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灵芝,朱金晓,傅晓峰,薛 黛,邹 茵,王芬芬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口腔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固定正畸即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方法以佩戴牙齿矫正器为主,可分为传统的钢丝矫正和隐形矫正,多在儿童时期进行[1-2]。通过固定正畸能够改善牙齿的咬合状况,纠正因受伤、疾病或长久忽视口腔护理所造成的其他问题。但在为儿童进行固定正畸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的口腔问题,需为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3-4]。氟保护漆是一种应用于齿科的功能性涂料,可通过释放氟离子来抑制牙菌斑中致龋菌的生长。有资料显示,将氟保护漆运用于儿童固定正畸治疗中,能够促进患儿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其牙釉质对酸的抵抗力[5-6]。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 例需要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在儿童固定正畸治疗中使用氟保护漆对患儿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效果及对其临床视诊指数的影响。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需要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患儿中有男患儿18 例,女患儿22 例;其年龄在11 ~16 岁之间,平均年龄(14.26±0.38)岁;其身高为131 ~174 cm,平均身高(153.56±5.48)cm。观察组40 例患儿中有男患儿17 例,女患儿23 例;其年龄在11 ~17岁之间,平均年龄(14.35±0.33)岁;其身高为130 ~172 cm,平均身高(153.47±5.54)cm。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本次研究获得了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有固定正畸需求且未进行过正畸治疗;2)上下牙弓基本对称,无明显的偏侧咀嚼习惯;3)牙体表面釉质完整、无龋、无裂纹、无白斑。排除标准:1)牙周袋深度>3 mm 或长期服用抗生素;2)牙釉质发育不全;3)存在牙齿龋病、牙龈炎;4)临床资料不全或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在两组患儿接受固定正畸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口腔处理及护理,方法是:正畸结束后对患儿进行常规的全口洁治;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告知其早晚刷牙;每个月在患儿的牙齿表面涂抹1 次蒸馏水。为观察组患儿采用氟保护漆处理牙面,方法是:正畸结束后,将氟保护漆(生产厂家: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涂于患儿的牙齿表面。在进行涂抹操作前,必须清除牙菌斑,清洁脱矿牙面,并使用棉卷隔湿,以确保牙面干燥。用棉签蘸取适量的氟保护漆涂于牙面,然后待其固化即可。每个月涂抹1 次。
1)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矫正前后的EDI 值、DD 值及其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2)观察两组患儿矫正前后咀嚼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矫正效果。咀嚼功能指标包括咬合力与咀嚼效率。矫正效果通过测量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来评价。3)分别在粘接托槽前、正畸结束时对两组患儿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的唇颊侧牙面进行临床视诊检查,记录其临床视诊指数。于矫正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牙龈沟内的液体,观察并记录其中各类细菌的分布情况。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矫正后半年、1 年,两组患儿的EDI 值、DD 值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EDI值、DD 值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1。
在粘接托槽前,两组患儿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相比,P >0.05。在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EDI 值、DD 值及其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
矫正后,两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矫正前后咀嚼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矫正效果(±s)
表2 对比两组患儿矫正前后咀嚼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矫正效果(±s)
注:* 与矫正前比较,P <0.05。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 矫正效果矫正前 矫正后 矫正前 矫正后 上中切牙凸距差(mm)组别 下齿槽座角(°)对照组(n=40)101.49±8.51 148.24±12.03* 42.07±4.28 70.14±6.23* 2.16±1.18 0.69±0.37 10.53±3.58 0.60±0.26观察组(n=40)101.56±8.54 165.06±13.27* 42.21±4.25 82.10±8.08* 4.07±1.35 1.76±0.61 26.66±4.22 1.29±0.38 t 值 0.037 5.939 0.147 7.414 6.737 7.948 18.43 9.478 P 值 0.971 0.000 0.884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尖牙间宽度(mm)上中切牙倾角(°)
矫正前,两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的情况相比,P >0.05。矫正后,观察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3。
粘接托槽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视诊指数相比,P >0.05。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视诊指数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情况与临床视诊指数的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情况与临床视诊指数的对比(±s)
注:* 与矫正前比较,P <0.05。
组别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丝状菌(%) 临床视诊指数矫正前 矫正后 矫正前 矫正后 矫正前 矫正后 矫正前 矫正后 粘接托槽前 正畸结束时对照组(n=40)26.32±2.25 41.02±5.77* 32.26±2.13 45.65±3.64* 29.48±3.15 44.97±3.80* 30.68±1.97 45.29±3.61* 0.96±0.08 1.54±0.25观察组(n=40)26.38±2.36 35.93±5.68* 32.38±2.05 38.29±3.47* 29.56±3.27 36.14±3.57* 30.85±2.03 38.42±3.70* 0.97±0.05 1.21±0.16 t 值 0.116 3.976 0.257 9.256 0.111 10.711 0.380 8.405 0.670 7.032 P 值 0.908 0.000 0.798 0.000 0.912 0.000 0.705 0.000 0.505 0.000
固定正畸是指使用固定式矫正器对牙齿进行矫正的过程。与儿童相比,成年人接受固定正畸时会有更多的限制。因此,接受固定正畸的患者多为儿童。为了减少儿童固定正畸中易发生的牙周病、牙釉质脱矿等情况,临床上常在患儿的牙面上涂抹保护涂料。近年来,氟保护漆在保护正畸中牙齿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涂料可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增强牙齿对外界腐蚀的耐受能力[7-8]。有研究指出,在儿童固定正畸治疗中使用氟保护漆可提高患儿的矫正效果[9-10]。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矫正后半年、1 年,两组患儿的EDI 值、DD 值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EDI 值、DD 值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在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中存在牙釉质脱矿情况患儿的占比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矫正后,两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较矫正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 ;观察组患儿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分析其原因在于,氟保护漆中含有氟化钠,氟化钠固化后可在牙面形成保护层,并通过缓慢释氟,在釉面形成矿物沉积,从而可预防牙釉质脱矿。当口腔中的pH 值降低时,氟保护漆会溶解释放氟离子,游离氟与钙、磷结合可形成氟磷灰石,从而能够增强牙齿的抗酸性,抑制脱矿、促进牙齿的再矿化[11-1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矫正后,观察组患儿牙龈沟内细菌分布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正畸结束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视诊指数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分析其原因在于,行固定正畸时,托槽邻近部位不易清洁,易出现菌斑滞留,可导致口腔卫生不良;将氟保护漆涂抹在牙齿表面能够减少牙菌斑的形成,保护牙周健康[15]。
综上所述,采用氟保护漆对行固定正畸儿童的牙面进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正畸效果,并可改善其口腔内部环境,提高其咀嚼功能,避免其发生牙釉质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