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红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是现代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三种有效教学之一,是日益引起广大教育者重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不同学科中,对合作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个背景,小组合作学习才在小学被普遍的重视与运用。小学教师,应该本着高效课堂,切实为学生减负的理念,积极思考合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对策
引言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课堂满贯的情况少了,填鸭式课堂少了,老师转变了角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开始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研究构建生本课堂,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充分发挥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为"双减"在学校实施赋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意义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现象,为避免合作的随意性、随时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师应做到:转变观念、合理分组、明确任务、有效活动、科学评价。教师应该从“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入手,针对"怎样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行研究,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行办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教师之间、学生生之间的共同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培育他们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使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将个人学习、分组互动、探讨、老师指导等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而推动了班级的协同、合作,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发掘自身的潜能,让同学们在互助促进中共同提高。
二、合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策
1.小组朗读,激发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孩子,使每个孩子积极主动学习并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减轻老师们的教学重担。
例如,教师教学《学弈》一课,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激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学弈》这篇文章时注重让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小组内有节奏读,组间交流比读,生生互评等,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理解文意,探究古诗主题时,重视学生生成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有效的合作学习应是幸福的课堂体现,要通过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还须得到快乐和幸福。再如,教师教学《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以大量颜色艳丽的水墨画图片进行教学,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设计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具体实际的话语学习环境里识字学词,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反复朗读文字,并利用小组合作积极地进行反思,并着重推敲仔细品读的重点句子,使每个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美。
2.小組合作激发深度阅读
小组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和当前构建生本课堂教学体系中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意义,为教师间交流,与学生交流构建了平台。为使教学更为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者参加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因此,在教师的教学中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协作教学,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并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课堂上,从预习反馈入手,引导孩子们进行课堂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最后进行精炼反馈。从容不迫,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引导孩子深入阅读、思考、探究、合作、表达……呈现出一堂以学生为主,教师穿针引线的生机勃勃的高效课堂。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推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全面提升孩子的知识与技能。
3.依托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核心内容就是协调合作,小组合作教育的主战斗在课堂上,但学习的班级组织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们在学习中往往需要针对情况设计符合自己授课特征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促学,在合作中比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该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丰富的小组合作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例如,教师教学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整节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以信息技术互动课堂为平台,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线上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讨论“作者对母鸡母鸡态度发生转变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积极交流,踊跃发言,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句一步步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再如,教师教学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推进课,首先通过希沃教学工具导入《西游记》主题曲以及开展有趣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信息技术支持的展示和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促进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同时,课堂教学模式在多技术环境下实现突破,采用独立思考到合作探究的形式,利用多媒体为核心,以整本书阅读探究单和学习单为载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方面感悟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利用习得的方法去感悟其他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
4.问题导向 引发思考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领,开展小组合作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让学生做到在“逾越”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给学生们智力上的挑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迸发学生想象的目的。例如,教师教学《日月明》,课上,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上课伊始,老师用动画导入,“日”和“月”,让学生说一说能够组成什么字?调动学生思维。充分读文后,老师又用“带拼音已经读准了,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这样的问题来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男”这个字时,老师用“你看到了什么?联系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与图的联系。学习“尘”和“尖”两个字时,老师用“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用对比的方法识记两个形近字。对会意字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老师用“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男、尘、尖”这四个生字,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会意字构字特点。学生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了解了会意字的特点,并能根据所得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他会意字。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们依循问题导向,积极地投入小组讨论的共同学习中。再如,教师教学《海上日出》,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梳理出学生提出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把海上日出写清楚的?”整堂课教师紧紧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思路清晰,收放自如,学生大胆地提问,准确地表达,深情地朗读,自信地展示,小组汇报时孩子们能够相互倾听,教师做到有效引领,其他小组成员及时补充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的合作力和学习力都得到了发展。
结语
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扎扎实实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来。今后的教学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的交流、讨论、研究,积极探讨如何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小组交流的时效性,以及小组讨论的实施调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元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64-165.
[2]李晓红.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15):86-88.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