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芬,侯 松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2.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工作核心。课程国际化是现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职教育应当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积极开拓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服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根本立足点,探索、引进、吸收和内化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保持和发展自身专业课程特色的同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优势的精品课程。课程国际化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产物,而且愈来愈凸显出其重要性。张海宁指出从有关“高职院校课程国际化”研究的文献入手,显示“课程国际化”作为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受关注[1]。
课程国际化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2]。通过课程国际化可以有效培养两个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和社交。课程国际化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也是很注重的,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同时还能满足国际学生和本国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从发展的视角,课程国际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是第一阶段,只单纯开设一些国际课程,比如开设国际经济、世界历史、欧美法律、东西方文明等课程;并存阶段是第二阶段,开设本土课程和国际课程融入国际化的内容;组织实施阶段是第三阶段,开设国际课程以及将国际/区域因素整合的课程。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的高校课程国际化程度多数较低,而世界一流的大学大部分都已步入组织实施阶段,即在课程设置上、管理上和实施上均融入了跨文化理念与方法。
纵观世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专门大学、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的课程设置特点值得关注和研究[3]。
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主要立足于学院所在社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随着美国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为应对全球化、移民潮、国际化、民主化、反种族歧视等挑战,美国社区学院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课程国际化出现了四个显著特点:强调学科本身的国际特性;增加支持学术和职业国际化的外语课程的比例;强调商业课程的国际化;在整个通识教育课程中引入国际化的主题[4]。
美国社区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非常强调“职业生涯教育”;较好地解决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相融合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偏低、工作岗位单一、就业领域狭窄等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学生在岗位群和就业渠道方面的适应性得到了提升;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和澳大利亚TAFE教育在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上是有所区别,美国除注重培养团队工作、个人管理、创新创业等能力外,还特别强调对学生商业能力和全球能力的培养,这与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国家的地位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社区学院既开设有专业基础课程,也有普通教育课程,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语言艺术学以及职业核心素养等课程。注重实用观念和务实精神的体现,注重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特别强调“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5]。
日本短期或专门大学相当于我国的高职学校,其课程设置以专业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文化教育和人格素养养成,其“教养课程”是一大特色。这是根据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标准》及《短期大学设置标准》的要求来实施的。
日本短期/专门大学开设的教养课程,可以理解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学校与产业界进行紧密联系,开设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职业意识的课程,比如企业实习、创造研究等课程。日本职业教育界认为,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6]“日本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形成紧密互动的关系,为了让职业教育更好地迎接经济发展的挑战、理论支撑、实践锻炼、产学共建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解决。
表1为澳大利亚TAFE就业技能培养一览表。澳大利亚TAFE课程体系开发主体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主导是政府教育部门,因此其TAFE课程带有明显的科学规划、系统开发、长效评估、定期升级等特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TAFE评估体系,从有效、可靠、公正和灵活四条原则来保证其能力本位的评估质量,引入这个评估体系可以规范和优化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其中TAFE围绕能力标准、方便易操作的单元评价表更具有借鉴价值。
表1 澳大利亚TAFE就业技能表
随着学校商科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形式和内容逐步多样化和专业化,学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探索搭建国际融合的教育资源平台,推动华南地区并辐射全国高职商科教育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引进了英国BETC课程,BETC商业方向课程设置有:Marketing(市场营销)、Business Negotiation(商务谈判)、Market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Decisions(财务管理与决策)、Organizations and Behavior(组织行为学)、Business Research Project(调查报告)、Environment(商业环境)、Marketing Intelligence(市场情报学)、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广告与促销)、Marketing Planning(营销策划)、Sales Planning and Operation(销售计划与运作)、Common Law I (普通法)、Business Strategy (商业战略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 (商 业 决 策 )、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小企业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Internet Marketing( 网络营销)、Purchasing(采购学)。BETC课程设置在高职教育界课程改革领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专业教师作为副主编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一部,已由中国商务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2017年9月开始使用,是商务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重点阐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就是合作共赢,合作就是利益的合作。谈判是双方协商,谈判结果签署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能为双方带来保障,使双方的关系更长久稳定。
本教材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共有十章,涉及国际商务谈判的整体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知识,如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开局策略、谈判磋商及策略、制造僵局、突破僵局、合同签约、语言运用技巧、不同国家和地区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和相关礼仪、国际商务谈判法律规范、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等。高职学生学习时可以结合现实案例讨论和模拟谈判等形式,学活用活,触类旁通。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我们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第一,学校选派了三批学生赴东南亚实习。东南亚实习项目是我校助力农垦的经典项目,是学校响应和配合广东省农垦总局制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步骤,是学校跟随农垦“走出去”的一次新的探索;第二,2017年4月29日至5月6日,我校选派13位学子前往泰国博仁大学(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并进行为期8天的游学活动。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同学们学习了泰国博仁大学精心设置的个人财务管理、泰语基础、泰国文化礼仪等短期课程。连兆龙博士循循善诱,对课程教学的深入浅出,让同学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泰国教师流利的中文也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在课程学习之余,同学们还参加了文化体验式项目,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校园文化,享受了一场泰式文化的盛宴,加深了同学们对泰国文化的认识,拓宽了国际视野。这种寓教于乐的游学方式,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国外课堂的思维方法,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还让其感受到地域文化带来的生活乐趣。中泰游学项目彰显了我校一流院校建设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同时也是我校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方针的重要举措;第三,我校与新加坡营销学院协商联合培养人才。2017年5月7日,新加坡营销学院董事会主席袁伟成(Roger Wang)和总裁许国荣等一行四人到我校参观交流。袁伟成介绍了新加坡营销学院的办学历程与取得的成绩。许国荣介绍了新加坡营销学院专业与课程等相关情况。学校党委书记杨群祥认为新加坡营销学院课程体系完整,办学实力雄厚,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经验可以融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可以开展校际学生交流以提升学生国际化认知。此次交流促进了双方互相了解,也为我校与东南亚各国开展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打下了基础,拓宽了合作渠道,深化了合作内容,有利于我校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东南亚各国共建职业教育共同体。
高职专业课程的国际化要求专业教师能充分理解“为在21世纪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的重要意义,并融入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此外,高职专业教师还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提供国际化视野,还要保证学生能为今后国际化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实现专业教师的国际化,学校采取了如下举措:第一,培养和引进了具有双语(中英文)教学能力的教师,同时还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特别关注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从2007年我校与美国半岛学院(Peninsula College)合作以来,八年间共派出38名教师进行了培训交流,访学归来教师成为我院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为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做出重要贡献;第三,我校与泰国博仁大学成立了教师交流、教师进修、合作研究、学生互访等项目,开启了学院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截止目前为止,外派师生在泰国博仁大学交流学习中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第四,2017年10月17日,由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教师方佳馨 (HWONG CHIA SHING)主讲的《马来文基本交际语》开班,104名学生成为首期马来西亚语课程学员。这是继我校开展泰语、柬埔寨语等东南亚语种以来,开设的第3门东南亚语课程。本次是作为交换教师来我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讲学。随着我校国际化办学的深入开展,教师互换交流项目已经成为我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上半年,我校和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两校计划在学生互换、学生实习、教职人员交换、设立联合研究中心、开设新专业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实际的互换教学,拓宽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对推进国际化课程的建设起到了实际效应。
《商务谈判》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推进“招才引智”,提升课程教学的国际化建设水平。在学校现有双语教师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商科教师实行了全英语教师授课准入制,制定相应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学校商科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通用职业能力;借助国家“招才引智”发展策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转型升级,积极聘请境外高校、行业机构、企业等组织的专家、学者和高管作为学校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特聘研究员,定期来校开展科学研究、举办学术讲座、担任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商科专业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来校交换学习,对推进学校国际化建设进程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国际化建设水平。
但是也要认识到目前我们只是在条件较成熟的课程上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整体优化方面还要下功夫,在理念上和举措上寻求突破,在方法上寻求创新,做到以点带面,建立完善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建设是下一步值得探讨的课题。
总之,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优化工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助推“一流”院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