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珍 张丽妹 何露露 沈大旺
[摘 要] 为了探索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点,设计课程思政的应用案例,打开课程思政建设新思维、新模式,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助力专业课程教学,达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专业课程;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42-03
一、课程的德育目标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2]。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和德行培育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
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借助课程思政,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引领、道德教育的功能,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出生动、融通教学内容的案例,助力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中抽象概念的理解,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辅相成,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同时,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3-4]。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通过学情分析,明确社会需要什么,学生缺什么,确定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专业知识中涉及问题澄清和道理阐明,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与“立德树人”紧密联系,坚持价值观和知识性相统一,通过将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相关联,以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的引导。课程与思政同行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达成,借助课程思政的启发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科学的职业理念、正确的职业行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要素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形成Java程序设计课程思政项目案例库,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三、课程思政融入策略
通过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和掌握,理清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敏锐地挖掘出思政元素切入点,借助思政元素教育利器,扫清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团队合作等各方面存在的障礙,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课程设计思政元素图
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梳理出专业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功能,明确每个知识内容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思政”和“专业”相长的“育人”案例,表2是“面向对象”这一教学情境的思政教学表。
通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迁移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变“活”、变“有趣”,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掌握,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师不断推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信心,使课程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功能。
(二)课程考核评价
在教学评价环节,建立学生与教师互评的多元评价主体[5]。考核评价指标重点从行为规约、规范与诚信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发挥课程思政的评价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过程中形成自我约束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班级文化潜移默化隐性教育方式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
(三)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其他途径
1.专业内同类课程间相互借鉴已挖掘的“课程思政”素材,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得更合理、更自然。
2.除了专业课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思政元素”收集遴选系统开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课程思政的系统化、专业化搭建平台。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善于通过人生经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主探索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积极拓宽“课程思政”的宽度和广度,建立“大课程”观,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日常教育与管理中,全员、全方位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结语
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不同角度展示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借助通俗易懂的思想政治观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使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课程与思政实现相互促进,达到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同向同行“育人”的效果。将“教书”和“育人”二元有机融合,培养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和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全力推动“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抓准抓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N].中国教育报,2020-6-10(1).
[3]刘伟,胡为,李小智,等.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8):70-74.
[4]郭艳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1):80-84.
[5]于腾云.“学生评价”与“评价学生”: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评价和优化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5):42-45.
◎编辑 马花萍
作者简介:付玉珍(1984—),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智能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