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阈下红色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2022-06-14 01:20张海斌战令琦
新闻爱好者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媒体融合

张海斌 战令琦

【摘要】媒介技术的更新助推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红色文化搭乘媒体融合的发展契机,迎来文化传播的新局面。红色精神、红色历史和红色遗存共同构成红色文化的传播形态。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样态;塑造典型红色历史人物,强化红色故事叙事逻辑;创建红色文化沉浸式场景体验,加强红色文化研学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是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红色文化;媒介记忆;红色精神

随着融媒体建设的持续推进,数字媒介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传媒产业实现再造。如今,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多元媒体在组织、技术、内容等方面深入合作;媒体融合为媒体和用户的多样化互动提供便利条件,增强媒体与用户的交互性;以媒介技术为依托,媒体融合网络技术、数字技术,AR技术、VR技术、5G技术,形成全新的融媒体平台。[1]媒体融合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全新的理念、载体、渠道和路径。合理利用融媒体平台,有助于提取红色基因密码,继承与发扬红色文化。[2]

一、红色文化传播的形态表征

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与进步。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实践形态和物质形态分别对应红色精神、红色历史和红色遗存。[3]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传承,红色历史以媒介记忆的形式得以保存,红色遗存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红色精神的传播体现在红色历史故事的挖掘,红色遗存的保护与修建。同时,媒介对红色历史的记录和传播,正是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体现。

(一)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价值传承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慢慢凝结而成的观念和意识,是党在革命建设中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是共产党的精神密码,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红色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中,红旗渠精神作为红色经典之一,是一种符号品牌、文化品牌和市场品牌,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国人民顽强抗争、奋斗圆梦的生动写照。[4]

(二)媒介记忆是对红色历史的追忆

红色记忆是中国革命的历史缩影,凝聚着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光荣奋斗史。媒介记忆将红色历史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封存,将个体脑海中的记忆转化为传播的载体。融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与红色历史相结合,通过参与网絡生态建设,对历史文献、影像、图片等进行有效的数据化采集,以构建红色遗产文化库的形式,抢救和保存更多的红色记忆。影像作品以电视剧、纪录片、电影等形式歌颂红色文化。例如,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红旗渠的儿女们》,电影《天河之恋》《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红旗渠畔展红旗》展现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征服太行山的艰苦历程。

(三)红色遗存是红色文化的空间呈现

红色遗存所保留的场域能够为人们提供重塑红色历史记忆的空间,强化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6]我国的革命遗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这些红色资源分布较分散,陈列方式较单一,传播的聚合效应和示范效应不强。因此,应借助于融媒体平台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形成红色资源共享联盟。利用线上博物馆、数字化红色历史展览馆,有效打破时空限制,提高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实现用户与展品的高度互动。例如,新华日报社与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推出“红色地图”,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展现数百家红色场馆的地理位置,讲述红色革命历史,展示江苏省的红色教育资源。用户只需点击“地标”就能360度详细了解红色遗存的景象,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二、传播形态融合: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样态

在媒体融合视域下,应当利用好以微信、微博、视频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打造多元化的传播矩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其一,加大政务新媒体平台推广和宣传红色精神的力度,征集红色精神话题,以网络“意见领袖”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播,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内嵌于微信中的视频号或将成为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视频号里的红色文化传播多以朗诵、纪实、采访等形式呈现,为用户营造全新的信息获取场景,塑造用户独特的媒介使用习惯。例如,南昌新闻网的《红色家书》掌上读本,融合文字、音频、背景音乐等元素讲述红色故事,为用户呈现红色家书原貌。用户化身为朗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红色家书,体会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完成后还能将自己的作品分享至朋友圈,形成二次传播。

其二,短视频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宣传的局限,能够激发用户兴趣,深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红色文化作品,为革命旧址与人物事件提供生动的红色形象,有助于促进红色记忆进入青年群体的生活。例如,抖音平台以朗诵、演讲、纪念馆参观、手工作品和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将短视频快节奏的优势与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记忆相融合,使用户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吸引年轻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再如,江苏淮安组织开展“百年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短视频比赛,征集红色主题短视频,开设展播专栏,推动电脑端与手机端实时互动,让红色文化传播视角更多元,传播样态更丰富。

其三,以生动有趣的H5形式为载体,融入红色文化故事,实现H5作品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H5的长图、动图、背景音乐、手势识别、滑动、点击等互动性较强的操作能够吸引用户的兴趣,使用户主动参与到H5作品的场景互动中,了解和传播红色文化。例如,H5融媒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让用户上传个人电子照片,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生成自己的虚拟“军装照”,表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敬之情。用户制作完成后,将自动化生成身穿军装的个人形象照,分享朋友圈,引起社群传播,引爆红色文化传播热潮。[6]

其四,以红色故事为线索,设计互动游戏,巧妙将红色文化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实现红色精神的娱乐化传播。游戏能让原本枯燥的内容以令人愉悦的形式呈现出来,由生动的三维图像和逼真的环绕立体声共同营造虚拟游戏场景,使用户深度沉浸在虚拟场景中,忘却时间的流逝。例如,华龙网“穿越直播,重返70年英雄之城”专题,融合文字内容与视频场景设计技术,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主题,设置“抗战游戏”“放飞和平鸽”等互动环节,带领用户穿越时空,领略红军骁勇善战的智慧,体会革命年代的艰苦,从而使人们更加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三、传播内容融合:塑造典型红色人物,强化红色故事叙事逻辑

当下,传播媒介的样态呈现多样化与立体化。媒体融合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红色文化传播需要融合思维,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因此,可以利用新老媒体各自的优势,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实现交互融合,以生活化、故事性强的叙事逻辑,拓展多元化的红色故事传播。不同的叙事逻辑和叙事技巧有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在红色故事中融入宏观与微观叙事、理论与生活叙事等方法,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

第一,以真人真事为故事原型,提炼红色精神,丰富红色故事的叙事逻辑。挖掘英烈人物、英雄事迹,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红色文化品牌,扩大红色人物的知名度。例如,湖南日报社《湖湘英烈》专栏利用图文、H5等多媒体手段,将英雄人物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使英烈形象深入人心。

第二,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成易于媒体传播的经典作品,如诗歌、歌曲、电影、戏剧、电视剧、绘画作品等。以红旗渠精神为例,将与红旗渠精神相关的史料、图志、画册、诗歌、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沉淀为可存储、可记录的红色记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如以体现红旗渠精神的“吴祖太、马有金、路银、王师存、郭秋英、张买江、韩用娣,任羊成、李改云等”[7]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为原型,改编成短视频、小动画、广播剧在融媒体平台发布,形成丰富多元的红色故事媒介记忆与书写形态。

第三,收集民间口耳相传的红色故事,采用身份互借、时空移植、视角引导等技巧,建构虚构的人物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真实可感的虚拟人物,完成红色精神意识形态的表达。还可以为红色人物形象设计统一的视觉标识,独具特色的服饰、配音,在字体、配色和LOGO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实现红色文化可视化信息传达。运用电视转播、官网推广、线下宣讲、APP运营等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达到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第四,将传统经典的红色文化作品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再改编,以短视频、H5、直播的形式在抖音、微信、微博平台传播。例如,以红色经典故事《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王二小》《鸡毛信》等为样板,赋予经典红色文化作品新的面貌和活力。

四、文化资源融合:加强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建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资源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石。整合文化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造沉浸式体验研学基地,打造集红色文化、知识、故事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传承体系,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提炼红色精神。从全局统筹规划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风俗、节日庆典相结合,构建统一的品牌形象。以红色主题游、研学游为主,将红色文化打造成文化体验游,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发挥虹吸效应,积极开展景区的服务宣传,增设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好看、好玩的红色景区旅游线路。[8]例如,成都以爱国主义教育研学为核心,再现红军长征动态史实场景,以小红军参与长征、完成任务为线索,打造集红色文化、知识、故事体验为一体的红色遗存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基地。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会师延安等互动环节以场馆内的古建筑群落为物理环境背景,以舞台的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参与式、互动性、沉浸感的复古艺术装置,实现表演者与参观者的剧情互动。

其次,加强智能传播技术的融入,增强用户的临场沉浸体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AR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有助于用户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如将智能技术应用在建设主题公园、体验馆、革命纪念馆、数字博物馆等,使用AR技术建造超现实空间,利用VR技术将革命故事展现在用户面前;扫描二维码自动识别红色文化人物,提供智能视频、全景图展示,打破空间限制,让观众了解更多细节。

最后,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依托融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具象化、可视化的节目,以新颖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让用户主动参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红色精神,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例如,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音频讲解、图文互动和模拟实景等方式,让用户在线上体验先进科技,感受红色文化,追忆红色精神。[9]深圳移动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林州红旗渠展馆合作的“红旗渠VR精神体验馆”,为用户提供虚拟影像,游客头戴增强现实设备头盔和眼镜,在虚拟影像中观看当年林县前辈在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上攻坚克难,修建红旗渠的壮举。

五、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呈现全媒体、多样态的融合发展趋势。受众在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红色故事场景中,领略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与融媒体平台深度结合,能够实现传播形式、传播载体的创新,使红色历史、红色遗存、红色精神、红色人物以崭新的面貌,个性化、拟人化的生动形象得以呈現。

[本文为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G时代新媒体营销传播的场景化与智能化研究”(立项编号:2022-ZZJH-46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费振华.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21(10):43.

[2]常锐,刘琳.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及其路径建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11.

[3]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J].新闻爱好者,2021(10):78.

[4]李妲,陈海青.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J].党的建设,2020(11):5.

[5]王琦,杨磊鑫.空间视阈下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党史文苑,2021(12):56.

[6]谭时康.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以H5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为例[J].传媒,2018(4上):56.

[7]夏先清,杨子佩.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N].经济日报,2021-11-16.

[8]焦连斌.文旅融合中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传播初探[C]//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11):195-198.

[9]麻钱钱,卢丽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特征及策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3):19.

(张海斌为中原工学院副教授;战令琦为中原工学院讲师,博士)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媒体融合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红色政权的建立对大学生的精神塑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