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恩格斯对自由劳动阐释的三重历史逻辑探析

2022-06-14 01:07花凤春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恩格斯

花凤春

摘   要:自由劳动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青年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撰写的对正处于工业转型初期的英国社会及其无产阶级劳动状况进行全面考察的光辉文本。在这部经典文献中,青年恩格斯正是基于工业革命史、工人运动史和共产主义事业史三重逻辑视角,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的批判、对工人反抗以争取自由劳动的揭示、对最终要求实现全体人类劳动自由的预判。显然,青年恩格斯已经站在了共产主义者的立场上,展开了对人类自由劳动的捍卫和维护。

关键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由劳动;历史逻辑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3.007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3-51-09

恩格斯最初的写作打算是要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作为研究英国社会史著作的一章来论述[1]385。因而这部被列宁誉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2]280的经典文献,从创作之初就被打上了历史研究的特征。戴维·麦克莱伦将该书视作论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英国社会转型发展的一部重要现代史著作,并评价“正是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恩格斯的才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3]31。本文结合恩格斯所考察的英国社会背景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分别围绕恩格斯所基于的工业革命史、工人运动史、共产主义事业史三重视角,论述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生成逻辑的批判、对无产阶级争取劳动自由反抗逻辑的揭示、对解放无产阶级以推动全人类自由劳动实现逻辑的预判,论证了青年恩格斯如何站在一个共产主义者立场上展开对自由劳动的阐释。

一、工业革命史视域下强制劳动生成逻辑的批判

英国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工业革命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在于它推动了整个市民社会的变革。恩格斯首先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以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为研究视角,将产生这场革命的典型国家——英国作为研究蓝本,全面考察了作为工业革命初生子的无产阶级强制劳动的生成逻辑,以此批判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对无产阶级的劳动异化与剥削。

(一)批判工业革命对人类自由劳动生产生活的冲击

工业革命首先冲击和革新的是人类的劳动生产生活方式。基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创造,人类在这场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向商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恩格斯表示在使用机器生产以前,人类整体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市场狭小、自给自足、工人工作尚有保障,“工人之间还不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1]388。他们的劳动生产生活状况相对而言是自由、惬意和舒适的。他们拥有随意可供支配的、想拥有多少就有多少的“空闲时间”;他们的“社会地位比现在的英国工人要高一等”;他们生活愉悦,“极其虔诚、受人尊敬,过着正直而又平静的生活”;他们“无须过度劳动”却物质生活充足;他们拥有自己的闲暇时光,可以到“园子或田地里做些有益于健康的工作”;他们还能“参加邻居的娱乐和游戏”以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他们的孩子“生长在农村的新鲜的空气中”;虽然他们的道德和智力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在自然经济社会的宗法关系下都是“值得尊敬的”,并“過着合乎道德的生活”;虽然他们生活较为封闭,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平静、刻板的生活中感到很舒服”[1]389-390。可以说,没有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冲击,人类永远不会脱离这样相对自由而舒适的劳动生产生活方式。

(二)批判机器生产对人类社会劳动生产关系的固化

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机器的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劳动生产方式,而且固化了劳动生产关系。一方面,恩格斯肯定机器的发明创造在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商品价格、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同时,随着机器的不断革新,自然力的运用也大大冲击了对人手的需求,这奠定了现代工厂制度的基础。新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改变了劳动生产方式,“机器劳动在英国工业的各主要部门战胜了手工劳动”[1]393。另一方面,基于生产工具的变革,恩格斯表示劳动生产关系在机器大生产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变化不仅体现为两大阶级对立关系的形成,而且表现为无产阶级身份固化的不可逆转性。首先,机器带来的分工固化了无产阶级劳动范围。恩格斯表示无产阶级是随着机器的发展创造和改进过程而产生的,无产阶级一经产生便随着机器生产所带来的专门化分工而分布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这意味着无产阶级因机器生产而划分不同的类型和固定在不同的分工岗位,不能自主自愿地实现劳动自由流动。其次,无产阶级队伍随机器大生产的过程不断壮大,无产阶级的身份一旦确定就难以实现阶级超越。恩格斯表示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首先是手工业者随机器的生产而不断被驱逐出一个个生产阵地,随后无产阶级的人数便随着资本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正比增长。无产阶级队伍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所引发的一切生产部门的革新而不断长大,然而也因此固化了阶级关系和无产阶级的身份。“新的工业能够获得重要意义,只是因为它把工具变成了机器,把作坊变成了工厂,从而把中间阶级中的劳动者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以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的中间阶级,并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1]402-403“谁要是生为工人,那他除了一辈子当无产者,就再没有别的前途了。”[1]403

(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对工人劳动的强制剥削

恩格斯虽然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并未使用“异化劳动”一词,但是却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劳动的强制性[4]。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人资本化。通过对工业进程的论述,恩格斯表示人口的集中也像工业集中化的趋势一样,表现为资本的集中过程。“因为在工业中,人——工人,仅仅被看做一笔资本。”[1]406他们被雇佣,以工资形式获得劳动所得,他们随大工业的需求而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共同劳动,他们不得不习惯于工厂劳动,习惯于雇佣劳动。二是工人在身体和精神层面遭受“社会谋杀”。恩格斯以“社会谋杀”作喻讽刺了现代工业化进程完全以损害和牺牲工人阶级身体和健康状况为代价。工人阶级不仅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常常遭受过度劳动对身体的损害,而且还要受资产阶级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的钳制。因而,恩格斯揭示工人阶级在遭受无形社会谋杀的劳动生产生活环境下,被资本家当作“无理性的动物”“牲口”,并无助地遭受着资产阶级法律的“皮鞭”和“暴力”[1]428。三是工人因强制劳动而动物化。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事实已经表明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所处的非人地位。随后,恩格斯揭露工人身上所呈现出的种种恶习、颓废和堕落的另一根源便是劳动的强制性。恩格斯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下的工人强制劳动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揭示的异化劳动观点是高度一致的。马克思表示,工人在这种社会劳动生产状况下“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5]。同样地,恩格斯认为:“如果说自愿的生产活动是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的享受,那么强制劳动就是一种最残酷最带侮辱性的折磨。”[1]432对于工人而言,这种劳动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工作,是工人“越是感到自己是人”就越痛恨、越想逃离的工作。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强制劳动:机器大生产所形成的分工机制“使人动物化的作用增强了好多倍”,工人不得不将自己的活动都“局限在琐碎的纯机械性的操作上”,并不断接受简单、 重复的操作[1]432。 这些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的一切可支配的时间”,使人沦为牲口[1]433。8639A294-60B5-4D4A-B2DF-D5DE8296EAB3

(四)批判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自由劳动错觉的营造

据恩格斯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主导下的社会生产中,工人阶级之所以还会产生自由劳动的错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炮制出了一套迫使工人阶级自觉接受劳动合同的社会生产规则;二是资本主义社会以自由竞争机制营造出了自由劳动的假象。就前者而言,由于资产阶级在最广泛意义上垄断了一切生活资料,并且垄断国家政权的保护,所以无产阶级所需的一切生活保障只能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取,因而就阶级地位而言,“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6]360。在二者政治地位的不对等关系下,资产阶级掌握着无产阶级的生死大权。无产阶级要想生存下去,只有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以换取生活资料来源的“等价物”。表面上,这似乎意味着工人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一个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强制地和资产阶级签订合同的”[6]360。事实上,工人除了接受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定律所揭示的劳动生产现实就别无选择了。恩格斯批判这种虚假的“自由”和虚伪的“等价物”不过是资产阶级为获取自身利益而任意制定的罢了。就后者而言,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工人作为商品的存在、作为资本家奴隶的存在,工人工资也就在竞争的环境中制定。最低工资取决于单个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平均工资取决于工人阶级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而最高工资则取决于资产阶级彼此之间为争夺工人的实际需要。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工人之间存在竞争,而且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竞争,看似工人因社会竞争而自由流动,实际上却毫无保障。因为工人阶级同旧社会的奴隶不同的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工人既不是一次性卖掉的,也不是只属于某一个主人,而是从属于整个有产者阶级。就此而言,恩格斯表示:“事情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种表面的自由一方面虽然也一定会给他带来某些真正的自由,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坏处,即没有人保障他的生计。”[6]364另外,受制于自由竞争的残酷性,工人阶级常常因彼此的竞争和机器的应用降低劳动需求,进而常常面临“过剩人口”的失业威胁。

综合看来,基于英国工业革命史视角,恩格斯不仅批判了机器大生产对早期人类自由劳动的冲击和对人类劳动生产关系的固化,而且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强制工人劳动和炮制工人虚假劳动自由的问题。

二、工人运动史视域下自由劳动争夺逻辑的揭示

恩格斯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考察了工业无产阶级从工业工人到新型无产阶级再到农业工人的“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顺序,而且还将工人运动与工业运动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工业社会的历史意义[7]。恩格斯表示,工人运动始终与工业运动同步并进,工人作为工业革命的初生子,“始终是工人运动的核心”[1]405。可以说,工人运动的历史也是一部工人阶级不断通过自身的反抗对抗工业社会劳动异化剥削以争取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历史。恩格斯通过工人运动史的视角,不仅论证了工人运动斗争的合理正当性,而且结合工人运动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揭示了工人运动的本质目的是积极争取和捍卫自己作为人而劳动的权利。

(一)揭示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合乎人性

工人运动具有合理正当性,工人的反抗斗争集中体现了对自身属性的捍卫。恩格斯除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主导下的工人阶级悲惨的生产生活境况外,还主要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属性出发,揭露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对工人权益的侵害。恩格斯在考察英国大城市的发展中指出,壮丽的文明与破烂的“贫民窟”交相辉映,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察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不过都源自对“人类本性的优良品质”的牺牲,事实上到处充斥着“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6]303-304。恩格斯向整个以利己主义为基本和普遍原则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出控诉,揭露在这样的社会存在下,“每一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的同时将“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发挥到极致,“人类分散成各个分子,每一个分子都有自己的特殊生活原则,都有自己的特殊目的”,在一盘散沙中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早已公开宣告,并以资本做武器,将一切不利條件落向穷人[6]304-305。恩格斯表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人“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因为“处于这种境况,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阶级都不可能像人一样地思想、感觉和生活”[1]448。同时,面对工人阶级所处的非人境地,资产阶级只是把工人当物品、当财产而言,工人也只有在争取自身“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过程中将资产阶级当敌人进行公开的仇视和反抗,才能“拯救自己的人的尊严”[1]448。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工人为了改善自身的整个劳动生产生活状况而进行的反抗斗争完全合乎道义,集中体现了工人在公开反抗资产阶级劳动剥削统治中所显示出的工人“最动人、最高贵、最合乎人性的特点”[1]449。

(二)揭示最初工人反抗只为达到眼前目的的局限

犯罪是工人反抗斗争以争取劳动自由最初的运动形式,这体现工人作为个体要求争取平等劳动权益意识的最初觉醒。恩格斯表示工人的反抗斗争在工业革命后不久就开始了,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最早、最原始和最没有效果”的反抗形式就是“犯罪”。这时,个别工人已经萌生出对劳动生产与分配不公的质疑和愤怒,“他想不通,为什么偏偏是他这个比有钱的懒虫们为社会付出更多劳动的人该受这些苦难。而且穷困战胜了他生来对私有财产的尊重,于是他偷窃了”[1]449。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犯罪的数量也在增加。只是,工人这种最初通过犯罪形式的反抗,其局限性在于它只是单个工人的单枪匹马同整个现存制度做斗争,并且以“偷窃”为形式的反抗也表现出这是“最无教养、最不自觉的反抗”,因而无法成为“工人舆论的一般表现形式”[1]450。此外,在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初期,工人还采用了暴力砸碎机器的反抗形式,但这也无法取得持久有效的胜利。恩格斯分析,工人通过这种捣毁工厂砸碎机器的犯罪反抗,其局限性在于它只是“零散的”“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并且仅仅针对现存关系的一个方面”,因而至多只能帮助工人达成眼前目的,最后还会面临着整个社会权力以全部力量袭击和镇压这些会再度成为手无寸铁的犯罪者[1]450。可见,早期工人运动的形式是简单粗暴的且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它属于工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眼前利益而进行的个别的、分散的和自发的运动过程,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开始。但是面对这一原始反抗形式效力微弱,工人又备受镇压和残害的现状,恩格斯认为“工人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反抗形式”[1]450。8639A294-60B5-4D4A-B2DF-D5DE8296EAB3

(三)揭示工会及罢工对工人争取人的权利的保障

工会活动和罢工是工人反抗斗争以争取劳动自由的新形式,这反映出工人阶级要求争取人的权利在法律上受保护,同时体现出工人已经开始从制度层面呼吁让环境适应人这一劳动诉求。恩格斯表示工人阶级新的反抗斗争得益于1824年议会改革法案的通过,该法案废除了以前禁止工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联合起来的一切法令,由此工人在法律层面获得了自由结社权。在此之前,工人秘密结社是非法的,且罢工成效不显著。工会自从合法化后,便在英国遍布且日益强大,它们“公开宣称要保护各个工人使其免遭资产阶级的暴行和歧视”[1]451。工会作为一种力量,主要在三个方面维护工人的劳动权益:一是工人获得集体同资本家谈判的资格,保障工人工资制定大体符合工人共同预期;二是通过限制招收学徒的方式稳定资本家对工人的需求趋势,以防止工资任意变动;三是启用救济金援助失业工人。可见,工会确实在维护工人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体现为:一是工会在资产阶级统治范围下力量依然薄弱且仍受到各方损害,尤其在工资标准制定上,工会无法改变工资受资本主义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支配的规律;二是在资本主义商业危机期间,工会的妥协性也很大;三是工會运动常常受到资产阶级的阻挠。就工人罢工而言,恩格斯表示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同时工人也可以通过罢工威胁资本家以实现提高工资的利益诉求。但现实状况却是“穷困迫使工人重新戴上资产阶级的枷锁”,罢工总是以“工人吃亏”而告终[1]453。纵然如此,罢工作为工人的“军事学校”,已经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发起挑战,工人通过罢工明确宣示出“他们是人,不应该让他们去顺从环境,而应该让环境来适应他们,适应人”的劳动诉求[1]453-454。恩格斯高度肯定工会和罢工是工人以拥有人的情感所进行的可以将资产阶级的金钱欲限制在一定范围的有效斗争形式。虽然它们的局限性意味着工人还需采取更多的反抗形式,但作为“工人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已经完成了让工人明白“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的历史任务[1]454。即工人不仅是“劳动力”的存在,而且是有意志的人的存在。

(四)揭示宪章运动是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进步

宪章运动是工人反抗压迫以争取劳动自由的进步,它以工人阶级政党的形式出现,反映出工人阶级意识在不断觉醒中萌生出要求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的要求。人民宪章代表着工人阶级的法律,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强有力的形式”[1]463,相较于以往的工会活动和罢工而言,宪章运动体现了工人的反抗从分散的、个别的、自发的斗争转向了普遍的、联合的、自觉的斗争。宪章运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宪章运动旗帜下起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是整个工人阶级,他们首先向资产阶级的政权进攻,向资产阶级用来保护自己的法律围墙进攻”[1]463。同时,宪章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党性,宪章派从民主党内产生,民主党又是从无产阶级内部发展起来的政党,因而宪章运动的本质是“一个越来越巩固的和资产阶级对立的工人政党”[1]463所领导的运动。宪章运动不仅以通过六条法案的制度模式赋予工人实际的政治权力,而且通过反对新济贫法、争取十小时工作日和提交上百份改善工人阶级社会状况的请愿书等活动方式发挥实际作用。虽然宪章运动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即它不仅是工人阶级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合流,而且参与宪章运动的起义工人多是那些非自愿并被雇主赶到大街上没有明确目的的群众,因而也难成大事。但是恩格斯表示,工人阶级意识在宪章运动中觉醒了,他们不愿意再充当资产阶级的工具了,因而宪章运动的走向必然是通过革命方式与资产阶级实现彻底决裂。同时,就宪章派喊出“政治权力是我们的手段,社会幸福是我们的目的”的口号而言,恩格斯判断,虽然“他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但是“宪章运动和社会主义接近是不可避免的”[1]470。此外,恩格斯还高度肯定了包括宪章派在内的一系列工人派别在此运动阶段上为解放工人阶级思想所做的贡献。它们独立创办了使工人群众可以接受纯粹无产阶级教育的学校和阅览室,它们组织开展了各种有利于工人阶级进行自主教育的活动等。可以说,工人运动发展到这一时期,工人关于争取自身劳动自由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已经具有了要求转向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的发展诉求。

综上可见,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史视角,不仅揭示了工人运动争取自身自由、解放的合理正当性,而且结合工人运动的阶段性进程和持续发展状况,说明了工人争取自身劳动权益保障的历史进步性,也明确了工人阶级为捍卫自身自由劳动权益的历史走向必然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共产主义事业史视域下自由劳动实现逻辑的预判

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历史进程下资本主义社会强制劳动生成的批判,结合工人运动的历史进程揭示工人阶级对自由劳动的争夺与捍卫,以及综合自身对工人阶级的劳动生产生活状况的亲身考察,综合说明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8]。事实上,恩格斯最终的历史大视野也是站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视角上,展开对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真正实现自由劳动方式和路径的科学预判。

(一)预判工人阶级应当利用工业革命力量争取人应有的地位

恩格斯高度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史的伟大人类学意义。“这是人类编年史中的一部无与伦比的历史”,“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法国,哲学革命对德国一样”[1]402。在对英国工业革命历史进程的叙述中,虽然恩格斯批判了工业生产对前资本主义自由劳动产生的冲击,并形成了现代对立的两大阶级,但是恩格斯从未否定过工业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基于生产工具的变革所引发的人类劳动方式和劳动关系变更的论述体现了恩格斯在此已经萌生“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认识[9]。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全面阐释了唯物史观后指出的那样,恩格斯“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10]。恩格斯表示,如果没有工业革命,人类可能永远摆脱不了那种惬意、舒适的生活状态,但是这种生存状态“到底不是人应该过的”。事实上,“他们确实也不算是人,而只是一部替一直主宰着历史的少数贵族做工的机器”[1]390。工业革命的二重性在于,它不仅将人作为“机器”这一生产状况发展到极点,而且也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剥夺了他们独立活动的最后一点残余”,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历史推动力“促使他们去思考,促使他们去争取人应有的地位”[1]390。显然,恩格斯已经表现出了对工人阶级应当通过借助工业革命的物质力和社会力争取生而为人的人类共同利益的关心和关注,这是对以往小农经济环境下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和对外界生活一概不知的现实超越。8639A294-60B5-4D4A-B2DF-D5DE8296EAB3

(二)预判工人阶级应当通过阶级意识觉醒共同反抗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伴随在工人运动反抗斗争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进程中。恩格斯表示英国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发明和劳动创造出了壮丽的英国伟业后,实际上他们就已经生出“日益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日益迫切地要求分享社会设施的利益”的意识了[1]403。只是因为工人要面对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硬是“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是真正的民族利益”,企图回避工人阶级伟大劳动创举的现实困境[1]403。因而,恩格斯表示工人阶级只有采取集体的、联合的、共同的反抗以彻底变革现存社会劳动生产秩序,否则就别无出路,就只能屈服于命运。事实上,工人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的反抗过程中,阶级斗争越尖锐化,“工人中的无产阶级意识也就越发展,越明朗”[1]475。从早期工人运动的个别的、自发的、零散的反抗到工人阶级日益走向联合的、自觉的、集体的反抗,工人阶级也就更加意识到了摆脱做资产阶级的奴隶和工具的阶级地位的重要性了,因而此时他们的斗争效果也就愈加地明显。恩格斯赞扬,只有当他们在运动过程中日益意识到自己是“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阶级时,他们自身便“蕴蓄着民族的力量和推进民族发展的才能”[1]475。此外,工人阶级在阶级意识觉醒的进程中,仍要受制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特权的镇压,尤其是资产阶级因为拥有法律制定权,于是可以为了实现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暂时向工人妥协,让渡一部分权力后再度向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施压的不可抗问题。恩格斯表示,工人阶级除了应当自觉联合起来开展独立的反抗运动外,还要与资产阶级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三)预判工人阶级应通过革命方式彻底地摧毁资本主义制度

工人要想实现与资产阶级最彻底的决裂,唯一的方式便是通过社会革命彻底摧毁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制度。恩格斯揭秘造成工人阶级劳动异化和现实悲惨处境的根源,不在于资产阶级社会因自身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社会弊病,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就前者而言,恩格斯表示它完全可以由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而进行消解。因而“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1]368。恩格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础建构在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剥削和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上。“工人为取得每天的一定数目的工资而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不多的几小时工作之后,他就把这笔工资的价值再生产出来了。但是,他的劳动合同却规定,工人必须再工作好几个小时,才算完成一个工作日。工人用这个附加的几小时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1]368可见,恩格斯在此已经揭露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剩余劳动价值剥削的奥秘。《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述就有大量的文本内容注释为“请参看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1]。恩格斯表示,正是剩余价值这个不费资本家分文但是最后全部落入资本家腰包的社会制度“使文明社会越来越分裂”[1]368。进而,恩格斯分析,在该制度的统治下金钱维系了整个社会的统治秩序,自由竞争的常态化又必然引发商业危机的到来,因而工人阶级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两条路可以走:“或者饿死,或者革命”[1]495。恩格斯预测,随着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必然会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那么革命就会到来,这次革命将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相比的”[1]496。

(四)预判工人阶级应结合共产主义的理论承担劳动解放的使命

英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工人自己解放的事业,而且关乎全人类的共同解放。恩格斯表示,工人阶级的解放无论如何都不能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靠自身自觉承担,只有通过工人阶级自己开展独立的运动并结合社会革命的方式进行。因为“只要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还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变革”[1]370。同时,恩格斯预测革命时代的必然到来,不仅取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无产阶级自身的发展状况,因而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说明了工人阶级在争取自身劳动解放的过程中要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理论定位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1]370因而,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比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更进一步,共产主义指向整个人类共同的劳动自由。“在原则上,共产主义是超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敌对的……它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且是全人类的事业。”[1]497恩格斯借助共产主义理论首先寄希望于英国工人阶级的率先解放,恩格斯高度赞美英国工人阶级能够摆脱那种本质体现为大规模利己主义的民族偏见和民族优越感,并确信英国工人不仅仅是单个的、孤立的民族,而是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是伟大的人类大家庭的成员”[1]384。纵使恩格斯已经敏锐地认识到在当时条件下工人阶级已经不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恩格斯也要说明无产阶级只要越早越多地接受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那么“革命中的流血、报复和残酷性就越少”[1]497。因而,如果想革命能够更和平地进行,那么就应当“在斗争爆发以前使全体无产阶级成为共产主义者”[1]497。

总之,无产阶级实现自身的自由劳动进而实现全人类的劳动自由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要依托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又要依托自身阶级意识的觉醒以联合开展运动,还要通过革命方式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又不能缺少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在此,已经可以看出青年恩格斯怀有要求实现人类劳动自由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了。

四、结语

争取自由劳动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可以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一部劳动生产及其关系的历史。青年恩格斯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从工业革命史、工人运动史和共产主义事业史三个维度,展开了对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转型国家的劳动生产剥削批判、对工人阶级通过自身的运动形式争取劳动自由的肯定、科学预判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就是最终实现全体人的共同劳动自由,这些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人类工业革命发展至今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信息化时代,这不仅明确了时代的发展仰仗全体劳动者的共同伟大创造,而且也说明了在新的劳动形态和劳动方式下应当重点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力反哺和服务全体社会劳动者,避免新型劳动异化。工人运动史也是一部劳动者的勞动维权史,在当代社会维护和保障各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在劳动创造与劳动成果享有之间,如何构建起公平公正的保障机制仍然是需要人类共同直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共产主义的事业史要求最终实现全体人的劳动自由,自由劳动应当达到何种程度却很难界定,毕竟科学发展没有尽头,人类社会发展永无止境,人类劳动形式本身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转型升级。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逻辑预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要实现的劳动自由前景必然是:每个人都是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每个人都能在各尽其能中共享劳动成果,彻底消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异化剥削现象,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未来劳动生产生活前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戴维·麦克莱伦.恩格斯传[M].臧峰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陈美华.恩格斯论劳动及其现实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1):83.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王英.马克思工业化道路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学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7(12):21.

[8]张端.恩格斯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探析[J].学术交流,2020(11):27.

[9]张雷声.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7.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59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8,283,294,460,486,487.

责任编辑:康   璇8639A294-60B5-4D4A-B2DF-D5DE8296EAB3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伟人的友谊也有风波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恩格斯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