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妮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科技”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方面,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号召。在此背景下,不得不一改往常线下教学的模式,转为线上教学。各种线上教学的资源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倍数增长的模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课。但是此类课程在教学设计、内容安排、拍摄剪辑等方面均存在着各类的问题。运用此类微课进行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多数不理想。单纯的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型微课,仅停留在“会动的PPT”的呈现方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微课设计方式,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难以达到教学应有之效果。利用故事情节来展现教学的内容,将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将原来“冷冰冰”的知识点,在故事中呈现,让其跃然于屏幕之上,以达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使在线教学的课堂中重现生机与活力。目前关于微课设计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技术呈现上的革新相关,而微课设计的核心在于内容,再好的技术没有在内容呈现上下功夫进行深入的研究,也犹如无水之源,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在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相结合的研究中,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人文科目中,对于数理类科目鲜有涉及。所以就小学科学微课与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该文章能够给小学科学的微课的设计带来新的思考视角和实践路径。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1]。故事教学法之所以在某些概念或者知识呈现上具有更好的效果,是因为与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同,故事教学法借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将知识融入故事之中,能够有效降低认知负荷,促进知识的重构与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优点[2]。在本研究中故事教学法指的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知识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在故事中去领会知识,到达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微课使用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受众为小学生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能够将某一个知识点讲清楚,更需要微课的呈现具备一定的内在逻辑,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掌握视频中所涉及的知识。
故事教学法,能够将故事情节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兴趣为支撑点,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合其中,以更高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用故事来呈现小学阶段的教学知识具有其天然的优势,因为故事往往是生动形象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道理就如同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有着异曲同工之笔,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一步步的内化。单纯的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微课的制作并非难事,但是再加上故事的呈现,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下一步应该讨论的问题。
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6]。把握故事教学法和微课这两个核心概念,单纯的论述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不能解决现实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想使得两者能够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明白微课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从故事情景的设计来说,需要梳理所制作课程的知识的内容,并进一步的为知识创设故事展现的情景;从微课的制作的角度来说,需要把握制作的三个阶段,首选是脚本的编写,其次是搜集视频中所需要的素材,并进行处理。结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阐述故事教学法与微课设计相结合的具体过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具体设计和反思评价。
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故事的编排进行整体构思。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本节微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于种子的概念有所了解,并且知道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和过程,来培养孩子们认真仔细、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能够切实地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其次为学习者分析的阶段,该课程面向四年级学生,所在单元的主题为生命,《种子的萌发》为本单元的第五节课,前面已经学习了花开果实的形成以及种子的传播这几个基本的过程,对于种子的形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种子具体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并不了解。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现在阶段的儿童处于7-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学习风格方面个体差异性比较强。[7]
基于前面的学习者分析,来进一步分析教学内容,在教科书中本节课共有两页的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主要包括浸泡种子、种子、种子的内部结构、发芽的蚕豆。因为微课的内容短小,不能兼顾所有的内容,只能作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所以选择重点讲解种子的内部结构这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接下来就要结合故事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一个处理,设计一个逻辑合理的教学故事。首先故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就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黄豆”。确定好人物的形象后,梳理故事的整个脉络。故事的开头先情景引入,设置悬念,以小黄豆自我介绍的形式开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设置悬念。中间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阐述本节课程的知识点,种子的基本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在最后留下疑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观察生活,将所学得以致用。最终对所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处理,呈现一个故事情节完整的微课。
该阶段主要是对微课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视频脚本的编写,素材收集与处理,视频的录制,最后剪辑,最终导出视频。对于脚本编写的部分如表1所示。
表1:微课脚本
素材的收集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以及动画的查找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在对于角色的设计时,可以借助photoshop对“小黄豆”进行设计,给小豆子加上眼睛和嘴巴以及四肢将其进行拟人化处理。除了基本的视频中直接呈现的道具需要准备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用到的音乐和音效等素材。在配乐音频的选择上可以投其所好,借鉴他们喜欢的一些动画片的音乐,选择尽量欢快的有趣味性的音乐。
对于需要出镜的视频的录制,主要是根据已经写好的“脚本”以及准备好的道具,进行微课的录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稳定,讲述人应该是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与镜头有适当的目光交流。如果在讲授的过程中出现口误等情况,可以将错误的地方再重新讲一遍,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为后期剪辑的裁剪过程创造条件。对于需要屏幕画面的视频画面,可以采用使用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以及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录制,再用PR等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音频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最后的导出。在录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重难点的突出,如使用音乐特效画面特效等来引起儿童的注意,在保证微课内容的权威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让微课尽可能的流畅与连贯的展现教学内容。
后期的剪辑工作对于微课的成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主要的任务是将准备好的视频素材一并导入电脑中进行剪辑,用的软件主要有PR、final cut等。在开始剪辑之前,应该与微课的设计者进行沟通,了解设计的意图以及课程的主要内容。最后还有一点应该注意,为保证视频的完整性,应该插入片头片尾的部分。
微课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兴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然有有待完善的地方。微课的制作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以能够在技术上实现为终点。微课设计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技术实现的层面上,应该着重考虑内容的编排,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关注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的反馈,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能够使学生在课上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