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课外阅读管理策略初探

2022-06-15 16:03:03于淼
求知导刊 2022年8期

于淼

摘 要:课外阅读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方法,它不仅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心理和道德认知的发展,更是学生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教师很少为学生讲授有关课外阅读方法的知识;学生的藏书少且在选书方面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家长在为学生选书方面也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过于依赖老师;学生缺少阅读兴趣。鉴于以上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总结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便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包括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漂流瓶活动;为学生讲授半自动化课外阅读方法,并进行课外阅读管理;引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为学生提供阅读先行组织者;利用阅读存折,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等。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课外阅读策略;课外阅读管理

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各国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出极为重视的态度,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展学生思维和智力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阅读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方法,什么都不能取代它的作用。一本好书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认知的发展都起能到积极向上的作用。阅读会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而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阅读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可以通过一本好书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低年级教学中存在一种通病,即在阅读课上,学生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方面的话却谈得很多。阅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教育性谈话、教育性因素所取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虽然新版教材的编排体现出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但目前部分学校的语文课堂仍然以精读课为主。语文课堂上,教师没有训练学生将精读课所学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进行运用,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很多知识和思想不能单靠教师的传授,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领悟。课后,家长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不仅缺少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还缺乏整本书阅读的体验,这导致我国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都较低。

笔者通过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家长甚至学生都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价值或者说意义,但在行动上却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藏书少。藏书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与阅读量。校图书馆里的藏书数量不多,更新速度慢,种类少。学生家里的藏书也大多不超过20本。第二,不会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书。学生对书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他们不在意书籍里的知识或者讲述的道理是否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更倾向于选择娱乐性强或者图画较多的书。家长则缺乏科学系统的为孩子选书的知识经验,因此比较依赖老师。而老师一般会根据教材中“快乐阅读吧”里的提示为学生推荐必须阅读的书目。但是,这种强制性的阅读,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导致学生把课外阅读看成一种压力和负担,不喜欢的更加不喜欢,学有余力的又会“吃不饱”,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第三,阅读习惯不良。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每天能坚持阅读30分钟以上的并不多,因此课外阅读数量根本满足不了他们本阶段精神成长的需要,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管理时也会存在困惑,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不知道如何指导和没时间、没精力管理孩子每天的课外阅读。而在学校,教师除了要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组织课后各种活动等,通常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管理,因此在校内很少看到有学生在下课或者午休时间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第四,缺乏兴趣。学生缺少整本书阅读的体验以及整本书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加上课堂上老师也没有讲授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生陷入了畏难和无兴趣的状态中。

三、课外阅读管理

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是指阅读方法的指导,还包括阅读书目的推荐、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过程的组织、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过程的监控、阅读结果的反馈(提供多元化评价)以及协调和引导家长协助辅导在内的一个整体规划或者说管理的过程。

四、整本书阅读管理策略

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文献查阅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出如下课外阅读管理策略。

1.针对藏书少的问题,首先,建立班级图书角,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对图书角的书进行整理、记录、归类。其次,充分利用校圖书馆资源。最后,开展班级图书漂流瓶活动,图书漂流瓶活动指的是将一本书放在不同的角落,有缘遇到这本书的人可以将这本书带回家阅读之后再归还。相对于传统的借阅模式,图书漂流瓶活动打破常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图书漂流瓶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共享意识,活动中可能会存在学生因为书比较贵不愿意分享或者捡到喜欢的书占为己有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契机进行恰当的引导,图书漂流瓶活动也可以成为一项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和提升学生素养的德育实践活动。为了保证活动能够长期运行,在活动中需要注意保持书的常态化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图书喜爱度的调查活动,也可以开展图书推荐活动,或者在班级墙上开设好书推荐专栏,以保证活动的良好运行。

2.针对选书问题,首先,家长选择的课外书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小学中段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是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书籍的选择要适合儿童心理发展,还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并能够有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其次,要考虑课外读物是否思想健康以及是否具有内在、深远的价值,是否注重趣味性,能否激发学生想象力,是否富于美感。最后,看一下书的编排是否科学和内容是否规范。家长也可以参考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规定和教材上“快乐读书吧”的推荐来为孩子选书。BBA3CFBF-BAEC-44F7-AF25-C92BB3860B00

3.课外阅读方法总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对此,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半自动化阅读方法。

第一,制订阅读计划表。阅读计划表让阅读有序进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的耐性和自觉性。计划表可以采用传统图表式,也可以采用形式丰富、更具个性化的鱼骨图或者树叶图。

第二,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可以进行与整本书相关的知识小竞赛;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集中讨论的问题等。

第三,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周开设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制作书中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思维图、人物分析表格(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故事情节),教会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以及摘抄精彩语段。

第四,多元评价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图以及进行好书推荐活动;组织班级图书朗诵、讲故事以及情景表演活动,评选故事大王、演讲和表演小明星;开展读后征文活动等,进行多元评价。

4.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小学生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完成整本书阅读,因此固定阅读时间可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消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整本书阅读自我监控表,进行自我监控管理;根据学生每月阅读打卡情况,评选出“书香家庭”,颁发流动红旗;老师可教会学生通过四象限法进行时间管理,如阅读计划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按计划准时完成;不重要但很紧急的事情可以尽量少做,也可以委托别人做;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比如在阅读时间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这样的事可以不做。

5.提升阅读兴趣。制作“阅读存折”,以积分积累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增设“阅读存折评价园”,每月根据存折内的积分选出“悦读小明星”。做到天天有登记,周周有评价,月月有奖励。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教学机智,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改进教学策略。阅读方法不要求多么新颖、多么花哨,有用才是最终的目的。课外阅读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探索出最有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陈新宇.小学语文教学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刘称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李家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蘇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李荔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李明江.学校管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M].蔡汀,王义高,祖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饶雪莉.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吴牧天.自觉可以练出来[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8.

李倩倩.略论“读整本的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李怀源.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奚光蕾.蒋军晶阅读教学个案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李怀源.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J].小学语文教学,2006 (3):28-29.

郑字.引领学生读点“整本的书”[J].小学语文教学,2006 (5):12-13.

周信东.导读推进题,让整本书阅读“芝麻开门”[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10):40-41.

夏德燕.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教训的再认识[J].许昌学院学报,2009,28(03):149-151.

王孝坤.应重视“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1996(05):47-48.BBA3CFBF-BAEC-44F7-AF25-C92BB3860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