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小区道路改造前后对比
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既是小区居民的“心事”,也是城市治理的“痛点”。贵港市在推进广西第六地质队小区改造过程中,深入贯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创建“红色一家”社区治理共同体,解决了小区改造“主心骨”力量不强、末端管理不到位、小区治理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群众需要等问题。同时依托广西第六地质队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第一个工作单位的背景,在小区建成黄大年事迹展馆,并将其打造成为广西机关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广西科技工作者教育基地、贵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区居民荣誉感和幸福感倍增。
广西第六地质队小区改造项目位于贵港市港北区七里桥路88号,小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共26栋1848户,建成时间从1980年至2014年,属于新老住宅混合型小区,改造涉及房屋11栋346户。在改造前期,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贵港市组织部指导该小区成立党支部,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组建小区业主监督委员会,在楼栋设立党小组,推动支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人员实行交叉任职,把小区内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设立“红色一家”,构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让党支部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家长”。在“家长”的组织下,小区党员分组、分楼栋负责,通过设立意见箱、上门走访、电话咨询、发送短信、微信群消息等多渠道多平台广泛征集民意;召开现场办公会商讨改造方案,广泛听取业主对老旧区改造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为小区顺利实施改造当好“管家”。小区物业经理雷标说,“红色一家”的设立充分激发了大家学习黄大年同志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情,居民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得到增强,群众还自发组建改造施工监督队,协助做好改造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小区居民从“局外人”变成“主人翁”,成为推进小区改造顺利的“内生力量”。
小区外墙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外墙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改造计划投资1200万元,资金筹措是难点。贵港市财政按项目总投资10%的比例安排前期工作经费,贵港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近30万元用于小区前期建设“红色一家”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党的“红色元素”,将300平方米的闲置用房改建了1间阅览室、1间棋牌室和1间室内乒乓球室等老年活动场所。第六地质队自行出资近100万元修缮了小区健身场、室内门球室,建设党建宣传橱窗、红色悦读站等设施,小区8名同志利用周末时间不计报酬主动加入小区工程施工队伍,10多名退休职工当起工程监督员。市供水、燃气、供电企业主动上门优化改造方案,并减免部分费用近50万元。中国移动等4家网络运营商全额负责小区网络线路改造,预计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助下,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346户全部完成水、电、气一户一表改造,老旧管线更是做到100%下地,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1.1万平方米,建筑屋面防水约5600平方米,增设监控系统1套,太阳能路灯110台,修建休闲广场40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135个、非机动车车位120个,铺设草坪2000平方米。这一系列改造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丰富了小区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区停车场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道路改造前后对比
小区全景图
改造前,小区存在环境卫生差、配套设施不齐全、小区居民缴纳物业费不积极等问题;物业管理不到位、物业服务质量不高,如停车难、停车乱等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改造后,小区依托“红色一家”“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业委会、业主监委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的“一核四联”工作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小区重大事务进行联合协商办理,协商议事过程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协商事项落实由党支部负责督办。在小区改造过程中,通过组织设计师、工程师积极与管线运营单位、小区居民共同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小区改造事项20次。改造后小区物业费每平方米由0.3元提升到0.7元,居民缴纳物业费的比例从75%提高到100%。同时,小区党支部还联合贵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社区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互帮互助活动10余场次,小区矛盾纠纷下降近80%,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和收费标准得到了双提升。
衡量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工程验收的文件,更应是居民发自内心的赞誉和竖起的大拇指。广西第六地质队小区在改造过程中,依托“红色一家”推动小区改造又快又好,如今小区大门安装了车牌识别系统,有序停放的停车场干净整洁,新修建的绿化带、各类绿植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小区居民普遍反映“红色一家”助推小区改造让小区真正成为一个“家”。小区矛盾纠纷少了,互助互动多了,生活更加方便,文体娱乐活动也更丰富了,让小区居民感觉更安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