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剖析

2022-06-14 03:20窦正斌刘晨
理论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措施

窦正斌 刘晨

摘 要:2021年5月,“三孩政策”的放开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二孩时代”正式进入“三孩时代”。可以说,国家正一步步深挖那些能生、愿生和敢生夫妇的生育潜力。但是,婚姻是生育的前提,而当代社会存在的大量“剩男剩女”显然会对我国生育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追溯了我国“剩男剩女”一词的由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对改善我国低生育水平有所助益!

关键词:低生育水平;“剩男剩女”;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2 — 0107 — 04

2021年初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2020年完成户口登记的新生儿数量为1003.5万,与上一年同期数据(1179万)相比减少了175.5万。再考虑到前几年新生儿的出生情况(2016年:1786万;2017年:1723万;2018年:1523万),不难看出,实施了五年的“全面二孩”政策正迅速消耗其自身效能,我国低生育率状况进一步恶化!

为应对持续恶化的低生育率窘境,国家于今年五月底做出放开“三孩政策”的决定,但面对着一孩总和生育率的大幅下降趋势和生育二孩潜力的逐渐耗尽〔1〕,“三孩政策”的作用只怕会是聊胜于无,我们必须转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一些研究表明:与许多西方国家不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日本和新加坡等传统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其生育行为仍多以婚姻为前提;由于非婚生育的比例很小,结婚时间推迟和结婚率下降的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是导致生育率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2〕。

所谓“剩男剩女”,是指人们对那些超过晚婚年龄(男25周岁,女22周岁),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没能结婚的大龄男女青年的统称,既可表示个人,也可指代群体。而世人通常认为的“剩男剩女”:3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和27岁以上的未婚女性〔3〕。“剩男剩女”现象由于既涉及其本人的幸福,又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虽然就我国单身人口的具体数值还没有一个定论,但社会普遍认为其规模已超过2亿。面对如此规模的单身群体,其形成原因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

(一)国家层面的原因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限制下,“多子多福”这种曾经美好的生育意愿已难以实现,而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家庭往往通过B超和人流手术等手段有意识的选择只生育一个男孩,导致了性别出生比偏高、男女性别结构失衡的人口问题。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内容显示:当前中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十年前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05.2)相比,情况略有好转,但依然高于公认的正常水平(100);而出生人口性别比更是高达111.3,这表明我国“剩男”数量在没有外因强力干预的情况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据推算,当前中国已有超3000万的“剩男”找不到老婆)。

2.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结婚的物质条件更是水涨船高,由早期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变为后来的“新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再变为现在的“房子、车子和票子”。高昂的结婚门槛让无数适龄男性青年在丈母娘的威压下纷纷折戟沉沙,也有无数适龄女性青年因不愿降低自己的结婚标准而在苦苦等待中逐渐容颜老去。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使得原本美好的婚恋活动变成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对于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人而言,由于其拥有较多的备选项,他(她)们往往抱着“下一个会更好”的想法更多的是去享受恋爱的过程,从而主动延迟个人的预期婚龄;而对于那些相关指标不那么如人意的人来说,他(她)们经历地更多是“被选择”和“被淘汰”,从而在一次次的打击中被迫推迟结婚年龄。

(二)社会层面的原因

1.“门当户对”等传统择偶观的影响

“门当户对”观念古来有之。原指封建社会中,同一阶层的人内部之间进行男婚女嫁,男女双方由于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家世背景,婚后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分歧和冲突,加上两人家庭(或家族)势均力敌和传统文化的规范,这样的婚姻一般较为稳定。而现在,男女青年更多看中的是对方的学历高低、职业背景、收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是否与自己“门当户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二人婚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融洽。

确实,这种择偶观有其一定合理性,但也必然局限了男女双方的择偶范围,加上受“婚姻梯度效应”(或“男强女弱”婚姻模式)的影响,使得底层男性因自身条件太差向下找不到合适女性而被迫剩下(典型群体是“农村男光棍”),而高层女性却因自身条件较好向上找不到合适男性(数量较少,且因生理差异往往更多享受恋爱过程而主动延迟预期婚龄)也被迫剩下(典型群体是“城市剩女”),形成了“两头过剩”的尴尬局面。

此外,由于当代女性对婚后生活的期望,会给结婚对象划定一个合格线,如在网上曾看到的一个关于合格男友(以结婚为目的)的几个指标:本科学历、175cm身高、5000元月薪、工作所在地有房有车,以及没有贷款。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男性因达不到这所谓的合格线甚至连婚恋入场券都拿不到,而众多条件一般的女性也在坚持自己“底线”的过程中被条件好的多的男性选择、淘汰,最终还是孑然一身。

2.“享乐主义”和“单身主义”等当代思潮的影响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我国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各种吃喝玩乐项目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也愈发高涨,热衷于追逐各种新奇好玩的事物。享乐,作为较高层次的欲望,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因为人有追求幸福和快乐的需要和权利。但是,当生活的全部意义变成了一味地追求身体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刺激,并对其它诸如事业、感情以及责任等不屑一顾时,享乐就变成了享乐主义〔4〕。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玩够了再结婚”等成为当代许多青年男女的真实想法;甚至还有许多人干脆放弃了组建家庭的意愿,奉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独身主义,乐得逍遥自在。

3.加班文化的影响

年轻人走出校园迈入社会后,大多数都会经历加班的苦恼。有调查显示,有过加班经历的上海白领已超过九成,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曾在中秋和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加过班,约一半的白领曾在双休日加过班,而曾在工作日晚上加过班的白领更是将近七成〔5〕。不仅如此,某位互联网大佬更是曾公开宣称,“996”工作模式是福报,年轻人应心怀感激,否则现在不加班,以后就是想加班多赚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可见,加班不仅压缩了职场人士(特别是职场青年男女)的业余时间,使其人际交往时间大为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身心的疲惫使得青年男女更渴望躺在床上休息、通过手机来弥补内心的空虚与寂寞,而不是费时费力地去经营与另一半的关系。

(三)个人层面的原因

1.个人追求的影响

首先,是对教育的追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教育就是底层人们改变自身命运,向上攀爬到更高层次最重要也是最广泛的途径。改革开放,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恢复,畅通了青年凭借才能而不是凭借身份向上流动的渠道,无数青年因此改变了自身命运〔6〕。现在,虽然教育的市场化使得学历不断贬值,但一个好的文凭仍是获得一份好工作最起码的敲门砖。由于我国的学制,本科生毕业时多为22-23岁,而研究生毕业时多已超过了25岁,再进入职场熟悉两三年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所谓的“剩男剩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受教育水平对男女结婚年龄都有负面影响,但在城市,对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而在农村,对男性的影响又要大于女性〔7〕。

其次,是对职场的追求。这方面的影响更多的是真对女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女性地位极大提升,原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性纷纷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妇女能顶半边天”更是伟人对女性在工作中所做贡献的高度评价。然而,由于生理上的差异,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面临着比男性更为强烈的家庭工作冲突。在此背景下,女性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专心做家庭主妇,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丰厚的薪酬以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主动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8〕。

2.心理恐慌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对当前社会婚恋道德和婚恋环境的担忧上。正如上文提到的,改革开放使得西方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经济水平的提升又使得社会物欲横流,二者结合,便导致社会的婚恋道德和婚恋环境产生“病变”:“海王、海后”“一夜情”“PUA”“包二奶”和“做小三”等不健康的社会现象正愈演愈烈。这些扭曲的婚恋心理及行为,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群体影响巨大,潜移默化中降低了他们对美好婚恋的预期,甚至部分年轻人认为婚恋只会使自己付出很多却最终收获不幸,成为“备胎”或“接盘侠”。或许正是出于这种担忧,在对婚恋的态度上,许多青年男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消极、抵触以及逃避的心理,也許在他们看来,没有期望自然也就没有失望,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国“剩男剩女”现象?其原因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以下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的若干思考。

(一)政治方面的措施

1.应尽快调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先后做出重大调整,二孩政策逐渐放开:由最初的(2011年11月)“双独二孩”政策(即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变为后来的(2013年12月)“单独二孩”政策(指夫妻双方有一人为独生子女的即可生育两个孩子),最后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了“全面二孩”政策(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孩的权利)。这些调整一步步挖掘着已婚夫妇的生育潜力,特别是解决了那些纠结于只生一个男孩还是只生一个女孩家庭的后顾之忧,出生性别比正迅速向均衡方向发展。

但随着政策潜力的释放,出生人口再次下滑。于是,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正如邓小平曾说过的“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针对全国多地的低生育率窘境和各地的不同情况,可以多设几个试验点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拿出应急预案尽快在全国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这必将在将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性别出生比偏高的困境。

2.在人口迁移上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解决我国男女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毕竟需要时间去奏效,而我国当前多出的3000多万男同胞显然需要更迅捷的应对之策。

“引进来”,即将国外适龄女青年引入国内,与我国单身男青年进行合理配对。“国际新娘”和“跨国婚姻”一词时常见诸报端。一方面,国内有这方面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国外一些国家女多男少且经济欠发达,两者刚好形成供需互补。事实上,早有民间组织将我国周边国家的适龄女性与国内单身男性进行牵线,既解决了双方的婚姻诉求,也使双方获得经济方面的利益(女方得到彩礼并来到经济更发达的中国,而男方付出的费用也比国内婚恋成本少得多)。当然,这种“配对”也暴露出诸如拐卖人口和婚姻诈骗等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政府应主动介入并主导这方面的市场,切实保证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影响。

“走出去”,即我国单身男青年主动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当前,我国实力正在快速提升,并对海外进行了大量投资和承建了众多大型项目。政府应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国内结婚困难的单身男性,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技能培训并劳务输出。不管是在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中南半岛,还是承建众多海港项目的东南亚,抑或是关系愈加亲密且全包基建的一众非洲国家,在几年工期中应大力鼓励劳务人员与当地人结合,不仅可以缓解国内的婚恋压力,还可以增强我国在当地的影响力。

(二)经济方面的措施

1.保证经济增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不仅为国民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增加了其收入,还使得国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但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使国家经济雪上加霜,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幸存的也艰难度日、大幅度裁员和削减工资。在此背景下,许多年轻人出于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而“理性的”选择了放弃当前婚恋的想法。为此,国家应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果断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经济增速,实现国民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并努力推进和实现我国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升级,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拾国民对国家和自身未来的信心,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去恋爱和婚姻。

2.完善福利制度,健全社保体系

房价、教育和医疗是压在我国全体国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虽然高房价带来了更多的纸面财富,但对还未买房的一众“刚需”来说则压力很大,而作为我国当前结婚的首要条件,没房意味着连结婚的资格都没有;此外,人们对子女的教育愈加上心,相比以往的放养式教育,现在更加精耕细作,从外在的衣食住行到内在的各种技能培训,现在培养一个孩子成才的成本是以往无法相比的;加之我国当前社会福利水平一般,人们必须自己准备一些钱应对将来可能的疾病和养老问题,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高额的经济成本都限制了普通人对婚恋的热情。因此,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福利制度,健全社保体系,切实减轻年轻人身上的各种压力和负担,否则,继“佛系青年”之后,又会有越来越多的“躺平族”出现,这显然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未来。

(三)文化方面的措施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大力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不仅有助于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对我国的国民教育、对精神文明的创建等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除了党政机关,社会各类组织也要积极响应,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在全社会达成共识;至于各级学校,更是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通过教师、课程和各种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而弘扬的方式不仅要将其在电视网络上播报、在书报上印刻、抑或在墙面上粉刷,还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融入到每一位国民的精神世界,形成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保护网,重新构建积极健康的婚恋道德和婚恋环境。

2.加强教育的引导和教化功能

2019年7月31日,中疾控的刘中夫副主任表示,近年来,中国15到24岁的青年学生每年新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约3000例〔9〕;此外,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重复流产的情况尤为严重〔10〕。一串串令人痛心数据的背后,既有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的青年男女对异性的好奇,更有人们对健康性教育的忽视与无知,付出的代价便是一个个青年男女身心的被摧残。因此,我们应尽快学习国外先进的性教育经验,适时向学生普及生理安全知识和健康性爱措施,切实减少青少年因贪图一时新鲜刺激而后悔终生的事例。

(四)其它方面的措施

1.促进婚恋观念的转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在新加坡依然根深蒂固,导致婚恋市场“两头过剩”现象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随后引导了一场“婚嫁大辩论”,就当时传统的婚配模式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新加坡人的婚恋观,男性娶同等水平女性的比例和女性下嫁的比例都显著上升〔11〕。同理,我国也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展同样或类似形式的“婚嫁大辩论”,解放人们传统的婚配观念,帮助“剩男剩女”早日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2.推动青年社交

一方面,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社交机构,为男女大学毕业生创造各种接触交往的场合机会;并通过各种交往活动,促进青年男女社会交际和相互了解。另一方面,政府还应成立专门组织,指导和规范婚恋中介行业的发展,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素养,减少因中介机构的不规范造成渴望婚恋的青年男女人财两失的悲剧。具体做法:学习国外相关经验,创立社交发展署,推动青年社交;为新成立的婚恋中介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而对有不良记录的中介则予以罚款甚至取缔。

不断调整的生育政策已渐渐挖空已婚人群的生育潜力,哪怕进一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其生育潜力和生育意愿也是有限的,这时,数量庞大的“剩男剩女”便是解决我国当下低生育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事实上,无论是主动抑或被动的“剩男剩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依然渴望一份真挚的爱情,并期盼着迈入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因此,国家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从多个方面发力,帮助“剩男剩女”们早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对“剩男剩女”而言,只要自身并不排斥婚姻,就应该积极争取、努力经营幸福的婚姻,哪怕最终一辈子也没能迈入婚姻的殿堂,也没有必要过分归责于自身,很可能是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时代问题。

〔参 考 文 献〕

〔1〕胡梦芸.中国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基于欧洲低生育态势与政策实践的思考〔J〕.新视野,2020,(04):55.

〔2〕〔11〕林宝,谢楚楚.应对低生育率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4):29-39+86.

〔3〕朱磊.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J〕.青年探索,2014,(04):74.

〔4〕姜勇.金融化世界享乐主义的经济哲学批判〔J〕.青海社会科学,2018,(04):121-129.

〔5〕曹媞.都市“剩男剩女”现象解读〔J〕.人民论坛,2011,(17):158.

〔6〕胡述宝.当代青年阶层固化演变与应对〔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3):65.

〔7〕蔡蔚萍.个体受教育水平与被剩下的概率——基于CGSS2015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07):151.

〔8〕陈博文.就业、婚姻与女性的幸福感研究〔D〕.吉林大学,2020.

〔9〕李亚南.“中疾控:15到24岁青年学生每年新报告艾滋病约3000例”〔EB/OL〕. https://www.ahdxs.com/news/2019-08-02/122099.html.,2019-

08-02.

〔10〕宋利彩.人流低齡化:伤害的不只是身体,不仅是个体〔N〕.中国妇女报,2015-03-03(03).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措施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雨后桃园补救管理措施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