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军 曾艳 鲜俐玲
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教师主体意识不强、教材与职教融合不够、教法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基于生态学的观点,将“教师、教材、教法”看作创建思政课课堂生态教学环境的重要生态因子,是促进课堂教学多维生态因子形成有效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关键因素,应促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创建思政课课堂生态教学环境。
“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以生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生物系统内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1932年,美国学者沃勒(W.Waller)在《教育科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第一次将生态概念引入教育领域。1976年,美国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Ctrmin)明确提出了“教育生态学”概念,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教育系统中各因子之间呈现出一致与矛盾、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国家近年来针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三教”改革,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目的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中教师、教材、教法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和谐与均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恰好可以借助“三教”改革这一契机,对思政课的生态教学建设进行有益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构建和优化思政课课堂生态,大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教”的现状分析
1、思政课教师主体意识不强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总体收入水平低于大学思政课教师收入水平,而且不同省、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思政课教师没有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仅仅只是把上课当作谋生的职业,缺乏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常常会因收入、评职、评奖的不顺而消极怠工,一份教案可以讲上很多年,教学案例也不会及时更新,更不会去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2、思政课教材与职教融合不够
目前国内高校思政课教材都是全国统一教材,没有大学与高职之分,教材内容主要是一般性、普遍性表述,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的具体性、个别性表述。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各有侧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大学教育强调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对和职业相关的知识信息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而对于一些理论性强、与职业关联不大的知识则没有兴趣,这种学习偏好也就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3、思政课教法形式过于单一
据了解,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大班制”教学,一个班上课人数一般都在100人左右,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的上课情况,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增加了实践课时,但受到学生人数较多的限制,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要么无法开展,要么无法实现全员参与,授课模式仍然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
“三教”改革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生态启示
教育生态学领域的学者们认为,“课堂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内由教室内的师生与其教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基本系统。”[1]我们可以把思政课课堂教学看作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多维生态因子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的交互与传递在共生与竞争、平衡与失衡之间实现协同化的过程。
1、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能量交互
生态学认为,尽管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尽相同,但在生态环境中每个物种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思政课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共在的主体间的存在方式”,[2]教师既是教学主体,同时也是教学客体,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载体等的优化选择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老师想教、学生爱学”的双向能量交互,而非“老师说破嘴、学生无所谓”的单向能量输出。
2、教材内容与教学载体的物质交互
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物质载体作为媒介和工具对知识信息进行传递,比如教材、多媒体、课桌、讲台、灯光、窗帘等都是开展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物质,各种物质载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建教学环境,其中教材是各种物质载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材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使其余的物质条件再好,也难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它直接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物质流是否能够良性循环。因此,只有多种物质生态因子之间达到一定比例的均衡,它们才能够形成良性的物质流循环,为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提供更舒适的教学环境。
3、教学方法与教学因子的信息交互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育者要将主流意识输送给受教育者就需要借助于一定形式的信息、语言、文字、行为、图文声像等信息都在教学中起着交流传递的介体作用。[3]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中,能量流和物质流都不会各自独立存在,它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桥梁将教学客体、教学主体、物质载体等多维生态因子紧密联系在一起,搭建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实现多维生态因子之间的信息交互、传递和循环,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三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最终形成“三流合一”。
“三教”改革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
课堂生态教学环境的路径选择
1、通过思政课教师改革促进能量流畅通
《05方案》指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惟有思政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担当“思想育人”的重要职责;惟有思政课教师充满正能量,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身正为范”。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人格魅力。思政课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一门课程,做永远比说更加有说服力,“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通过能量流动形成动态平衡的课堂生态系统,不仅取决于师生双方能否成为有效的生态因子,更受制于师生双方的关系”,[5]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格和家国情怀的人,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才能够对学生起到直接的正面的导向作用和榜样力量,实现正能量的传递;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职业理论素养。俗话说得好:“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读懂吃透理论,做到信念坚定、心中无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服人,让学生认同并信服;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有教学创新思维。思政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具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能力和素养,能够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不断尝试和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学生想听、学生爱听的思政课堂,促进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双向能量流动。
2、通过思政课教材改革促进物质流畅通
思政课教材是全国统一教材,思政课老师无法使用自编教材或超出教材大纲,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在不脱离教材大纲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或辅助性资料进行相应地改革性探索,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首先,思政课要加强新媒体教学的应用。一堂思政课能否正常开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室要集合多媒体网络、自动化设备、便于探索式桌椅的一体化,在上课之前可以实现一键开启多媒体教室软件程序,教学软件、教室灯光、窗帘等物质条件都可以自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上课教学环境最优化;其次,思政课可以尝试活页式教材的应用。思政课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采用活页式教材的方法,在每个章节以活页的形式将相关案例或二维码等辅助性学习资料加入教材,让思政课可以贴近专业课,增强思政课的亲活力,充分体现思政课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最后,思政课要实现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尽管思政课的教材内容会根据理论的发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全国统一修订,但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校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归纳和提炼,比如可以以逻辑为主线重新编排教学章节或者以专题式教学整合章节内容等形式开展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做到“以教材统编为主、灵活设计为辅”。
3、通过思政课教法改革促进信息流畅通
思政课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摸索和尝试能够促进课堂各多维生态因子之间进行顺畅的信息交互,以教学方法为桥梁,构建“三流和谐、三流均衡”的生态教学环境。首先,思政课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正好顺应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态环境中地位平等的理念,打破了以往长期仅以教师为单一教学主体的传统认知,在交互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既是教学客体,同时也是教学主体,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留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课堂的讲解和讨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其次,思政课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历史的滋味只有亲自尝一尝才知道,尽管学生无法亲自体验革命战争岁月,但思政课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让学生观看红色革命影片、通过VR软件让学生沉浸式体验革命场景、组织学生以舞台剧、话剧、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革命场景、组建红色体验馆给学生提供体验机会等;最后,思政课可以采用场景式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思政课课堂教学还需延伸到课外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场景式教学主要是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比如给学生布置主题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动手动脑,或者带领学生到纪念馆、故居、展览馆等红色景点现场参观教学等。
参考文献
[1]窦福良.课堂生态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0.
[3]凌烨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教育部社會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5]刘应君.高职教育开放式生态课堂的维度、特征与构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
雍 军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曾 艳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鲜俐玲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