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2-06-15 01:33周蜜娟赵宜莲袁燕琳朱朗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实验组康复教学模式

周蜜娟 赵宜莲 袁燕琳 朱朗玥

[摘           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将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20级和2018级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创建配套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课后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以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实验组学生的总体认可,实验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康复评定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73-03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逐步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议题,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1]。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起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灵活的组织方式、多元化的资源形式和互动途径,近年来被众多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康复评定技术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层面,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助长了思维惰性的形成,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但实际应用相对较少,主要局限于对部分线上资源的简单应用,没有将线上线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针对不同的项目任务进行周密、细致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教学中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20级和2018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年级学生分别为324人和228人,选用的授课教师、教材均相同,学生在性别、年龄和综合素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2018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级学生为实验组,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方法

1.准备阶段

实验组教师需做如下准备工作:首先,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创建康复评定技术班课,每次课教学前5~7天,将相关学习资料PPT、教学视频、微课等资源上传到平台上,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下肢长度测量有几种方法?需要确定哪些骨性标志?”每个学生在手机上安装超星学习通App,注册账号登录后,凭老师公布的邀请码加入班课,查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开展移动自主学习,师生利用班课平台及时互动交流。

2.教学实施

实验组:(1)课前教师上传配套教学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如测试题和上传自己操作的视频。对于学生登录和任务完成情况,系统会显示出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反馈,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2)上课前两分钟教师设置签到模式开启签到功能,以便于辅助考勤并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随机点名提问,或发送随堂习题让学生在手机终端回答,教师则通过手机终端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相对容易、微课质量较高的内容进行翻转教学,如学习人体形态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协调评定等内容时,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完成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对同学进行的人体长度、围度的测量,平衡评定等操作视频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课堂上教师不需要把本节内容按顺序逐一讲解,只需要讲本节的重点、难点,并针对学生自学留下的疑问进行解答,对操作中存在的常见错误进行纠正演示,还可组织一些拓展型、任务型、模拟型的活动,进行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提问、分析、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所学知识及技能。对知识掌握较难、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如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步态分析等,课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网课资源,观看肌肉解剖图片、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等视频资料,理解肌肉收缩是如何产生动作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知识的掌握。课堂上教师既要注重相关功能的基本理论的讲解,又要注重评定技术的操作示范。每讲解完一个肌群肌力评定或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交替扮演治疗师与患者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将随机抽取小组进行操作展示,学生之间先进行互评,随后教师点评、打分、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远程观摩医院患者等案例教学。如学习偏瘫、截瘫评定等内容时,对于脑卒中运动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提前和医院康复科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沟通,确定典型病人供教学使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签署教学示教同意书。通过网络实时观看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之间如何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如何进行评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前领略职业岗位的内涵,而且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临床情景的差距,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3)学生在课后进入平台,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及时审阅,通过平台数据的采集及分析,掌握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总结学生易错的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在平台发布讨论内容,师生互动进行答疑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即以书本理论为主线,教师理论讲解为主、提问为辅。

(三)评价方法

(1)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采用自制教学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模式评价。(2)考试成绩评价:考试分理论部分和技能操作部分,统计成绩与对照班进行对比,觀察教学效果的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考试成绩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调查问卷

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324份匿名问卷,回收297份,回收率91.6%。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实验组学生的总体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实现向“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考试成绩分析

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相当于临床医学中诊断学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有关康复评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能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种类及情况,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及代偿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而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方法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进取的精神[3]。学习效果往往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判断,不利于及时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每一堂课的教学信息,并进行及时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而且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学生要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需要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课前也进行了线上的预习,但学习资源缺乏,师生缺少有效的网络互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还比较薄弱,课堂仍是以课本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有研究[4-7]表明,混合式教学对提高学业成就要比单独的面授或在线课程更有效。为了推进本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呈现和运用,对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操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进行深度融合。本研究中实验组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获得了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了课程内容,学生则通过使用App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教师上传的相关课程信息,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进行自由、自主的学习,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环节的紧密衔接。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教师的互动学习,课下利用云班课App随时进行即时的沟通交流,既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组织、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尽管优点明确,但并非轻易就能成功。显然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课前还要完成更多的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并上传PPT、教学视频、微课,整理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建设题库以及创建活动等,光靠一个老师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创建一个团队,通过团队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此外,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该教学模式需学生全程积极配合,增加了学习压力,少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从主观上不太接受这种模式,今后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法。

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知识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也是一种值得继续探讨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景日东.浅议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17-19.

[2]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卢健.高职康复技术专业PBL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137-138.

[4]梁嘉.基于慕课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61-65.

[5]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M·卡明斯,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J].开放学习研究,2016(2):1-20.

[6]张腾腾,万云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护理临床应用病理学中的研究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5):136-138.

[7]屈晓超,卞灿,任力,等.信息化背景下“生物信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3):29-34.

◎编辑 栗国花

①基金项目: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项目(No:CWKY-2020Y-18)。

作者简介:周蜜娟(1979—),女,汉族,四川荣县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康复评定教学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实验组康复教学模式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