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改研究与实践
——以《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2022-06-15 06:37秦艳欧阳网龚旻亮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专业课专业课程

秦艳,欧阳网,龚旻亮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一 引言

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代高职院校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而检验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其立德树人的成效[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要将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有效融为一体,缺一不可。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将价值观引导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2]。

而“课程思政”指的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追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和公共课等各门课程中,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积极的影响[3]。“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 而2016 年12 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正式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4]。习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对如何开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广泛研究,大体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侧重探讨专业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教改革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内在的价值,而较少出现可以复制借鉴的教改成功案例。有些研究则给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但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不强[5]。

(2)学校层面的宏观设计研究较多,而针对某一类课程的微观应用研究较少。如学者李国娟提出了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重点,而在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改革成效的考核评价等方面,仍然给我们留下可继续研究的空间[6]。

(3)普适性的研究较多,高职层次的专业课“课程思政”专门研究较少。如陆书等学者提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推进的思路和思政建设的原则,但并没有表现出高职与研究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具体差异[7]。

(4)对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如学者张营营运用问卷调查法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没有形成全面完善的思政评价体系[8]。

课程思政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已成为教育研究热点,目前高职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中的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还非常少,多采用实地调研,网络资源整理,实证性的文章目前还很少看到,也不够深入[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是对每一个任课老师的基本要求;而“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对高校专业课建设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正从起步走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阶段[10],本研究以装备制造大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研究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实施成效。

二 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高职装备制造大类涵盖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和自动化类等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三相异步电机和控制电机(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使用、拆装、维护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和技术改造能力[11]。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工程科技人才价值观塑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与课程教学并重的教学环节。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加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引导与教育,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服务地方、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和“心怀使命,科技报国”的担当精神,为地方建设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三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在专业课程教改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表1),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拓展、教学研讨、考证实践等各教学环节。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教材编审与选用、教案课件的编写与完善各方面。《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对应情况

首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安排了三层递进。一是从单一环节到整体控制,依次学习点长动(安全规范操作)、多地控制(开拓创新)、顺序控制(工匠精神)、正反转控制(劳动精神)、往复循环控制(团队协作)、降压起动控制(爱岗敬业)、制动控制(严谨细致)、调速控制(诚实守信)到典型设备整体电气控制(实事求是);二是从简单到复杂控制,在掌握了三相异步电机控制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探索精神)等新型电机的控制;三是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拓展,课后由企业兼职教师现场介绍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保、改造等领域最高等级的技术要求。通过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电机控制的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劳动精神、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另外,将信息技术和各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是学生可以利用职教云等课程教学平台自主完成课前预习、课堂随测、课后总结和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平台的数据反馈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快速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以及获取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虚拟仿真软件、控制实验台、智能眼镜等),助力教师做到德行兼备,做好价值引导和行为示范。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提高学生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头脑风暴、示范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采集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资源浏览率、活动参与度都较以往有显著提高。

四 考核评价与实施成效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安排三个阶段。一是课前测试(占比10%),用以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预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二是课中评表现(占比75%),教师通过学生对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工匠精神、安全操作意识、小组合作以及创新能力等思政育人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利用课程平台进行基本知识测验;三是课后评估(占比15%),包括学生完成自我总结报告、同组进行互评以及拓展提高等活动。另外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企业现场教学等方式引入校内外同行评价和企业评价,形成了课前、课中到课后的一体化多元评价体系。

经过多年的课程思政实践,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先后两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国赛一等奖(主讲教师),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以及省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也在毕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校内外同行对本课程的思政教改实践和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学生历年对本课程的评教结果均为优秀。本课程的思政教改实践被校内其他专业课程移植使用,教师还被邀请到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改交流指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 结语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难以测评,本课程创新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并在每次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收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诊断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总之,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开展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理念上,要积极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凝聚学生的价值认同;二是教学内容上,要结合装备制造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完美结合;三是教学效果上,要注意增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体验,做到教化无痕。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专业课专业课程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对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几点探讨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