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越
摘要:事业单位预算是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中重要部分,一般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的评估、预算监督等财务预算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活动构成,所以,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显著成效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质量,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效性。本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进行分析,期望可以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提升预算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引言:基于我国公共财政与事业单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使得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只有借助优化预算方法的形式来为满足财政管理改革的需求,从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形成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在质量方面得以保证,并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中凸显功效,进而最大程度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福利。
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内容
1.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在统一规范的财政预算管理政策的指导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成解决纵向、横向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这种体现具有指导和约束功能。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容主要有项目库管理、基础信息管理、预算编制和审批、预算调整和执行、决算和报告、一体化预算管理要素、预算指标会计核算计划等。
1.2 事业单位去强化预算管理的意义
1.2.1 有利于预算项目整个周期管理的实现
事业单位通常会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在项目库中以预算项目的方式记录,然后在结合预算支出功能与性质分类为特定项目、运转项目、人员项目。另外,在具体实施预算管理时应依据“先提出项目再进行预算”的原则。除此之外,要以年度单位划分项目活动与支出,并详细地对每年的预算需求进行预测,以此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2.2 提高上下级财政之间的预算衔接
事业单位上级和下级转移支付活动的紧密衔接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根据相关规定上级财政应该提前将需要转移的支护金额向下级发放,在对预算进行编制,而且要保证预算在上年度实际预算之内,出现分别转移的支付项目要单独记录,在用上级拨款减去预估值。
1.2.3 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支出总和与真实工作需求是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指标详细分配的依据,可以将预算基础结构不断优化,帮助单位提高预算资金运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杂、范围广泛的特点,同时还要求实施及规律有详细的预算管理,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关注预算管理整体的部署,这就需要事业单位所有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管理,还要有专门负责预算管理的部门处理工作。当前,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呈现出独立性,缺少独立预算管理部门开展相關工作难以提升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虽然一些事业单位构建的具有独立性的预算管理部门,但没有完全理清组织内部的相关职责,使得预算管理发生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并无法责任到人,导致预算管理作用无法体现。还有就是预算管理的有效性[1]。
2.2 预算管理意识较差
由于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比较晚,缺少预算管理经验,而且部分工作员工不能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缺乏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的能动力,造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出现形式化现象。此外,当前一些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方法不适用,再加上预算管理观念落后,致使员工认为预算是财务的工作,功能性部门很少参与预算,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算意识。由此可见,事业单位整体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财务部门难以全面了解整个单位的预算情况,使得预算编制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单位的效益。
2.3 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关键内容,要想预算编制有效的体现需要事业单位严格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预算法内容完成编制,以此作为预算管理根据实施有效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全方位贯彻实施预算管理。一般,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主要是由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完整性决定的。但许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上级部门为预算编制预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故此,事业单位就直接将此任务交由财务部门进行。但财务部门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在编制预算时采用增减量的方法进行,致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合理性不足。此外,还有少数单位会结合前一年度的预算目标以及当下年度经营发展情况,采用改变编制方法的方式制定出全新的预算编制,此方法简单快捷,可以未能针对实际上进行编制,对单位战略发展没有指导效果,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实现目标。
2.4 预算执行缺乏严谨性
首先,缺少明确的预算执行制度。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制定清晰具体的预算执行规章制度,导致预算相关人员开展工作缺少有效依据。具体来讲,事业单位没有将预算管理工作的价值与地位在运营管理中显现出来,特别是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时,对预算管理岗位没有独立划分,使得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缺少严谨性和专业性。另外,事业单位将预算执行工作任务直接归入财务管理内容中,使得事业单位其他部门难以发挥协同作用。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造成预算执行成效下降。强力管控未能在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体现,使得预算执行出现脱离目标的问题,最终使得预算执行效力下降,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开展[2]。
2.5 预算公开缺少完整性
首先,缺少完整的预算公开内容。但预算计划说明、部门总结、其他重大事项说明等构成了部分预算公布内容,而在实际预算公布的期间,多数事业单位由于对这部分内容的相对疏忽,往往会遗忘部分内容,这也造成了事业单位预算公布内容的不全面。其次,各预算公开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事单位各个部门公开的预算报表存在钩稽关系,审核期间对不同工作范围的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内容无法全面审核,使得各部分内容缺少衔接。
3 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
3.1 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益,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从设置单独的预算管理部门、建设健全的信息交换体系两方面进行。首先,预算管理部门予以独立。事业单位要将预算管理独立划分出来成立独立的管理部门,并从现有员工中选拔出预算管理能力较强的员工单位具体预算工作。还可以招聘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这样可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此外,明确制定预算管理计划是事业单位关键工作,将预算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是管理和审批,从而消除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之后整合预算工作,以此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管理的参考信息。其次,信息交流系统完善建设。预算管理部门根据“上传下达”的要求构建,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单位全部部门开展较好的沟通,使得部门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刻,推动部门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3.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予以提升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对预算管理正确认识。单位主管干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增加关于预算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提供合理的意见引导,从而提升了预算管理效率。另外,还要提高事业单位工作员工预算管理意识,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在绩效考核上与预算管理进行连接,以此激发员工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落实全体员工开展预算管理。其次,事业单位领导者应改变以业务为主的观念,提高自身预算管理意识和能力,为更好地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借助企业文化和宣传栏将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从而熏陶员工,提升员工预算管理意识,进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
3.3 优化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制定预算编制规章制度。单位预算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编制要求与标准,同时还要明确的将编制内容进行划分,使得预算编制更加完整,以此降低预算编制虚假和随意现象。使得预算对财务工作的先导作用凸显,并为之后预算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次,预算编制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进行。事业单位应根据上级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行预算编制,然后将完成的预算编制提交。最后,科学合理地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通常事业单位进行预算方法有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事业单位在使用零基预算方法时,不再考虑支出和上期预算,其预算主体主要为当期预算,并对预算内容实施审核与评价,使得预算编制合理化[3]。而通过当期和上期预算对比,两者之间不同内容就会成为编制预算的凭据,此方法为增量预算法,其具备良好的灵活性。更好响应事业单位领导者的需求。此外,还可合理利用滚动预算法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在具体实施此办法时的重点是要判断并确定滚动时间,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根据本期计划实施结果以及本期计划的管理环境变化情况,对预算编制做出调整和修正,以此提高对预算编制的应变能力。基于此,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单位真实情况和需求选择相匹配的核算方法,从而增强预算编制的作用。
3.4 增强预算管理执行规范性
首先,建立健全的内部预算执行机制。要事先实现政府预算管理机关的独立性,并专职承担政府预算实施管理工作。然后,将预算执行任务按照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加以细化分类,并确定了各个部门以及有关人员的具体权力与职能,对其中牵涉到重要机关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预算执行任务还必须采用目标管理机制并加以优化。此外,还应当强化事业或预算外单位管理人员对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执行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从而增强了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其次,预算执行中报告制度效力增强。借助明确预算执行任务和责任的方式,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日常控制的作用,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按照规定向上级上报。还有各过程管理人员要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和信息加以监控,以此保证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增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如果出现某些特定情况需对计划目标做出调整时,有关计划实施人员必须以报表的形式向上级进行审核。事业单位合理使用计划实施报表机制,增强计划的引导效果,也是之后各个环节计划实施的基础。
3.5 建立预算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各项工作想要具体有效开展,需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此外,在对项目数额很多、规模很大的建设项目实施监理中,也不要仅进行项目绩效报告考核评价,应该针对项目领域进行实际调查,并開展全过程追踪监督,从而推动项目方案可以有效开展。在计划管理流程中应及时对项目各环节开展追踪,还要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全面的评价[4]。此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可以通过报表的形式将项目计划实施状况加以反映,同时还要将纳入项目难度考评标准之中。其次,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加以细化,以便有效地加强监管效果。此外还要建立项目考评制度,以便对建设项目的所有支出加以监管,维护其合法性。对建设项目实施分类归纳,然后再对资金运用实际状况进行回馈,换言之,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预算计划项目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评价。
3.6 完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衔接机制
首先,提高资产基础信息管理。事业单位应将资产分析和代码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使得政府采购与资产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可以实现预算编制和财政预算审核的简单化。构建资产卡片标准化体系,对事业单位财产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使用信息等进行全面体现,使得资产使用、变动、配置等全面反映。其次,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添加资产配置管理。事业单位实施项目储备期间需要是配置资产的要提交资产配置信息表。事业单位中符合资本性支出并形成资产的预算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库的资产配置信息编制资产配置预算。事业单位除了可以利用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将行政采购、资产卡片、会计等数据进行采集,同时还要动态的监督资产配置状况,根据需要对固定资产会计数据、资产卡片数据实现同步变更,以此达到政府会计、实物资产管控的双向控制。单位在完成部门的决算、主管部门综合财务报告,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型资产报告以后,由系统按照会计核算账簿中的企业价值与固定资产卡片数据自动生成了对应的固定资产报表,以此达到帐表内容统一,管理方法和报表形式衔接上的统一。最后,建立了健全的存货固定资产反映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财务在保证所有固定资产存量卡片和会计原则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存货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在预算编制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将所有固定资产存货卡片输入整合系统,进行对所有存货固定资产的全面反映,从而使公司股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成为审核其固定资产配置计划的主要依据[5]。
3.7 完善预算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在建立预算审批制度时,应当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评估结果设置具体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为此,结合预算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事业单位将预算考核指标科学制定,并形成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同时需要针对预算执行情形展开分析与审核,还要对部门预算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部门和人员实施奖惩措施。员工在奖惩制度的约束下可以开展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在其激励作用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对于工作成效差的员工实施相应处罚,使得不同层级员工行为更为协调,使得预算管理水平加以增强。基于健全预算预测体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凝聚力,而且可以有效控制预算管理过程,打击各种违规行为,科学控制经济单位资源,避免资源滥用,切实提高预算资源的利用效率[6]。
3.8 进一步完善预算公开
预算公开有助于增强政府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但是,企业事业单位要更有效地提升预算水平,可以依靠社会各界力量。为此,事业单位应当更加重视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建立,并按照国家预算编制的具体规定确定了报送材料的期限,认真审核预算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时准确编写预算报告,以确保预算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4 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尤为重要,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准确地体现出事业单位工作状况。所以,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可以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质量。因此,事业单位应从思想上转变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建设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蓝.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J].行政事業资产与财务,2021(13):48-49.
[2] 张锦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6):42-43.
[3] 曾宝瑜.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2):111-112.
[4] 姚雪莹.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21(26):136-137.
[5] 田龙,杨红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1(5):159-161.
[6] 左爱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