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婷
摘 要: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部门为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出台的系统性教学政策,要求教師在实践中必须将其充分贯穿于教学始末,并时刻以减负增效、提质培优为教学目标。小学处于教育起始阶段,教师应严抓课堂效率,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点抽象难懂,落实双减政策并实现减负增效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北大师版小学数学教材详细论述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效果
引言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将寓教于乐贯穿于课堂。双减的核心是减轻作业数量,减少课外辅导培训,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传统课堂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改革是必然趋势,而双减政策恰好为教师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故此教师应立足于双减政策在教学中实践反思,进而改善教学。
一、严抓教学重点,把握课堂节奏
数学知识概念性较强,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过分追求概念,要求学生在大量的刷题夯实基础,将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由于数学知识大部分具备内在关联,教师在教学中不愿破坏这一知识系统,就会将教材全部内容列为重点,致使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难以紧跟教师的步伐。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改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寓教于乐贯穿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以北大师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三年级学生最初接触小数,但是这一板块知识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讲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围绕重点知识向周边延伸。如对比教学法可有效施行,具体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整数与小数,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二者之间的区别。随之将重点引入到这个点上,正是因为有了点,导致整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在初步接触小数时,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小数,避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造成学习高压。只有学生对于小数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去研究小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突出重点,以重点为核心向广泛的知识点延伸,潜移默化地扎实学生的基础能力。
二、加大互动力度,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既是教师的教学场所,也是学生的学习基地,教师应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师生双向奔赴中实现教学目标。以北大师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相关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边、顶点知识也在前期学习中有一定的基础,最基本的图形是可以判断的。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转换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 在互动中加强学生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播放一张带有相关图形的全景图,让同学们自己在图片中找出哪些区域的图形是有四条线段构成的,如大门、花池等等。在学生的观察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花池放大,并播放不同花池的图片,在观察中可以发现花池虽然是四条线段构成,但是形状各有不一。此时教师可以进入知识点,与学生互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图性的相关特征。
三、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生为本
基于数学知识的抽象难懂,学生独立学习或有难度,合作学习可以将难度降到最低,发挥1+1>2的作用。小组合作经实践证明是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开发合作学习新途径,夯筑教学堡垒。以北大师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的驱使下组织合作学习,在合作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促进其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之间具备内在关联,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善于利用已知知识攻克未知知识。情境如:端午节快到了,王先生买了一些粽子回家探亲,已知购买了15斤,每斤3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下王先生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问题中,部分学生或运用简便运算的方式算出结果,如(30×15)+(8×15)=570元。随即,教师可以再抛出问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如王先生是从背景回老家东北的,火车要走12个小时,每小时速度145千米,请同学们算出北京距离哈尔滨的距离[2]。这个问题在原有的两位数相乘基础上有所提升,也是本节课堂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合作计算,教师结合小组学生的结算结果再界定教学方式。假设学生正确率较高,教师在课堂以概念引导即可,假设正确率不高,教师需要结合例题进一步指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改革创新,只有确保教育与时俱进,才能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提质培优目标。本文主要从严抓教学重点,把握课堂节奏、加大互动力度,构建和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以生为本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希望对数学教师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乔茜.小学数学课堂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05):13-15.
[2]李安梅.减负增效让小学数学课堂“接地气”[J].新课程导学,2021(Z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