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月花 和爱华
摘要: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设为两组,按不同剂量给予米非司酮治疗。20例给予12.5mg/d米非司酮治疗设为A组,20例给予25mg/d米非司酮治疗设为B组。结果 治疗前,两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大剂量与小剂量均能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应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相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较子宫肌肉组织更高,因此认为子宫肌瘤发生发展具有激素依赖性,受到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1]。由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抗孕激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2]。米非司酮是新型抗孕激素药,对孕酮受体亲和力强,相关研究发现其能使子宫肌瘤机体缩小,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寻找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宜方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40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设为A、B两组,各20例。A组年龄33~52(45.13±3.12)岁;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8例;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4例。B组年龄31~54(44.94±3.08)岁;单发肌瘤11例,多发肌瘤9例;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确诊。(2)符合知情同意原则。(3)未接受过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认知、沟通障碍。(2)近期有激素类制剂用药史。(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10633)口服治疗,A组12.5mg/次,1次/d;B组25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0d为一疗程,完成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健康指导,密切监测治疗指标,防治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1)采用超声检查测量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径线,计算子宫肌瘤体积,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多发肌瘤则记录体积最大的)。
(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B超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50%为显效;B超显示肌瘤体积缩小25%~49%为有效;B超检查显示肌瘤体积缩小不足2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体积
治疗前,两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较高,是导致育龄期妇女子宫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两大类,出于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很多患者偏向于保守治疗,因此临床长期致力于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探索。随着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抗孕激素治疗成为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3]。
米非司酮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受体水平抗孕酮药物,在临床主要作为终止早孕药物应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近年来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受到了临床的广关注[4]。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主要包括对于孕激素受体的拮抗,其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与分泌,长期应用还可抑制卵泡发育,导致停止排卵,同时通过非竞争性抗雄激素机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进行抑制,从而引起闭經,阻断孕激素作用,从而阻断肌瘤进一步生长,达到缩小子宫肌瘤的作用。当前,临床对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仍然有一定争议,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较前缩小,而组间无明显差异,同时治疗总有效率也无统计学差异,但应用小剂量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提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更好的选择,不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还能降低患者用药的经济成本。
参考文献:
[1] 卢琴.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选择及临床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4):2151-2154.
[2] 李慧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选择及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24):118-120.
[3] 李玮,朱根海,吴秀荣,等. 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20,15(11):1753-1756.
[4] 牛津洋,王以锋,陈艳.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4):181-184.35D0D324-C69F-4DC1-902C-29E38624C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