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锐,(1987-),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本科,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性知识研究。
摘要: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人类大步前行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逐步成为与各项能源分庭抗礼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也已然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论文主要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创新进行探讨。首先,了解信息化,确定财务工作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其次,回顾建设历程;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创新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创新提供借鉴与指引。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建设与创新;问题;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化以其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会计行业亦是如此。在数据化和网络化的当下,信息化已然使得会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会计行业的重视与应用,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愈发高效,此外,财务管理的成本也有大幅缩减。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信息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鉴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的特点,本文尝试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和创新。
1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的联系
1.1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信息化以互联网、现代通信及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根据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的运行经营模式、业务开展流程及相关管理规范等特点,开发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管理及业务流程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等功能的解决方案。
1.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可简单概括为当前企业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入并应用信息化技术,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快捷,同时也更加高效与准确。
1.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中所需的绝大多数信息来源于财务数据,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若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首先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将决定企业能否适应日益复杂、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
财务管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企业在不断变迁、飞速发展的现代紧跟信息化潮流,帮助企业有效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业务复杂、数据量巨大的企业及上市公司,其内部的财务数据较为复杂,同时所涉及的业务数据量也相对庞大,此时,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的手工处理,不仅会使得工作时间会大大加长还会增加财务管理工作出错的概率。反之,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网络、软件平台的方便快捷功能和计算机高速性、准确性的处理功能,及时、准确地反馈企业所需各项财务管理信息,从而改变财务信息滞后于业务信息的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在经济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常言道以史为镜,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创新亦是如此,想要创新必须了解其建设历程。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等诸多背景而产生的,主要经历了萌芽期、初始、普及与提高三个阶段。
2.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萌芽期
萌芽期特征:计算机应用进入财务工作领域;计算机财务类应用体系逐步建立;核算型财务软件日趋规范,并逐步广泛应用于全国企业,同时,相关软件产业营运而生。
2.1.1起步阶段
1979年,财政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拨款500万,用于长春一汽开展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和起步的标志。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一汽车联合召开“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会上,首次确认此项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但是,因专业人才缺乏、计算机昂贵等原因,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2.1.2推广阶段
1983~1987年,全国掀起了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促使了会计电算化取得较多成果。1988年初,财政部对全国三万多个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调查,数据表明:其中仅有13.99%的企业进行了会计电算化使用。这一时期,使用者计算机操作经验普遍不足且管理水平不高,闭门造车现象严重;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缺少通用型财务软件;专业人才紧缺形势依然严峻。
2.1.3普及阶段
90年代初期,久久集团吹响了“将中国会计电算化彻底普及”的号角,将财务软件售价降至99元,从实际上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1989~1996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将计算机应用于财务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用于指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规范化发展。1998年年底,全国近200万财务人员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占当时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总数的17%。这一时期,财务软件开发向通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财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会计电算化并加强相应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培养了一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我國会计电箅化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地区的普及率依然很低。
2.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具有以下特征:由会计电算化走向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会计软件制造公司推出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的ERP管理软件(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与萌芽期相比,这一时期,政府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直接推动作用减弱,而是侧重于宏观指导。
1999年4月,深圳市财政局与金蝶公司于深圳市联合举办了“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会上,王景新教授指出将“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信息化”是可以研究的问题。当时的金蝶公司总裁徐少春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的观点。这次会议提出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并明确了其涵义,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产生。
2.2.1企业的推动
2001年3月,用友公司发布了我国第一套完全基于网络应用的新一代管理软件,即ERP-NC。
2.2.2政府推动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阐述,以引导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2.3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与提高阶段
普及与提高阶段具有以下特征:专业的会计软件产业蓬勃发展,ERP产品逐渐成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研究日益规范,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ERP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全面展开;大型企业建设的效果显著,但中小型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3.1专业财务软件公司推出较为成熟的ERP产品,推进了信息化的普及。2005年,用友公司率先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ERP普及”的口号,这也标志着信息化发展全面进入普及阶段。
2.3.2中国会计学会连续召开六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规范研究。
2.3.3开展ERP專业人才培训和教育活动。从2002年起,用友公司开展“ERP人才工程”,与国内高校联手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2.3.4政府部门推动。2002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门允许地方对各企业单位“甩账”实行备案制,不再组织应用验收,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同年,国家经贸委委托用友组织编写《企业信息化基本知识系列讲座》,其成为各企业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权威普及读本。
3浅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与创新
3.1大数据、云会计时代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3.1.1大数据、云会计时代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迎来的新机遇
依托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技术成果有效解决了传统财务信息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处理方式单调、数据来源单一、财务管理业务脱节、决策个性化与时效性偏低等问题。因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新变革、新发展契机。
第一、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对财务实务发展环境的有效优化是非常到位的,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更突破了传统财务结构化数据显示单一的问题。如今,企业不再单纯以货币计量定量数据,而应选择在大数据体系中建立大量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类型,确保会计信息全面化发展,提高分析结论安全可靠性。
第二、力争打破传统财计管理事后管理的局限性,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分析,联动对大数据信息内容的快速查询、分析与预测,确保数据内容更加具时效性。必要时,还可以建立贴近于经营管理需求的财务管理动态报告等功能。同时,大数据技术应当促进财务管理的去边界化,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前置,以满足市场预测的相关要求,做好产品的设计,建立供应链建设模式,构建等价值的规划管理体系。
第三、在强化财务与业务信息顺畅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财务信息管理体系的优越化发展,确保企业中的各部门不会被孤立、形成信息孤岛,追求迅速响应网络内容,追求实现相关信息实时交互与共享。
3.1.2大数据、云会计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应追求构建全新的技术体系,其需包含数据源、处理层与应用层三方面内容。目的是追求数据源的多样性,深度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关系,有效分析结果,有效运用过程,最大程度发挥财务大数据、云会计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战略价值。
第一、关于数据源的应用要点分析。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数据源分为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以内部数据为例,企业结合内部所生成的大量数据对企业的用户注册登录信息、定位记录、浏览记录等内容进行分析,其所建立的产品价值链异常清晰,其中阐述了企业在不同环节所产生的财务信息数据内容,如:企业研发记录、生产作业记录、采购流程动态监控记录等等。同时,它也会分析企业的专业知识库及企业文化结构化信息数据等重要数据内容。
第二、关于处理层的应用要点分析。首先,企业对于处理层的应用主要是数据分类、聚类分析。拿分类分析来说,其会对企业中的财务信息内容进行定量分类及描述,了解处理层中的大数据、云会计财务信息内容,并建立定量描述数据体系。举例,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中的数量、金额及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高效规整企业中的一些碎片化数据内容。其次,企业再针对处理层的应用包括加工数据,其主要是对企业中的传统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绝大多数特性”代表对数据的内容结构化进行分析,并建立传统数据库,分析数据的混杂性特质,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供纯粹的大数据、云会计数据资料。
第三、关于应用层的应用要点分析。针对于企业应用层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希望在云会计模式下建立云计算模式,深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会计大数据进行处理并有效结合系统集成,实现对数据的内外部有效协同,显著提升会计信息附加值。在该过程中,云会计技术希望基于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其数据应用效率,保证财务管理体现规划性、决策性、控制性及监督评价性等重要属性。关于应用层应用要点的分析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能力优化调整成果,于追求财务信息附加值不断攀升的进程中,企业期望为财务管理规划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确保财务信息管理内容逐渐丰富,管理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3.2平台个性化建设
3.2.1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常用软件
职场员工的更替日常可见,但各企业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操办法不尽相同,新员工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事规则。虽然财务制度和操作流程图显而易见,但制度学习时的通篇累牍和操作不离实践带来的时间成本不容忽视,使得办公资源消耗愈发凸显,如果换做人员流动大的企业,新员工的重复学习,财务管理人员的重复指导,使得企业办事的效率将大大降低,更何谈企业发展。为了提高新员工的适应性,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重复指导,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率,应当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设计适当的程序改善目前的局面。
设计具体方法如下:(1)尽管各企业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但始终依据财政部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为依据,整体大同小异,财务管理人员归集小的差异;(2)精简财务管理办法,浓缩要点;(3)关于实际操作等业务流程,可使用视频功能,记录业务正确。如:填制报销单,粘贴报销发票的流程及要点,记录视频指导说明;四、建立员工涉及财务类业务问题库;五、利用财务自用平台或微信等现代技术,将一至三项成果归集整理,并设置信息共享,使得新员工尽快适应业务也可方便老员工熟悉操作,最后将第四项成果作为优化设计的依据,更新2.0版本、3.0版本,与时俱进,适应员工需求。举例:利用H5软件制作微信手机小网页、小视频,通过好友发送,点击学习。
3.2.2建設规范化财务操作平台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至关重要,但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工作的积极性等诸多因素对规范化业务流程均有影响。如:新入职财务人员未曾实操财务业务,熟悉财务流程的财务人员又怠于执行必要工作流程。面对诸多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决定着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如:大多数企业已实施的OA系统,报销凭证的审批流程在系统执行,相应人员只有执行必要的系统操作,才能完成报销审批流程。
浅析设计方法如下:(1)梳理业务操作流程,把控各个风险点;(2)针对流程中的风险点设计专门操作程序并应用于操作平台;(3)针对设计的程序实施成果实施监督,并对待改进的程序进行完善;(4)最终,基于上述成果开发智能化规范化的平台,实现平台指导并规范操作员的目的,同时实现平台替代“师傅”教育“徒弟”的功能。
4结语
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和IT的冲击使得企业倍感压力,面对世界经济复杂严酷的环境,经济主体的适应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利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面对当今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应促进企业建设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融合,不断建设和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陈鹏.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 管理观察,2010(17):303-304. DOI:10.3969/j.issn.1674-2877.2010.17.252.
[2]杨桂英.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2):133-134.
[3]张志强,高天歌.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探究[J]. 商业会计,2021(6):113-116. DOI:10.3969/j.issn.1002-5812.2021.06.029.
[4]赵伟,刘宇会. 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21(8):156-158.
[5]王进宜. 简析大数据、云会计对财务信息管理体系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