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何志刚:用今生的手, 唤醒旧世的颜

2022-06-15 00:58唐琪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书古籍纸张

唐琪

卷帙浩繁的古籍,载满了历史,细数着文化,把时光染色,让底蕴留香。从前,古人提笔着墨,在纸卷上挥洒文思才气;今日,时人轻揉慢抚,欲把尘封书页间的旧梦重新唤醒。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籍,便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勾连了古今的人文情思,让中国文化长驻久安。但在历史的长河面前,时间会流逝,记忆会模糊,而这些纸张更是易残易破。如何重新捧阅旧世的“盛颜”,让残卷碎页从时间堆里“回旋”,成为每一位古籍修复师指尖日夜思忖的难题。

在书堆里的成长

细雨清晨,在广西桂林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我们见到了古籍修复师何志刚。在被书香沁满的屋子里,何志刚一边在工作台调制修补古籍所用的浆糊,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调浆是我们修复古籍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对浓度和用量也是十分讲究的,你们先坐,等会我给你们演示一下这是怎么用的。”

谈话间,何志刚便从工作台下拿出了各种工具,这些工具的形状非常有趣,有蛇纹的,也有曲面的,“很多修复工具都是我自己做的,这样在操作的时候也更为方便,当然,也有观赏性的成分在”。何志刚把工具整齐摆放,后将一叠用宣纸包裹的东西轻轻抬上桌面,慢指微掀,一叠厚厚的古书露了出来。

“这是我馆最近征集的一本古旧家谱,几乎每一页上都有很多虫蛀和发霉的痕迹,这也是修补古籍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何志刚一边说,一边把家谱中一页纸张轻轻放至台面上。抽起笔架上的一只羊毫笔,微微蘸上少许浆汁,待至笔端能拉出水帘,裁剪一小块修补纸,新与旧的页片便在此刻开始了粘连。

“我修古书也有十余年了,仔细想来,我其实和书籍还是挺投缘的。”何志刚告诉我们,他从小就是在图书馆里长大,父母都是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打从识字起,每天捧着书,自己找个角落就可以看上一整天。

“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各種武侠小说和历史典籍,可能我对古籍的热爱也是在那个时候埋下了种子。”毕业后,何志刚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留在广西桂林图书馆,而这一转眼,就是36年。“我是从2009年才开始接手古籍修复工作的,那个时候主要是兴趣使然,因为自己太喜欢读书了。而自从跟着前辈不断学习和摸索后,我才开始体会到这项技艺背后所承载的分量和艰辛。”

当时,国内的古籍修复师非常少,但需要修补的古籍却数不胜数。为了精进自己的技艺,承担馆内古籍修复的重任,何志刚先是在齐飞、武镜新等图书馆老一辈修复师的带领下学习古籍修复技艺,之后又到北京、广州、南京、重庆等地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和研习班,向李致忠、杜伟生、赵家福、潘美娣、林明、冀亚平、李仁清等国内著名的古籍修复大师拜师学艺,潜心钻研并熟练掌握了古籍、字画、拓片、民国文献、西文文献等各种不同类型古旧纸质文献的修复技艺。他将南北各地古籍修复技艺融合起来,又结合广西本地文献的状况,成功让一大批古籍、拓片、家谱、方志、字画、抗战文献等重新焕发生机,亦带动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文献修复技艺更上一层楼。

何志刚轻轻托起修补好的一页家谱,仔细抚去表面的碎屑,笑着说:“我这大半生几乎都是泡在书堆里,儿时读书,工作时用书,到后来专心修书,直到现在每一次触碰到书籍,似乎都能体会到它们的呼吸和脉动。”

妙手回春的古籍“医生”

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提到,古籍修复师要具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但从对小说古书的痴迷到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何志刚历经了十多年的“修行”之路,才终于成为一名日常为古籍做“微创手术”的古籍“医生”。

在何志刚看来,这是一项集技术、审美、文化于一身的复合技艺。“每一本古籍都有自己的疑难杂症,而我们修复师就像医生一样,需要对症下药。”

在北宋时期,文献逐步在桂林聚散流通,为广西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而那个时候,古籍修复技艺也伴随着古籍一同自中原传入了桂林。但桂林潮湿多雨,这样的气候条件极易让古籍发生霉变和虫蛀,为应对这些难题,广西桂林图书馆一代代的古籍修复人员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改进提升自己的古籍修复技艺。

修复一本残旧破损的古籍,需要历经数十道工序和漫长的周期,这包括建立修复档案、制订修复方案、拆页、编号、配纸、调浆、修复、平整、折页、修剪、整理、压平、装订等等。每一道细小的工序都容不得丝毫闪失,有些步骤还讲究一气呵成。何志刚告诉我们:“在接到修复工作后,我们修复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古籍的‘病症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依照具体情况作出修复方案。但一切修复都要谨记‘修旧如旧‘修复可逆等原则,我们不能破坏古籍原本的样貌,而且所有的修补都是可逆的,以便技术进步后进一步完善。”

除了技术上的精专外,修复师还必须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和版本情况,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古籍修复的复杂和难度在于每一种藏品的破损情况都不一样,书本身纸张的状况也不一样,故而不同的书叶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修复方法。

何志刚回忆:“我之前修复难度最大的是一本‘书砖,这本古书的问题就和这个名字一样,像个砖头一样,几乎全部粘在了一起。当时,我必须要极其小心地把每张书叶分离开来,但由于污损太严重,单是这一步就要耗费数个月,然后还要研究纸张的原色、纤维状态以及原书的装订风格,才能把所有残页碎片重新补合起来。”

修书,也是修心

修书之道,艰阻且长,修心之旅,矢志不渝。

“有时一坐就是数小时,一修就是数个月,但每次伏案工作,我好像全然忘记了时间。”何志刚说,修复古籍不仅仅要手艺过关,更考验的是修复师的耐心,一定要静下心、沉住气,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谨慎仔细,不容马虎。“每次拿到残旧破损的古籍时,我都会让自己先静下来,因为我知道这急不得。虽然修复的难度有差有别,但我更享受专注做事的过程,每完成一道工序,每补好一处破损,都会让我有极大的成就感。”

虽然如今各种古籍保护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古籍资料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但何志刚认为,古籍修复技艺是绝对无法被替代的。古籍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宝贵财富,古籍修复是延续中华文脉的一种手段,它们都承载着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妙手育匠心,古书获永存,在修复古籍这趟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何志刚希望自己能把这项指尖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目前,何志刚和广西桂林图书馆正在培养第四代文献修复师,并积极举办各种古籍展和拓片展。同时,通过举办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到修复之美。何志刚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古籍修复的真正价值所在,因为修书不只是门‘手艺活,更是一条‘修心路。”

如果说古籍是故人的遗韵,历史的沉香,那修书人可以说是真正用指尖拖住了光阴,握住了永恒。6145702B-15A5-4FE4-AEE0-866C7E94AF4B

猜你喜欢
古书古籍纸张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古书
这道题很难吗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随时随地感悟传统之道 古书之美
纸张黑白变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撕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