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素珍 徐海明 杨惠芳
[摘 要] 劳动教育不单是纯粹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巧的养成,更是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引,既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独立的一环,又和德育紧密联系并互相交融,可通过“以劳育德”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预防医学的工作更多在现场,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对其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胸怀和思想境界要求。根据“以劳育德”理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专门的提升策略加以实施,进而有利于提高预防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预防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关 键 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以劳育德;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91-03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且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由此可以得出,重点强调新时代劳动观培育的不可或缺性,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并且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当今时代党和国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出的。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要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改进当前劳动观培育迫在眉睫。
一、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推动劳动教育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华夏儿女不光依靠劳动获取衣食之源,而且还在劳动中孕育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使中华文明获得进一步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始终要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不断释放自己创造的潜能,将自己火热的青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中去,共同奏响“劳动最光荣”的奋斗之歌,让青春在奋斗和担当中绽放光彩。
长期以来,一方面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像两座“孤岛”,另一方面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过于僵硬、形式化,教育效果不理想。而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劳动增智,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潜能,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和兼容性,增强二者的有效纽带,就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掘与专业教育适配的思政素材。
现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及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给予特别关注,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但德育树人仍仅以课堂作为主要载体,同时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灌输,抽象泛化,远离实际生活。事实上,道德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运用道德知识指导生活和生产实践,形成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使知识、意向、情感和行动全面发展的过程。[3]劳动教育把教育教学和劳动实践联结在一起,指引受教育者在勤恳的劳动运动中提升劳动素质和道德修养。凭借劳动体验,学生既能活动双手,又使自己增进才能[4]。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不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更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育发展,最终达成人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干预行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的研究对象是群众,以预防为主,旨在对影响群众健康的有害因素及社会关键因素进行干预。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快速发展的社会存在高度竞争,人们心理压力加大,亚健康群体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深切领悟到了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的心理和社会模式之要义。社会治理体系、公共应急体系、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形势不容乐观。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对口就业单位多为疾控中心,而疾控中心各个科不同,但都有下乡督导检查采样等,特别是公共监测科,经常下乡采样。结核病防治科等每隔几天就要下乡入户监督结核病人的用药情况,还要处理一些结核病情比如学校的、集体单位的。计划免疫科就是要负责各单位的疫苗配送分发,统计儿童的接种情况是否按程序进行,下乡抽查,给卫生院做指导。寄生虫防治科主要包括一些虫媒的监测,下乡采样,做一些国家项目等。健康教育科就是负责到各地方做健康教育活动。艾滋病防治科负责自愿检查咨询,送样到上级单位做确证试验,负责一些哨点的监测和一些病人的管理和随访,做各种统计和报告。且几乎每个科都要定时向上级汇报各种工作、各种统计数据。因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工作更多在现场,需要携带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或预防设施,不论严寒酷暑,需要风里来、雨里去,穿街走巷、串门走户,也因其群防群治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且要有无名英雄的献身精神,因此,对预防医学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胸怀和思想境界要求[5]。
如何使预防医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通过劳动教育成为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够强的专业能力、完善的思想道德,能征善战的新时代公共卫生医疗者,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实施者思考。明确“以劳育德”目标,调查分析预防医学生的劳动观现况,并根据现状探寻专门的提升策略,有利于培养公共卫生接班人的优秀品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有利于提高预防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是各学校教育管理者强化德育管理的实践之一,现阶段,“以劳育德”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劳动意识育德经验
(一)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化纳入课程思政建设中,能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而劳动教育课程化显然是把劳动教育看作独立学科,在此基础上规划课程,确保劳动教育可持续性、科学规范开展。而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教育大格局中缺位甚至退场,主要是由于各高校一直以来没有意识到劳动育人的优势。通过系统设计、全面筹划实施,建立循序渐进、相互支持的劳动课程体系,理顺劳动教育与各类课程、学科的联系和级关系,利用劳动在“五育”中的连接作用,既保障劳动教育的全年级化,又全面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在避免内容重复的同时强化其他学科课程和劳动教育的联系和互补。联动各课程、各学科的德育因素主要通过撬动劳动教育这根“杠杆”,从而达到各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
面对学生群体,学校新媒体在大力宣传党中央的各项决策的同时,也要注重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讲话精神,重点宣扬在抗疫中涌现的“90后”“00后”的感人事迹,他们的故事更能激发同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鲜灵活泼的歌颂劳模、倡导艰苦奋斗的案例宣传,引导大学生根植“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进一步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铭记于心,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从而使预防医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得到加强与渗透,最终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倡导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外,还可以选修课形式,结合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如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集中介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劳动组织和劳动法规等。要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且严格遵照课程建设的标准来执行,明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与审核评估等,保证劳动教育课以单独课程形式全面呈现。
(二)构建校园文化,贯彻劳动光荣理念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见解、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会受到不同水平的影响,预防医学生相比于临床医学生普遍存在对自己专业认可度不够高的情况,此时就应该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鼓舞和向导作用。所以,办好“劳模大讲堂”“工匠面对面”等活动,开设劳动教育宣传专栏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除了充分应用学校新媒体资源,定期安排学生观看劳模故事、工匠精神的影视材料,还可以定期邀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进工作者、企业先进个人、杰出企业家、劳模等进入校园,在呈现劳动成果的同时和学生分享成长经历,让学生切身领会到新时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渲染崇尚技能、推崇劳动、鼓励创造的教育气氛,逐渐使劳动品质的培养融入其中。
(三)重视家庭、学校协同教育,共同推进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说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其教育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家庭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原始起点,在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创建家长微信群等形式,两边同步进行,各行己任,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络,既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又能收获必要的劳动技巧,将劳动教育融入家风共同营造一个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的生活环境,为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劳动实践育德经验
高校应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校史育人功能,首先要重视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勤锻炼、热爱劳动、充满情趣的良好生活习惯。其次注重因地制宜,极大范围创造条件,唤醒学生的创造激情,将学生培养成体格强健、审美高雅、专业扎实、品德高尚、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开展好校内劳动活动
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雷锋学习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艾滋病日等时机,利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知识,通过宣讲的形式向社会大众进行科普,使更多的人获得相关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让预防医学生意识到自己专业的价值所在,同时让他们通过参与劳动认可自身的价值所在。此外,为了让预防医学生养成自发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举办变废为宝、优秀宿舍评比等活动。
(二)挖掘資源,增加社会实践
第一,为了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要结合预防医学工作范围,合理利用学校附近社会资源,定期举办学生社区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在暑假期间跟随导师进行流行病学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第二,依托专业实训,利用预防医学生寒暑假,自主或全程导师协助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各类企业,现场开展实践。为了使学生真实体验完整的劳动流程,我们倡导预防医学生在大学专业实习前参加相关专业劳动实践课程,这不仅使劳动能力得到培养、强化,又提升学生的劳动光荣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投身公共卫生服务,培养岗位胜任力
抗疫期间,国内各高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师生团队纷纷助力各省的防控工作,从研判到实验室检测等多方面参与,并对无症状感染者或肺炎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同时,有部分高校学生参与编写科普手册、参与制订不同年龄段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积极承担期间的社会科普和志愿者工作。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卫生监督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参与到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中,更直观地了解传染病的预防、诊疗等工作。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提高岗位胜任力,提升职业素质。当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岗位胜任力中最为缺乏的是公共卫生技能水平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大大激发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效能和话语权,补齐岗位胜任力短板,有效承担防控工作。
劳动教育早已不是新话题,进行劳动教育不但要具有可持续性,也要接地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重人文理论知识的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 新教育,2019(10):4-5.
[3]吴格.双创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耦合:基于课程思政的角度[J].吉林教育,2021(32):86-88.
[4]卢晓东,曲霞.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特征与实施关键:基于劳动要素的理论视野[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8-16.
[5]陈育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2):277-279.
①基金项目:2021年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YJY2021025)。
作者简介:关素珍(1983—),女,回族,宁夏吴忠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模式。
*通信作者:杨惠芳(1968—),女,汉族,江苏铜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