7C品质培育的新美育评价探索”为引领,从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使用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實现学校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

一方面,以分析“新美育”实施状况为评价目的,围绕“新美育”课程、“新美育”教学、“新美育”活动、“新美育”环境的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设计相应评价工具后,通过学生自评,从学生视角出发了解“新美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保证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明晰“新美育”的开展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做出动态的调整。

另一方面,由自信、专注、勇气、合作、恒心、率真与创新构成的7C品质评价模型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该模型以七个重要品质为一级指标,实现跟踪学生品质发展、判断学校育人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目的。同时,学校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相应的争章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自发自觉地将评价指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新美育”评价与学生7C品质评价的数据,利用差异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新美育”实施对学生7C品质培育的积极效果。

三、反思与展望

“新美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时而生,蕴含着素养培育的新导向,具备“五育融合”的新功能,并要求以新评价带动实际美育工作的整体改革。“新美育”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把握住正确的改革方向,进而实现“新美育”的全面落地;不仅要加强教育工作者对于“新美育”的深刻理解,也要以多样的方式在家庭与社会中宣传,让所有公民都深刻理解“新美育”的内涵;实现家校社整体协同,让“新美育”的概念形成风气,全方面营造“美”的氛围,才能促进“新美育”的期望真正实现,培养出内外兼美、会审美、会创造美的时代新人。

尽管已经提出“新美育”共同体的构建,但共同体需要建立在全校师生对“新美育”的价值共识、认知共通之上,才能发挥同频共振的协同作用。另外,“新美育”评价与学生7C品质评价的整体设计已然成熟,在实施阶段仍要牢牢把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以便捷合适的方式开展评价,并在争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考虑评价的公正性。在“新美育”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学校需要在未来积极利用实证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赋能教育决策,保障“新美育”的合理、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美育主阵地[J].中国教育学刊,2022(3):1.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2-04-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3]宁本涛.“新美育”建设新在何处[J].福建教育,2021(26):1.

[4]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5]赵伶俐,文琪.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美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3):22-29.

[6]蒋水清.艺术育人办学理念的确立与实践[J].上海教育,2016(18):74-75.

[7]何玲.美育共同体:内涵、特征及时代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5):8-12.

责任编辑︱郭鑫超66F708E5-56D4-4F95-969A-7C6EC0D9DCA2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