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年
可能是因为高中开始上编导课,我爱上了电影院。虽然当时功课很紧,但我家正好在老商圈和新商圈之间,方圆两公里内有七八家影院,偶尔学习累了,出门转转就能看一部电影。
电影院里的声画体验可太棒了,为我编织了无尽的爱与梦,把我从小角落拉到大空间。一个情绪非常低落、对未来无比焦虑的傍晚,我看了《唐人街探案》,心一下子就被点亮了。那天,我兴奋地跑出影院,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感觉自己又能认真生活了。
那两年,我熟悉每一条通往影院的捷径。在晴朗的午后,在万家灯火时,在热闹的节日或者和爸妈吵过架的深夜,我经常一路疯跑冲进电影院。在这里我可以随便笑,拼命哭,反正谁都不会注意我。甚至有段时间严重失眠,只有在影院的座椅上,我才能放松下来休息。
可惜就在我习惯把一半的生活都交给那个公共又私人的区域时,我被外地的大学录取了。这所大学明明是影视院校,可距离学校最近的一家影院竟然有2.8公里。走路需要很久,公交车次也少,得等很久。最关键的是,坐那路公交车只能刷卡。卡需要在学校附近买,工本费要50元,还不能挂失。而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刚丢了一次卡,拿着一张花78元买来的新卡去看电影时,又把卡弄丢了。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怕弄丢,每次掏东西我都先把卡捏在手里,等找完东西就立刻塞回包里。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着急拿纸巾,捏着卡上了电梯,它就消失了。78元对当时的我来说不是小数目,我的脑袋当即“嗡”了一声。
情绪化的我瞬间觉得好委屈,坏心情开启连锁模式。我开始讨厌学校离影院那么远,讨厌总有忙不完的事,讨厌自己不会赚钱。但同时我的脑袋里下意识闪过了一个念头:“不要因为丢了卡,就不去看电影哦。”
我觉得,喜欢一件事情和喜欢一个人最大的区别是,你无法和事情双向喜欢。或者说,事情需要我先去做,甚至需要我拼尽全力,扛过一切难处和恐惧。
我好像特别爱和喜欢的事物较劲,认定了什么,就不撞南墙不回头。好在“墙”都被我撞开了。虽然我妈极力反对,我依旧靠写故事换来生活的点滴。虽然每次坐飞机或者赶夜路前,我都忐忑到会做噩梦,但还是独自去了很多城市,这让很多朋友误以为我很勇敢。
有个学长经常说羡慕我,即便我经常跟他抱怨生活种种,他仍然坚定地说:“我就是觉得你很鲜活,过得特别好。”说完还顺带踩一下自己,说因为自己的懦弱,心早在高二时就变成了灰色。因为他在文理分科时选了理科,而他喜欢音乐,喜欢弹琵琶,可是大家都说文科没出路,更别说学艺术了,这在他老家会被说闲话的。
跟我说这些时,他刚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我说:“那你现在正好有时间去琴行学,想搞音乐不一定非要去读艺术专业。”他摇头说不行,理由是这样要花很多钱,他父母打工很辛苦,他不能再制造负担。而且玩音乐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他读理科专业本来就吃力,还得提前准备,一毕业后就得立刻赚钱养家。
我犹豫了一下,什么都没说,只在他时不时跟我说他很懦弱,放弃了梦想时倾听一下。因为我觉得,他可能也没那么喜欢音乐。
我始终觉得,很难去的地方,很难拥有的东西,只要一直努力,总能跟自己达成某种圆满,关键是得去做。
后来那个学长喜欢上一个女生,想尽办法去追,越挫越勇,自己啃馒头也要给那个女生买礼物,向来很宅的他恨不得整天待在外面制造偶遇,这哪里懦弱了?
学长追到那个女生的时候,我的表妹和喜欢的男孩子划清界限了,而我买了新的公交卡,每周都跑出去看電影,虽然跟强迫症一样恨不得一天检查八遍。
在一个温柔的深秋的傍晚,我接到表妹的电话,她的声音挺平和的。彼时她读高三,正是需要力量的时刻。她和那个男生从小是邻居,小学在一个班,初中也在一个班,高中分班表出来后,表妹嘻嘻笑着跟我说:“太好了!不能对不起上天的指示!”
可能是成绩还不错,家长又都认识,他们的故事像极了青春小说里的情节:被全班同学起哄祝福;一起过生日;高三的晚自习要上到十一点,他们会一起回家……总之,是一起努力的甜。
但那个男生在考砸一模后,跟表妹说暂时别联系了。表妹在电话那头说:“我们在一个班,他和别的同学都正常说话。我认真问他,我对他的影响是时间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支支吾吾,反复说让我等到高考以后。我拒绝了,说我们不会有以后了。”
“可这个时间段真的很容易让人混乱。”我有点为他们可惜。
“我都知道。但如果他真的在意我,会和我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下意识想逃避,我不要这种感情。”
我愣了一秒,心里一下清晰起来——其实足够的喜欢,不是不会犹豫,不会忐忑,而是会下意识想留住,即使知道道阻且长,还是会心惊胆战地去走,因为会不会被打败都是后话。也正是因为还想要,才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喜欢有多深,如患过难的情谊。
当然,这也不是说会被困难磨掉的喜欢就不够真心,而是说,磨不掉的似乎更好。人能抓住的其实很少,最好选择最好的。
编辑/胡雅琳5D6F4EC6-F3DA-457C-BB98-97EE264847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