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岩 臧学英
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加快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引领,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抓手,坚定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不放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动力变革引领经济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不断探索老工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为新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天津样板。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2)03-0040-11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考察,精准把脉天津发展问题,提出破解天津发展难题的关键着力点,即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是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其中,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推动天津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引领。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察天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重要要求的实践行动,总结成就与经验,为天津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夯实理论基础,为新时代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轨道贡献天津智慧。
一、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天津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引领,始终坚持着眼长远谋大局,切实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抓手,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
(一)转方式调结构助力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津市委、市政府迅速转变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摒弃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旧机制旧模式,主动挤压经济发展的泡沫,推动经济发展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2012年到2021年,天津持续进行适应新常态的结构调整,GDP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增长,从与全国平均增速走势差距较大到逐渐与全国增速走势趋向一致,且差距逐渐缩小,初步实现稳中有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见图1)。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见图2);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制造业立市”战略稳步推进。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2.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1%,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二)创新引领經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持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释放,经济发展动力加速转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特色细胞谷”“北方声谷”等产业创新平台服务功能和创新成效同步提升。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关,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神工”脑机交互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在打破国外垄断、解决国内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1%和15.5%,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8.6和1.7个百分点。数字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云服务”“云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用云量规模和赋智量增速居全国上游[1]。
(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初见成效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美丽天津建设迈上新台阶。打赢打好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PM2.5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4.3%,12条入海河流水体质量总体达到Ⅳ类以上。“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力推进,优质生态空间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底,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以上,成规模生态区近300平方千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增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巩固,生物多样性加速恢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源、通信、交通等一批绿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市生产生活便利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一批城市公园改造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良好生态环境全民共享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蓟州区、宝坻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青区王稳庄镇、辛口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均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十三五”时期,共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到位资金4482亿元。通用集团机床装备总部、中铁建华北区域总部等一大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引进落地,中国电子、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等一大批在京龙头央企、民企先后与天津签署战略协议[2]。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天津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全面提速,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力推进,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服务区域对外开放能力显著提高。自贸试验区引领开放作用不断增强,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38项,外贸进出口总额、对外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1/3、2/3和近1/2,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占全市比重近10%[3]。服务“一带一路”能力持续提升,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天津港中蒙俄经济走廊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双向产业合作机制基本建立。成功举办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一批国际交流平台加快建设,对外开放窗口作用进一步凸显。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五)全民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取得实效
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连续15年高标准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已成为天津市委、市政府解决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紧迫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成为百姓口口相传的政绩口碑。每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取得实效。“十二五”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见图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十一五”末缩小8.9%。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041个困难村全部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4]。多项“保就业”“稳就业”政策取得积极效果,新增就业人数保持长期稳定,私营和个体企业就业人数实现快速增长。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互联网+医疗”服务改革全面推广,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系统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来源有效拓展,人民群众居住品质得到提升。国家海洋博物馆、文化中心、滨海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运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二、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抓手,开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天津坚持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抓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探索出具有天津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全力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天津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体系入手,推进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大量占用资源的落后产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从而矫正资源错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推动形成更高质量的供需均衡。
多年来,制约天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了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平衡。而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彻底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級,全面提高经济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天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重要要求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动力变革引领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一方面,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发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挤水分、去虚高,为新动能培育、新产业发展腾退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一手抓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刀阔斧推动国企混改,不断开辟产业发展新局面,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传统老工业基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天津之路。
(二)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凝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合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6]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全方位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合力。科技创新解决增长动力问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制度创新解决发展活力问题,是改进生产关系的核心。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管齐下,形成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进相互促进新格局,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螺旋上升。
创新能力不足曾是制约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科技创新滞后、制度创新乏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增长引擎,致使天津经济一度陷入增速放缓与效益降低的恶性循环。为撬动发展新动力,天津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思想,将创新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深化科技领域改革,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开辟了智能制造新空间,拓展了创新发展新途径,打造出城市创新发展的天津样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势,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推动以“一制三化”为标志的“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打造政务一网通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藩篱,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切实提高了创新力和竞争力,释放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
(三)高扬“制造业立市”大旗,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矩阵
在全球制造业回潮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乃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重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7]。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具有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在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依托已有工业体系优势,通过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制造业、绿色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快速成长,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针对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天津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面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制造基地的完备产业体系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培育智能制造新优势,不断积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基地向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转化,加快“制造强市”向“智造强市”迈进。二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激发传统工业体系潜能,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基础,加快形成新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促使“制造业立市”强势回归。
(四)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我国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高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必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生态容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天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短板。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战略决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动力成为解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这些年来,天津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原则,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大都市。
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完善“五控”治气、“四措”治水、“三招”治海、“两控”治土的系统污染治理体系,强化源头管控、过程监督和末端治理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调结构与转方式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快构建以新能源、绿色制造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全面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科学规划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实施“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一体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京津绿岛。坚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共同推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绿色发展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天津智慧和天津方案。
(五)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8]。尤其是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传统对外经济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迫切要求以增强国内自身发展能力为基础,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凭借良好区位条件,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载体,天津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即使面临国际市场转弱、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挤压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严峻形势,天津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协同推进,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为动力,全方位汇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融合互促新格局。坚持立足天津、着眼全国、放眼世界,将天津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全局,支持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不移走双向开放道路。高标准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桥头堡,充分发挥京津冀对外交往高平台、北方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功能,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和国际交往窗口作用,积极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三、坚定不移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
天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践探索可谓步履维艰,但曙光已现,正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天津唯有坚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动摇,继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奋力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下大功夫、真功夫,才能重塑天津发展新优势,走稳走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天津之路。
(一)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上下功夫,持续增强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推进为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和良好环境,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还应不断深化创新的内涵和外延,加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社会创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天津民营企业比重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意愿不强等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深层次问题。一是补齐创新创业短板,推动形成全面创新格局。建设更加包容的市场环境,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变约束为引导,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混改,加快构建起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二是坚持思路创新与路径创新相结合,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把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提升天津城市整体功能的战略抓手,要坚持立足天津、服务京津冀、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的大发展观,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制造业立市”等重大战略有机融合,形成系统动力,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模式。
(二)在提升城市凝聚力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协调发展内涵
发展是第一要務,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的因素是决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最关键因素。天津人口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成为拉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人才发展的环境分析,天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全国领先,但对人才资源的虹吸效应仍然不显著,直接原因在于产业环境不能有效满足人才发展需求。产业高级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均有待提高,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建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格局。一是着力提高产业体系质量和效益。在全面推进“1+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分领域、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优势产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形成规模优势,提升要素虹吸效应。二是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两手抓。依托高校、专业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链式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不断完善税收减免、补贴等企业人才政策,创新人才聘用机制,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大量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三是持续提高城市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破除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探索更加开放的外地人员在津务工、居住、落户政策,不断提升利用外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三)在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坚守生态底线不动摇,更要善于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机遇,变生态约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在绿色发展惯性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天津应持续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等重大国家战略,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探索现代化大都市绿色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流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发展,力争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上当好表率。一是积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标杆城市。坚持减排增吸协同推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有序实现能源替代、动力替代,推进科学减排;继续加力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建设城市碳库,创新城市碳账户制度,大力发展碳交易,完善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的减排降碳体系,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率先形成新样板。二是努力建设绿色制造强市。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立市”战略紧密结合,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制造业集聚发展区,培育形成绿色制造新优势。三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营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制度环境。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循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循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在服务双循环格局上下功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两个百年”大局持续推进,天津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均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继续发挥对外开放排头兵作用,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一体推进,在融入双循环中提升城市职能,形成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强大自我循环能力,打造外向型经济新地标。一是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在平衡区域发展格局中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天津国内大循环关键节点作用,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东西协作、南北协作,立足高端制造业优势,推动区域要素流动、人才流动、产品流动,加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链贯通,在平衡区域发展格局上发挥天津应有作用。二是着力提高开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利用改革开放试验田优势,着力在制度开放上下功夫,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创新自由贸易实验区发展模式,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更多融合。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培育高端消费产业,促进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加快离岸消费平台建设,努力建设国际数字消费中心、智能消费中心。
(五)在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开拓共享发展新境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天津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基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应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下好先手棋,着力解决人口超千万、城乡融合程度相对较高的大城市整体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中产阶层比重低,消费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索现代化大都市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经验。一是坚持“鼓励先富”与“先富带动后富”协同推进。进一步激发民间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经济主体财富创造能力,做大做强社会财富底盘,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注重提高要素回报率,再分配注重创新分配机制,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二是坚持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精准对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兜牢民生底线与提高民生品质相结合,着力解决精神生活供给与物质生活供给增长不协调不匹配问题,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和效益,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纳入共同富裕总目标。三是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现代化为导向,要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动力。聚焦现代化大都市社会治理现实问题与高质量需求,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多层级城市治理体系,探索数字化、智慧化高效治理机制,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12日在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N].天津日报,2022-02-21.
[2]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果丰硕——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N]. 今晚报,2022-02-24.
[3]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项目組.勇于探索 先试先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C]//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思想的力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天津实践.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70.
[4]1041个困难村全部达标 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天津作为[N].天津日报,2021-02-02.
[5]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EB/OL].(2019-05-22)[2022-04-07].http://www.gov.cn/xinwen/2019-05/22/content_5393815.htm.
[6]习近平.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 2016(1).
[7]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EB/OL].(2019-04-17)[2022-04-26].http://www.gov.cn/xinwen/2019-04/17/content_5383915.htm.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
[8]习近平. 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10.
Tianjin's Practice of Improving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WANG Kunyan, ZANG Xueying
Abstract: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China's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new stage and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lso an internal requirement to follow the la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sustaine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e guidanc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requirements of energetical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Tianjin unswervingly applies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holds tightly to the them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building, actively cultivates new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ad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changes with dynamic changes, and constantly explores new paths for old industrial citi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metropoli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rovide a model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tage.
Key words: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new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刘 晖D6D06098-F83E-4594-B48E-E2EA7B746C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