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 字过街”的路段斑马线交通安全提升建议

2022-06-15 04:31:00吴安华
人民交通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行横道斑马线视线

文 / 吴安华

引言

随着交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大威胁,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刻不容缓。行人作为交通参与者中数量最多的个体,同时也是交通参与者中的弱势群体,为行人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是道路交通安全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行人过街是行人交通安全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在无信号灯控制路段中,路段斑马线是保证行人路权、保障过街安全的关键角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路段人行横道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此,为进一步提升行人过街交通安全性,打造安全有序的行人交通环境,本文对现状路段斑马线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基于“Z字过街”方式的交通安全提升策略。

一、路段斑马线交通问题分析

(一)视线遮挡严重,“鬼探头”事故频发

“鬼探头”即在正常运行的道路环境中,从车头、车位、或障碍物后突然跑出的人员,出现鬼探头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双方视线盲区的存在。“鬼探头”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与我们日常的交通环境中。

在信号灯路口,直行绿灯亮时,过街行人与直行车辆存在冲突,易出现过街行人被两侧车辆或绿化遮挡现象,此时极易出现直行车辆与违法过街行人碰撞事故。

在公交站前后路段,普遍存在乘客由车头位置横穿马路现象,由于公交车车型较大,由车头位置过街乘客突然由车前窜出,极易发生机动车避避让不及时,发生碰撞事故。

在国省道等乡村道路,绿化修剪不及时,致绿化遮挡视线现象多发,生长茂盛的植物对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视线及行人过街视线遮挡严重,极易发生机动车驾驶员经过过街人行横道时车速控制不当,与突然窜出的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的现象。

(二)安全意识不足,斑马线乱象丛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交通形式与内含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尤其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受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漠视心理的作用,日渐养成了不让行、不怕车、横冲直撞的交通陋习,导致交通路段人行横道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道路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低头族”现象普遍,过街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差。在通讯工具普及的社会,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强,过街时常见“低头一族”的存在。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关注过多,致使过街时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发生过街前不观察过往车辆,横冲直撞现象。

外卖员抢道现象频发。在非机动车驾驶员群体中,外卖员占比较高,在外卖业务急速扩增的情况下,外卖员为缩短配送时间,争道抢道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过街时,极易出现不注意来往车辆突然窜出显现,安全隐患大。

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不足,过街安全隐患大。对于中小学学生群体,交通安全教育不足,同时,部分家长监管不力,存在奔跑过街现象,安全隐患较大。

(三)过街距离长,一次过街难度大

在城市道路或国省道部分较宽的道路,未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中央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存在中央行人过街安全岛过小现象。由于此类路段过街距离长,许多过街未完成的行人无驻足等待区,只能在车辆通行路面等待,过街危险系数高,存在安全隐患。

二、基于“Z字过街”路段斑马线安全提升措施

(一)“Z 字过街”斑马线简介

“Z字过街”斑马线即“错位式”人行横道线。根据相关标准规定:路面宽度大于30m的道路上,应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安全岛长度宜大于或等于人行横道宽度,宽度与中央分隔带相同或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安全岛面积不能满足等候信号灯放行行人停留需要、桥墩或其他构筑物遮挡驾驶人视线等情况下,人行横道可错位设置。

“Z字过街”斑马线主要宜设置在无信号灯进行管控的道路,斑马线设置形式即通过设置隔离设施使得过街行人的行进轨迹由常见的直线变为“Z”字形,从而通过错位的方式为过街的行人创建中央等待区,同时增大了机动车安全视角,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现状“Z字过街”斑马线施划形式有两种,分别为正Z字斑马线、反Z字斑马线。

正、反Z字过街斑马线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人于中央驻足区行进的方向,正Z字过街斑马线,行人于中央驻足区行进时,身体面向机动车来车方向;反Z字过街斑马线,行人于中央驻足区行进时,身体顺着机动车来车方向。正Z字过街斑马线相比于反Z字过街斑马线,对于慢行过街的安全性提升更大,行人于中央驻足区行进时,面向来车方向,对于驶来的机动车更易观察,从而及时作出判断。而反Z字过街斑马线,行人于驻足区行进时,背对来车方向,不易对来车方向情况作出相应判断。

(二)“Z 字过街”斑马线适用条件及设置形式

根据“Z字过街”斑马线需进行二次过街的设计,结合行人过街便捷性及二次过街的必要性考虑,“Z字过街”斑马线仅适用于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同时道路宽度需有剩余空间满足中央过街驻足区设置。

根据“Z字过街”斑马线对于中央驻足区的要求,结合现状常见道路断面,对于“Z字过街”适用条件及设置形式进行分析。

现状常见道路断面可分为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断面及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断面。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断面,“Z字过街”斑马线可利用中央分隔带硬化出中央驻足区。

对于无中央分隔带的断面,若车道宽度较宽,于斑马线处可窄化车道宽度,通过窄化车道的形式,达到增加中央驻足区的目的。同时窄化车道宽度还有利于降低车辆车速。

(三)基于“Z字过街”的配套措施建议

在Z字过街的斑马线设计下,为提升人行过街安全性、保证Z字过街斑马线功能的有效发挥,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1.中央驻足区护栏

结合“Z字过街”斑马线的设计,需于中央人行驻足区两侧完善隔离设施设计。结合过街行人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可知,过街行人及非机动车,在外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在个体整体需求的驱动下,总会下意识去判别整体交通环境中是否有可供选择的最便捷的路径,是否有可供个体穿越的空隙,若有,则会通过可供通行的最高效通道满足过街需求。此时,若“Z字过街”斑马线不完善隔离护栏设计,则实际慢行通行空间与“一”字形斑马线无异。

2. 纵向减速标线

出于对斑马线前机动车需减速让行的考虑,建议于“Z字过街”斑马线上游完善纵向减速标线设计。机动车及过街行人于斑马线抢道现象随处可见,是道路交通管理中的顽固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斑马线上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冲突。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虽对于人行横道上通行优先权已有具体的法律条文明确,但驾驶人让行意识的缺乏,致斑马线上争道抢道的现象仍十分常见。因此,建议于“Z字过街”上游增设纵向减速标线,以使过往机动车驾驶员形成车道变窄的主观感受,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主动减速,缓慢前行,避让过街行人。

3.车道阶梯式设计

由于斑马线处停靠车辆之间会存在视线遮挡问题,建议斑马线处停止线采取阶梯式设计。目前,由于在许多城市均已明确要求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但多车道道路车辆于斑马线前停靠对驾驶员视线存在遮挡,视线盲区内突然出现的行人易使得机动车驾驶员应对不及,引发事故。因此,为最大限度消除过街斑马线上的此类安全隐患,优化过街人行横道处的驾驶员视线,建议于斑马线停止线采取阶梯式处理。

猜你喜欢
人行横道斑马线视线
礼让斑马线
品牌研究(2022年34期)2022-12-15 08:21:36
礼让斑马线
品牌研究(2022年36期)2022-01-01 12:44:58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到底怎么“让”
新传奇(2021年32期)2021-09-22 09:59:20
创意斑马线
偷斑马线的人
学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56
放学了
小小艺术家(2018年5期)2018-07-01 17:05:42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当代视线
当代贵州(2015年19期)2015-06-13 09:42:32
世界各地创意人行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