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丽
近年来,博物馆文物不仅借由数字技术“活”了起来,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成为人们在逛展之余带回家的纪念品,也成为大众了解文物的一扇扇小窗口。从故宫博物院的联名彩妆,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冰淇淋,各大博物馆手握跨界文创合作的金钥匙,开启了博物馆文物“活化”的又一番天地。
文物如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如何融入时尚生活?如何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2022年6月2日,在广西北海市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以下简称文化论坛)上或许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把“文物”带回家
随着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博物馆来一场文化之旅。而各地博物馆也试图不让游客“空手而归”,通过文创让参观者把“文化宝贝”带回家。
河北博物院依托其“镇馆之宝”长信宫灯的造型轮廓,制成笔袋、名片包、万用抽袋等。据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介绍,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习惯,河北博物院塑造推出了长信宫灯温暖系列,意在突出长信宫灯投放光亮、带来温暖的属性,该系列在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得金奖,深受青年消费者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开发了一大批文创品牌,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陕西历史博物馆培育出了唐妞、花舞大唐、《陕博日历》多个文化IP,并开发出了多个系列的特色文创。”翻开《陕博日历》,精巧富丽的杯盘碗碟、浓艳华贵的金篦花钿等大气典雅的文物藏品,在时光的书页上用古代文明的精华书写着中华文化的自信。《陕博日历》至今已经开发了5个系列,成为陕西文博界的一大IP。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基于唐妞IP出版了现象级漫画《唐妞驾到》,直播三秒钟销售2万册,以及首套儿童历史科普绘本《唐妞带你游大唐》,两个月就售出4万册。
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一座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作为专题的博物馆,据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介绍,该馆主要的文创产品有“波斯陶壶”“铜凤灯”“团扇”等12种,通过这些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云南普洱茶远近闻名,普洱茶文化同时也属于云南民族文化,到云南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可以顺手“带走一瓶云南的茶”,这是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之一。另外,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韦坚指出,该馆将云南非遗传承技艺同博物馆文物知识相结合,激起了观众对非遗的关注。“用动手的方式,记住云南博物馆展厅里的文物知识和探寻背后的故事,既具趣味又能让观众记忆深刻。”她说。
古与今如何碰撞?
怎样将传统文物转化为符合观众现代审美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文创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文化是文创产品的生命,创意是文创产品的创新与活力。”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吴伟峰在主旨发言时这样说道。他认为,复制、转换和创新是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式,文创产品要有文化的表达。他指出,广西可以基于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
从現代审美层面上讲,侯宁彬表示,要让藏品融入时尚生活,融入现代生活,基于博物馆藏品提取文化元素,开发出的产品必须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才能让大众真正爱上藏品和博物馆。他认为,所有的藏品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深挖、阐释传统文化是博物馆人的责任,可以通过馆企合作、馆校合作,打造兼具文化性、艺术性的文创产品。
韦坚指出,文化产品的现代审美就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设计出能传达文物文化知识又同时符合观众对博物馆需求的产品。在审美价值确定后,就需要提炼出美学价值的内涵,文化创意产品就是提取藏品的突出元素,需要在创意上下功夫,注入趣味和创意,使其成为一件很美的艺术品,这样的“实用性+美学”就会突出文创产品的力量。
广东省博物馆已经构建起文创的研发设计、生产制作、流通、销售以及宣传推广的完整产业发展体系。基于此经验,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陈邵峰说:“对不同物品的解构与重组的过程,就是文创设计中催生创意的过程,这恰恰是传统特色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可能性。”他将文化创意归纳总结为解构与重组,对于博物馆经典藏品而言,他认为,将文物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形状的基础上,改变其材质或与现代技术结合,改变其原始用途,赋予新的质感语言,可以达到一种古为今用,今显古风的格调。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常务副院长叶兴艺表示,文创产品重点在于价值的嵌入。他指出,文创产品有4个规则不能违背:其一,公序良俗是基本底线;其二,审美习惯是基本要求;其三,民族记忆是家国情怀;其四,价值嵌入是核心要义。
博物馆:文创合作的桥梁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与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那么中华文化“出海”东盟的过程中,中国的博物馆起着怎样的积极作用?在文创产品合作上,博物馆还能与哪些领域拓展多元合作?
叶兴艺指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博资源十分丰富,双方在文博领域的交流有许多经典案例。其中,1990年,徐悲鸿纪念馆在新加坡举办了“徐悲鸿50年艺术展”,在新加坡当地影响力很大。
对于如何加强中华文化“出海”东盟国家,以及在博物馆领域、文博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叶兴艺认为,首先,要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寻找双方在历史交流上的共同点以及共同的文化故事;最后,加强民间文化交流。
跨界不仅让传统文化不再遥远,逐渐走进人们的寻常生活,更是让艺术品有了接地气的新途径。在拓展多元合作上,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韦坚表示,博物馆与企业、高校以及艺术工作室加强合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她认为,博物馆的研究范围还不足以将审美价值、美学价值蕴含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文创产品,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带入大众生活之中。
相信未来,在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深入挖掘文物的内涵,不断创新,将会有更多有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出世”。
·联系编辑:22960337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