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梦玲 李良芳 刘冬冬 黄乐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科,广州 5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广州 500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广州 50000
通信作者:黄乐珍,Email:huanglezhen@163.com
乳腺癌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 位,2022 年,预计美国约有287 850 名女性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癌症的31%[1],预计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人数约达429 105 人,约12 万女性因乳腺癌死亡[2]。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含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手术等,但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能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部分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和潮热出汗等症状和体征,这些症候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似。因此,对于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尤其需要关注其更年期症状。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患已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的裨益,中医药也日渐变为治疗乳腺癌及其伴随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体质学说认为,个体对某些疾病有着倾向性或易感性,通过改善体质可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本文主要调查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改良Kupperman 评分及其中医体质类型的情况,并探讨乳癌患者Kupperman 评分与其诊疗手段间的联系,进而为后续防治乳腺癌相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一些思路。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2015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就医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要求。
2.1、纳入标准 患者知情同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肿瘤无复发转移;年龄45~60 岁;已完成除内分泌治疗外的其他辅助治疗。
2.2、排除标准 既往或目前存在精神障碍;存在乳腺癌复发转移者;年龄低于45岁或超过60岁。
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婚育情况、初潮年龄、是否绝经等);治疗手段;改良Kupperman 评分量表;中医体质问卷调查表。
3.1、改良Kupperma 评分量表 改良Kupperman 量表[3]包含13 种症状评分,即眩晕、抑郁疑心、疲乏、潮热出汗、失眠、骨关节疼痛、情绪激动、感觉异常、性生活、皮肤蚁走感、头痛、泌尿系统症状、心悸。(1)Kupperman 评分=症状系数×症状程度。症状系数固定,潮热汗出的系数是4,泌尿系感染、失眠、情绪激动、感觉异常、性生活系数是2,余均为1。症状程度由轻至重分别对应0~3 分,总分最高63 分,最低0 分。(2)病情轻重分级判断标准:评分>30 分则判定为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15~30 分为中度;6~15 分为轻度;总分≤6分者为正常。
3.2、中医体质问卷调查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4]将体质分为9 类,即特禀质、气郁质、瘀血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共有9 个亚量表,量表条目原始最高到最低分别分对应5、1 分。亚量表的各个条目分值相加可算得其原始分数。亚量表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亚量表转化分与其体质类型正相关。最终根据得分判定患者的体质。平和质转化分≥60 分且偏颇体质转化分<40 分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转化分≥60 分且其余体质<30分,判定为“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39之间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40 分判定为“是”。本文为提高检验效能,将“是”与平和质的“倾向是”或偏颇体质的“倾向是”均合并为“是”。
科室医生在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许可后,对其进行一对一提问并填写问卷。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及处理。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体质类型、改良Kupperman 评分、治疗方式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中医体质与Kupperman 评分之间的联系;应用秩和检验探讨治疗方式对Kupperman评分的影响。
总计230 例患者,因2 例患者存在复发转移予以排除,最终纳入228 例。调查对象年龄为45~60(52.50±4.75)岁,97.4%(222∕228)都是城市人口;月经初潮年龄为(13.82±1.66)岁,31.1%(71∕228)的患者15 岁之后初潮;尚未绝经的女性仅21.9%(50∕228)。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乳房恶性肿瘤,仅50 例(21.9%)接受了保乳术,23 例(10.1%)未行内分泌治疗,199 例(87.3%)未行靶向治疗,128 例(56.1%)未行放疗,29例(12.7%)未行化疗。
被调查者体质类型多有相互夹杂,血瘀质116 例(50.9%),气郁质110 例(48.2%)、阳虚质109 例(47.8%),气虚质101 例(44.3%),平和质74 例(32.5%),阴虚质66 例(28.9%),痰湿质62 例(27.2%),特禀质25 例(11.0%),湿热质17例(7.5%)。
调查对象的Kupperman 评分为(19.79±6.96)分,在2~47 分间波动,其中3.9%(9 例)的被调查者未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余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中轻度者43 例(18.9%),中度者161 例(70.6%),重度者15 例(6.6%)。如表1 所示,89.0%的患者出现了疲乏,失眠(85.1%)以及情绪激动(85.1%)次之,症状出现次数最少的为泌尿系感染,占21.9%。
表1 228例乳腺癌被调查者Kupperman量表症状分布情况[例(%)]
如表2 所示,根据患者Kupperman 分数显示,79.4%的化疗患者出现了中重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而非化疗组只有62.1%患者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未经化疗的患者相比,化疗组Kupperman 评分症状更轻;余4 种乳腺癌医治手段对患者Kupperman 评分程度差异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28例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与其Kupperman评分的关系
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不同体质类型分组的Kupperman 分值满足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对方差齐的分组采用t检验,否则行t’检验。如表3所示,当判定为偏颇体质时(除外特禀质),患者Kupperman 分值更高,而被判定为平和质,Kupperman 评分更低,P<0.05。平和质是更年期症状的保护因素,特禀质对Kupperman 评分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7种偏颇体质则是其危险因素。
表3 228例不同体质乳腺癌患者的Kupperman评分情况
国际公认的生殖衰老分期[5]将围绝经期定义为出现绝经趋势[如卵泡刺激素(FSH)升高、月经紊乱]直到月经停闭后1 年的这段时期。而绝经的表象为月经永远停止,其最终本质是卵巢功能的衰竭[6]。但是由于化疗使卵巢功能受损,内分泌治疗降低雌激素水平,致使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呈现围绝经期症状。Nabholtz 和Gligorov[7]的研究发现,依西美坦、来曲唑、阿那曲唑对雌二醇(E2)的抑制程度分别达92.2%、87.8%、84.9%。在一项中国研究中,280例年龄<45 岁的绝经前女性经过化疗后,91.1%出现了闭经,研究结束时48.9%的患者出现了绝经[8]。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能使30%~60%的患者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8]。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都起了重要作用,对患者进行体质的干预,有利于患者及时调节体内气血阴阳,增强体魄。
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更重。张旭等[10]的研究发现,检测围绝经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FSH、E2 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化疗后70%患者FSH 达绝经标准,E2 亦显著下降。刘雅等[11]的研究发现化疗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88.4%)较化疗前(51.0%)显著增加。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化疗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除了救治患者身体外,更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鼓励患者家庭给予其更多关心,营造温馨和谐氛围。
乳腺癌属中医的“乳岩”“乳石痈”等范畴。既往中医古籍中的记载均指出乳房疾病与肝脾相关,尤其与肝关系密切。郁怒之气伤肝,气机条达不畅,气不行而血不利,久则致瘀血内结。这与本次调查发现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体质最常见的为气郁质及血瘀质相符合。本次调查发现阳虚质的患者也很多,可能与手术损伤正气、加之化疗药物苦寒损伤阳气相关。2020 年另外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常见中医体质为气郁质、阳虚质,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似[12]。另外本研究通过统计学发现,“平和质”是被调查者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而除了特禀质以外的其他7 种体质则是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调节体质不仅改善了患者阳虚质体质,也缓解了患者的更年期症状[13]。冯喆瑾[14]发现,与其他体质相比,阳虚质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更易出现骨髓抑制(60.9%)。杨洁青和胡剑鸣[15]将220 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膳食,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生活质量分数更高。
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起着重要作用,从中医“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的角度来说,调整中医体质对于乳腺癌的防治都有着积极作用,对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的改善也能发挥作用,改善体质使患者气血调和,情志畅达,最终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