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学 杜 丹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高校)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利益各方达成互惠互利、成就双赢局面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结论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企业正面形象和积累良好声誉,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意味着会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中去,可能增加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由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不同,其不同动机分类下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竞争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此外,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已有学者关注到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目前鲜有研究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协同交互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技术创新都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仅仅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二者间的关系则过于片面。鉴于此,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企业履责的不同动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类,以便更加全面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并将技术创新这一变量纳入二者的研究框架,探究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制,旨在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自身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在满足股东需求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利益各方主动承担责任。张兆国、梁志钢等[1]139-146分析了企业履责背后的深层原因,相关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框架和内容。阎海燕、凌嘉禄等[2]56-61,李志学、杜佩谕[3]9-18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入手,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原理及其背后协调运作机理。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是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由股东、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主体组成的驱动力量,企业承担这类社会责任主要是出于利己动机,其为了能够与各利益主体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社会公众及政府等组成的制约力量,企业承担这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更多是出于利他动机。因此,可依据履责动机不同,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化分类为战略性社会责任和利他性社会责任。[4]60-69具体来说,战略性社会责任被视为一种战略性投资行为。企业通过实施战略性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高效直接的利益流入。利他性社会责任是指一部分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投资支出,如对环境、社会公众等其它维度的利他性支出。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都同时呈现出了利己和利他两种动机,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也将从战略性社会责任与利他性社会责任两方面展开。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二者间的关系,学界的结论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竞争力。Aupperle K E,Carroll A B等[5]46-463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剧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国际竞争力,导致其陷入财务困境。此外,温素彬、方苑[6]150-160研究发现企业履责对组织绩效存在负面作用,侧面反映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竞争力。而有的学者则持相反观点,认为企业积极履责可以在社会公众面前塑造良好形象,积累正面声誉,进而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现有的研究结论也大都支持这一观点。Cornell B,Shapiro A C[7]5-14提出了“社会影响假说”,认为企业主动履责可以引起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积极响应,进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徐天舒[8]164-168通过实证表明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竞争力的提升。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具体来看,战略性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自身的一种战略行为,能够影响到供应商、客户、消费者的态度,产生良好的声誉效应,通过与相关利益方建立牢固可靠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积累人力资源、社会资本,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出于利他动机的社会责任履行,虽然会导致公司内部资源耗费和费用成本增大,看似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流入,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相关政府部门的强制干预和监督,同时帮助企业积累正面声誉,赢得道德资本,进而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结合履责动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H1b:企业履行利他性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凭借自身的原创性、差异性和难以被模仿的特殊性,使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进而促使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会推动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更加注重培育企业的研发能力,持续不断地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朱兰亭、杨蓉[9]105-112,朱永明、常梦可等[10]95-98均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能够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追求创新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储备,其更能适应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为了形成有利的竞争优势,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若能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投入中进行合理分配,发挥二者协同作用,无疑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McWilliams A,Siegel D S等[11]1-18指出企业不仅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重视对相关创新研发的投入。郭安苹、叶春明等[12]101-105认为技术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是一套完整系统的战略部署策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产品研发创新的企业,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实力,二者共同作用能够更高效地提高企业绩效。
进一步分析,企业对股东履责有利于保证公司内部和谐稳定,保障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对消费者履责,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在产品生产各阶段进行创新以保证产品质量,进而更容易获得客户群体的认可;企业积极对员工履责,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在承担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将利他性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如可通过绿色生产等工艺创新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总之,技术创新在社会责任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技术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时技术创新能够使公司产品及服务实现差异化,是企业形成个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纳入二者的研究框架。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3: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中起着正向的调节作用
H3a:技术创新能增强战略性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影响
H3b:技术创新能增强利他性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影响
本文利用沪深A 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样本开展研究。为提高准确性,按以下原则对数据进行筛选。(1)剔除ST、*ST样本。(2)剔除指标不全、数据错误和退市的企业样本。(3)对数据做winsorize缩尾处理。采用筛选后得到的13 253份样本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年报、和讯网以及CSMAR数据库。
(1)被解释变量:企业竞争力。衡量企业竞争力(ICP)评价指标相对复杂,可将其分为规模子因素、效率子因素、增长子因素。规模因子选取营业收入X1、净资产X2、净利润X3;增长因子选取净利润增长率X4和营收增长率X5;而效率因子选择权益报酬率X6、总资产贡献率X7和全员劳动率X8。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来计算企业竞争力得分。ICP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2)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和讯网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得分作为衡量依据。将股东、员工、供应商和客户及消费者权益责任这三项评分进行加总后的得分作为评价战略部分的社会责任(CSRss)的依据。将环境和社会责任二者的评分和作为评价利他性社会责任(CSRas)的依据。
(3)调节变量:技术创新。运用研发投入占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技术创新(INNO)水平的依据。
(4)控制变量。选择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企业性质、股权集中度、企业成长性和现金持有水平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各变量定义
依照前文理论分析和相关假设,构建模型如下。模型(1)、(2)、(3)和(4)验证假设H1、H1a、H1b和H2;模型(5)、(6)、(7)验证假设H3,即验证技术创新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总体水平、战略性社会责任、利他性社会责任与竞争力间产生的调节作用。
(1)
(2)
(3)
(4)
(5)
(6)
(7)
上述所有模型中,CSR×INNO表示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的交乘项;∝0是常数;εit是随机项;βi为系数。
首先对企业竞争力(ICP)进行综合评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684,显著性是0.00(p<0.05),说明可进行下一步的因子分析。经过数据处理后,选取了3个因子代表8项企业竞争力指标,得到相应的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解释的总方差见表3。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3结果显示,这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78.09%,取这3项公因子效果较好。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营收(SR)、净资产(NA)和净利润(NP)在因子1上负载最大,取名为规模因子F1;ROE、ROA和NPG在因子2负荷最大,取名为盈利因子,记为F2;因子3 中SGP和TLER载荷最大,记为发展因子F3。进而列出这三项因子的得分函数,见模型(8)至模型(10):
F1=0.330X1+0.363X2+0.352X3-0.107X4-0.023X5-0.018X6+0.030X7+0.017X8
(8)
F2=-0.041X1-0.019X2+0.046X3+0.085X4+0.308X5+0.388X6+0.389X7-0.117X8
(9)
F3=0.057X1-0.070X2-0.089X3+0.600X4+0.083X5-0.111X6-0.074X7+0.739X8
(10)
综上,构建ICP综合得分公式,见模型(11):
(1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企业竞争力(ICP)最大值2.07,最小值-1.91,均值为-0.03,说明各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整体履行水平偏低,均值得分仅为22.07;战略性社会责任(CSRss)最小值-1.70,最大值48.05,利他性社会责任(CSRas)最小值为-8.36,最大值是25,说明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参差不齐,且战略性社会责任得分情况明显要好于利他性社会责任得分,提示企业多是基于利己动机去履行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均值仅为0.023,表明国内大部分企业应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表5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相关性分析见表6。
从表6可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60,即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可进行回归分析。
3.4.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回归分析
假设 H1回归结果分析见表7。由表7可知,模型(1)检测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得分与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在 1%水平显著正相关(β=0.013,p<0.01),说明企业积极履责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模型(2)、(3)结果表明无论是出于利己动机的战略性社会责任,还是利他动机的利他性社会责任都与竞争力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1a、H1b。其中,战略性社会责任和利他性社会责任的系数分别为0.022(p<0.01)、0.012(p<0.01),战略性社会责任的系数值和回归结果均优于利他性社会责任,说明战略性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效果更显著。
3.4.2 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回归分析
(1)假设H2、H3回归结果分析见表8。由表8可知,模型(4)验证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竞争力的系数为正且显著 (β=1.514,p<0.01),说明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ICP)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2得到验证。
(2)模型(5)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总体得分与技术创新的交乘项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β=0.032,p<0.05),说明技术创新能增强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影响,拥有高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其承担社会责任时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表6 相关性分析
表7 假设H1回归结果分析
表8 假设H2-H3回归结果分析
(3)模型(6)结果显示,战略性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交乘项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β=0.061,p<0.01),与H3结论一致,假设H3a得到验证。具体来说,技术创新能够增强关于股东、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等企业自身战略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其对企业竞争力有促进作用。而利他性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交乘项在5%的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假设H3b相反。可见,企业技术创新反而削弱了利他部分的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上文的假设 H1b已验证承担利他性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有促进效果,但加入技术创新这一调节变量后,交乘项为负,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和利他性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利他性社会责任这一部分的投资行为挤压了用于产品和研发创新的资金和资源,因此起到了抑制的调节作用。
为确定结论的可靠性,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替换了被解释变量企业竞争力(ICP),检验结果基本与上文一致,企业履责、技术创新仍对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在二者间仍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9。
表9 稳健性检验结果
本文选择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不同动机分类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按照企业履责的动机不同,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战略性社会责任和利他性社会责任,研究表明战略性社会责任、利他性社会责任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2)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地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3)总体来看,技术创新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在战略性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而技术创新却削弱了利他性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利他部分社会责任的履行,使企业成本增加,且因企业资源有限,技术创新未能与利他性社会责任很好地协同作用,二者间资源相互挤占,从而起到了抑制效果。目前,大多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多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战略投资行为,企业利他性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不理想。企业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这一问题值得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第一,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需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监督。首先,政府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做出更具体的规范,使企业履责时能够有法可依;其次,政府部门要奖罚分明,奖励和优待主动履责的企业,比如通过给予他们税收优惠、环保奖励的方式来鼓励这些企业。同时,对于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处罚,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应该增强主动履责意识,切实承担起对利益各方的责任。首先,企业要提高承担战略社会责任的意识,让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其次,加强对利他性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视,企业应依法纳税,主动承担起环境治理和其他相关的社会责任。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技术创新都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将二者有效结合,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二者协同交互作用,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