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烁琦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之大,笔者深有感触。
2019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取消了长期使用的“中考考纲”。如今初中教学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正如揭东区教研室曾立辉主任在《核心素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题讲座中所说的——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无考纲可依,教学内容应由“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转变为依据新课标“学什么,考什么”,这一改革无疑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新课标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为什么学生觉得历史很难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痛点”:1.人物、时间、事件复杂,多且乱、理不清、记不住;2.看历史材料像看天书,不知所云;3.上课听得津津有味,写起作业考起试来错漏百出。而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源于农村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缺乏理解分析能力,从而对历史科缺乏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下方法:
一、利用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用情感点亮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数知识面比较窄。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且对于渲染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也能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在讲“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时,笔者先以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引入,慷慨激昂的曲调让学生们情绪高涨。笔者顺势向学生提问:这首歌纪念什么节日呀?并由此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课件、图片、视频等材料,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五四运动的发生、经过、结果和意义。最后再用表格形式作总结,呈现本课的所有知识点,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充分了解了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进步性,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這节课,笔者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一是查找并学唱近代革命歌曲,通过演唱,感受近代革命历史发展的脉动,讴歌革命精神,陶冶革命情操;二是搜集中国近代史各个时期相关的图片,并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在交流中完成知识梳理,加深理解和认识,培养家国情怀。
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笔者有时会在课堂上适当放手,不仅让他们大胆设疑,解疑,还让爱表达的学生来讲课。笔者曾经让伶牙俐齿的小杰来讲《探寻新航路》一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让他提前做了准备,他非常用心,还向地理教师借来了地球仪,用来指出几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课堂上,很多学生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教师不能只当学生的“拐扙”,要当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这堂课的最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两个要点:1.评价本课历史人物;2.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讨论后各组选代表发言,然后笔者做了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指南针)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历史课堂上,笔者也经常让学生围绕重要的史事,采用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调动头脑里平时积累的史料,深入研讨,撰写历史小论文。所选史事可以是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这样的练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与历史共命运,与历史共悲喜
上周,我们举办了一场“唱响《国际歌》”的主题活动。课前,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等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国际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歌词的翻译过程,并学唱《国际歌》。学生们自由组成几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每组学生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多种形式唱《国际歌》,小组进行比赛评比,学生各显神通:有的用竖笛伴奏,有的在前奏伴以诗朗诵,其乐融融。通过这节活动课,学生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认识到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我们还在活动课上组织开展过故事会,让学生查阅、整理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人物(如,商鞅、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的相关材料,通过讲述他们的贡献,感受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辩论会也是一种开拓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活动方式。笔者和学生们先通过讨论,定好辩题,如,“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人类能否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然后让学生们分小组查找材料,形成辩论各方的论点和论据,在活动课上开展辩论活动。学生们通过与不同的观点交锋,提高了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
举办专题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外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和平与发展”等,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撰写小论文,围绕专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建立起联系,形成整体认识。比如,第一个专题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意义。再如,将当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代世界发展基本特点联系起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富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耐人寻味。我们在活动课上开故事会、办辩论赛、作专题探究,让学生们口述历史,发表评论,大胆地把所学历史知识表达出来,大方地畅谈感悟,与历史共命运,与历史共悲喜。情之所至,心之所向,通过活动课的助推,笔者发现学生学历史的热情随之高涨。
以上是笔者在历史课堂上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畅游史海的“水手”,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吴华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