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斌,解洋
1.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镇江 212003;2.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镇江212003
2 型糖尿病的定义为在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质量下降等表现。二甲双胍为治疗2 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肝细胞膜G 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减少肝糖异生及肝糖输出,促进无氧糖酵解, 增加骨骼肌等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或延缓胃肠道葡萄糖吸收,改善糖代谢,增加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但是,有不少临床研究指出,仅依靠二甲双胍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2],并且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能够导致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率增加。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更安全、可靠的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降低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沙格列汀是一种选择性二肽基酶Ⅳ抑制剂, 可选择性作用在机体肠道上, 阻断GLP-1 降解起作用,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并可加强周围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度。 同时对二肽基肽酶起到抑制作用, 促进胰岛素大量释放多肽及分泌胰高血糖素肽,且提高其降糖功效[3-4]。 对此,为进一步完善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方案, 该研究以2021 年2—9月该院2 型糖尿病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 探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 型糖尿病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5 例。对照组男45 例, 女30 例; 年龄38~65 岁, 平均(53.05±6.78)岁;平均病程(3.32±1.06)年。 治疗组男52 例,女23 例;年龄39~63 岁,平均(51.05±5.72)岁;平均病程(3.15±0.9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5]中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第一次接受降糖药物治疗; 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意识清晰,可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及交流。
排除标准:①患有1 型糖尿病者;②合并高血压疾病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严重感染者;③凝血功能出现损伤者;④在最近3 个月内服用过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药物者;⑤对该次研究药物过敏者;⑥不同意或是中途退出该次研究者; ⑦既往有明确的胰腺炎病史者。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35020664,规格:0.25 g)口服治疗,0.25 g/次,2~3 次/d。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1~1.5 g/d,最多不超过2 g/d。 治疗周期为1 年。
治疗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沙格列汀 (国药准字J20150066,规格:5 mg) 推荐剂量5 mg,1 次/d。治疗周期为1 年。
①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 细胞功能得以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 细胞功能及不良并发症有效缓解或是控制;无效:治疗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 细胞功能及生命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是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数。 所有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部静脉血3 mL,置入抗凝管中摇匀后, 采用血红蛋白分析仪 ( ADAMS A1c HA-8180,浙械注准20172401011,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测定,做好相关记录。③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包括心悸、出汗、意识障碍。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数比较(±s)
组别治疗组(n=75)对照组(n=75)t 值P 值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9.16±1.35 9.19±1.32 0.138 0.891 6.08±1.12 7.89±1.26 9.298<0.001 13.35±2.84 13.39±2.73 0.088 0.930 7.96±0.38 10.39±0.32 42.361<0.001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9.56±2.08 9.54±2.01 0.060 0.952 5.24±1.06 7.89±1.23 14.134<0.001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心悸、出汗、意识障碍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 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现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结构不当及作息不规律等, 导致每年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现,目前,我国约有11.6%的成年人患有2 型糖尿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生物作用受损导致的血糖升高, 对患者的各种组织造成伤害,导致肾、血管、神经、心脏、眼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 该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胰岛素分泌不足,存在胰岛素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是引起2 型糖尿病的病因[6-7]。 该病在早期无任何显著病症,但随着后期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减轻的临床病症。若患者血糖未得到及时控制,会继发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等,慢性并发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足、视网膜血管病变等[8-9]。但无论哪种结果,最终均会出现相关的障碍和衰竭,成为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有临床研究指出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因素有多种:①感染,这一因素是早期糖尿病的主要诱因[10-11]。 而机体受到病毒侵袭后,可能会胰腺炎,进而促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病。②肥胖,患者如果体质量严重超出标准体质量, 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就会减少, 大幅度降低胰岛素亲和力[11-12]。 ③体力不足,患者平日适当地进行运动、劳动等有助于预防或是降低肥胖的发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充分利用,从而不会出现糖尿病。 相反,患者若是长期不进行活动,身体素质直线下降, 出现肥胖, 就会减少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刺激,血糖利用受到阻碍,有可能会出现糖尿病[13-14]。④饮食不当, 部分人是因为患糖尿病而促使低血糖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部分人出现低血糖多因不合理饮食而造成, 比如在服用某些控糖药物的同时进行节食很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因此而降低。 ⑤饮酒:主要是酒精当中含有乙醇,而且酒精也可以减少体内的葡萄糖的生成, 因此饮酒过多常可引起低血糖。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类胰岛素增效剂, 可通过各种途径来抑制血糖升高, 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有效改善,增加敏感度,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吸收,减少肝肾过度糖原异生。 另外,二甲双胍可对患者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脂肪等[15-16]。因此,对于控制血糖指标具有一定药效。 有不少临床研究指出, 只是单纯采取二甲双胍治疗是无法对血糖予以长期有效的控制,为保证血糖指标的稳定性,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 在二甲双胍基础上采取沙格列汀效果显著。沙格列汀属于一种二肽基肽酶-4,被称为DPP-4 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自身胰高素样肽-1 分解出关键酶,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而稳定,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强于降低空腹血糖,沙格列汀可以单独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17]。
该研究显示, 治疗组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5.33%(P<0.05)。 研究结果与丁吟[18]研究结果一致,在其研究中沙格列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82.00%(P<0.05)。 且其在2 型糖尿病研究中沙格列汀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 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可知采取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较单纯采取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其分析原因:虽然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2 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但后期病情发展,此药难以对血糖指标予以很好控制;沙格列汀为临床新型的且选择性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 对于二肽基肽酶-4 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机体对活性胰高血糖素肽-1 及抑胃肽水平。 除此之外, 沙格列汀的药效可作用于胰岛素α与β 细胞,调整血糖。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心悸、出汗、意识障碍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12.00%(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崔月[19]研究结果一致,在研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与治疗组的22.2%相近(P>0.05)。 在往期的研究可知,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大量胰岛素β 细胞损失, 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可拯救大部分损失的胰岛素β 细胞, 但是不能完全控制患者病情。 肥胖是引起2 型糖尿病主要因素之一,且占2 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47%。 对此,肥胖与2 型糖尿病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临床上采取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升高的同时, 控制患者体质量, 但这种药物需要与沙格列汀联合使用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以此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采取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可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效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糖原的释放,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可降低肥胖患者发生低血糖、抗刺激性,提高胰岛素血症和体质量增加的风险。
综上所述,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全面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血糖指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