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展开

2022-06-14 23:47钟瑞友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钟瑞友

摘 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有助于推动监督理念变革、激发监督模式升级和促进监督业务融合,需体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监督独立性与服务融合性、权能有限性与对象无限性、目标一致性与举措差异性、模式程序性与评价实体性的对立统一。以帮帮我885金华市未成年人保护联动平台为分析样本,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平台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任务分解、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形成全程、全链、全域、全员、全数的多跨场景应用模式。

关键词:未成年人检察 数字化转型 多跨场景应用 帮帮我88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均提出,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检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成年人检察制度基本形成,未成年人检察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也应时而生。构建多跨场景应用是实现未成年人检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本文试辨析其理论,梳理其实践,从而为数字化融入未检工作体系的可行性提供理性支撑。

一、未成年人检察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将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分工取得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数字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效率的发展模式。[1]未成年人检察同样需开展数字化转型。

(一)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须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等领域,加速了社会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检察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理应充分借鉴、吸收数字化改革对法律监督工作的能动冲击,尽快实现检察业务发展的数字赋能。[2]

(二)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须

作为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政法机关,[3]如何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六大保护”各司其职,成为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办理涉未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需要开展必要的社会调查、心理干预、人格甄别和社会观护工作,需要把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做成“刚性”。此类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多环节、多部门、多领域的协作配合,尤其需要信息化支持。

(三)实现自身发展所必须

未成年人检察具有外向性,帮教救助、督促监护和社会治理等亟需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关主体建立广泛而密切的业务联系。未成年人检察具有融合性,加快推进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关键在于涉未业务数据的全面融合。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外联质效,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未成年人检察由传统数字办理模式向新时代数字治理模式转变,实现未成年人检察纵向的“上下一体”和横向的“统一集中”。

二、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多跨场景应用的概念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革命,需打破条块分割、条线孤立,进行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协同,从而产生乘数效应,推动制度重塑,落实重大改革任务。[4]多跨场景应用则是数字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抓手。[5]“场景”源于戏剧、影视剧,“作为人类社会运作微观单元”[6],在数字化领域指需求的场合和背景[7]。“多跨场景应用”以场景创新为核心,以多跨协同为条件,以数字赋能为保障,可理解为:以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基于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跨单一需求的深度协同,在更大的场景中去分析、判断、决策,进而推进数字化改革系统化、集约化,提升整体效用。[8]

(二)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的目标导向

基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外向性和融合性,未成年人检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还是构建多跨场景应用,即通过数字撬动、支撑、打造多跨场景应用的未成年人检察监督模型。结合未成年人检察特点,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需要遵循以下目标。

1.推动涉未监督理念的系统性变革。当前,数字化改革正面临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也应首先转变法律监督理念,以多跨场景应用为抓手,从数量驱动、个案办理、案卷审查的“个案式监督”向质效為先、类案为主、数据赋能的“类案式监督”转变,更加注重监督纠正系统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更加注重彰显“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类案监督规模效应。[9]

2.激发涉未监督模式的迭代升级。监督理念的变革进一步激发监督模式的迭代升级。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多方给予综合保护,未成年人检察有其督导而不替代的运行规律。因此,未成年人检察的数字化转型,应当充分利用内外部多个场景信息的对接、碰撞,激发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外动能和检察机关的主导作用,让法律监督由“事外”“事后”向“一件事”“场景化”聚集。

3.促进涉未监督业务的无障碍融合。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具有强烈的融合性,需要通过多跨场景应用的构建,实现以数智增治智的目的。如针对监督线索发现难问题,在数字化系统中引入文本AI处理引擎,识别关键信息,并标注关键词,将符合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领域的线索标记为有效线索,将海量数据转为有用信息,从而形成检察业务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三)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1.监督独立性与服务融合性的对立统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独立性表现在,依法独立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能,同时坚持督导而不替代,助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主体依法履职尽责。[10]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融合性表现在,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公益诉讼条款特别赋权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法律监督“等”字的立法设计,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主体认真履行强制报告、支持起诉、督促监护、帮扶救助、公益诉讼等职能,协力解决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难题。因此,在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时,必须坚持要素独立性和系统结构性有机统一,强化涉未“四大检察”业务的集中统一办理。

2.权能有限性与对象无限性的对立统一。从权力属性来说,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职权法定性决定了权能有限性,但从监督方式来说,以零敲碎打的“点”监督内容庞杂的“面”,势必影响监督效果。因此,在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时,必须通过科学研判形势任务,准确把握关键点。5D75C0B2-D069-4725-8631-2297753DD30B

3.目标一致性与举措差异性的对立统一。未成年人检察虽然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但并不意味着多跨场景应用设计的整齐劃一。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的“春燕工作室”、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的“蔷薇工作室”、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的“莎姐谈心室”等,不同地区各具特色。因此,在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时,应当因地制宜,在“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推动落实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探索未成年人保护重点领域公益诉讼”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依托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督促监护等“小切口”路径,促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4.模式程序性与评价实体性的对立统一。除传统刑事检察业务外,涉未其他检察工作常以对违法行为提出监督或纠正意见,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劝导督促,对被害人开展心理辅导、司法救助或协调对接其他部门等形式开展,只是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或作出程序性的决定、建议,不具有终极对抗效力。就此而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对各平行职能部门提醒和防错的“建议式监督”。因此,在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时,需要通过法律监督帮助被监督者补齐未成年人保护短板,以达致共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三、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的平台构建

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平台,“要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运用数字技术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调办案,从制度层面深入探索‘法律监督模式系统性变革这一重大命题”[11]。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任务分解、进行综合集成,从而推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机制转变、制度重塑、流程再造。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需求

在“两法”正式施行和未检业务统一集中办理的双重背景下,全国检察机关都在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未成年人检察“融合式监督”迭代升级。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金华市院”)通过分析200余家未检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发现有三方面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存在渠道不畅、职能分散的问题,使得监督线索来源匮乏;二是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受众获得感不强,使用缺乏积极性,持续使用度不高;三是存在流程单向的问题,工作缺乏联接性,没有在未成年人监护人、职能部门与检察机关之间实现多维互联互通。为破解上述难题,需要以未成年人检察核心业务数字化为重点,在设计理念上遵循服务内核、用户体验,并不断吸纳未成年人保护责任方。

(二)强化任务分解,构建协同体系

一是梳理核心需求和具体任务。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一周二侧八环”设想(“一周”即全生命周期,“二侧”即供给侧、需求侧,“八环”即消费、受教、生活、社交、生产、服务、管理、治理),需全面梳理未成年人保护核心需求,并逐步拆解具体任务。二是确定数据需求和数源系统。需根据任务项梳理确认数据需求种类,分别确认相对应的数源系统。三是明确牵头协同关系。需通过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协作机制,使得只需通过多跨场景应用咨询求助,相关线索在智能分析后分别进入不同部门。

(三)进行综合集成,实现流程再造

一是服务与线索的综合集成。设置多个服务模块,涵盖未成年人保护的方方面面。及时互动和反馈咨询信息,确保求助、举报线索进展情况的实时查看。对外设计数据接口,更加方便服务获取与数据资源拓展。二是职能与业务的综合集成。以实现上下一体、左右联动为目标,推动从信息筛查、线索梳理、案件分流,发展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多向发力、综合施策、一体保护。三是数据与信息的综合集成。整合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涉未办案数据,汇集求助举报信息,对接民政部门困境儿童数据库、审判机关执行网、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信息库,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涉未数据,形成大数据库资源。四是人员与力量的综合集成。建立并实体化运作具有主导意义的工作室,统揽未检业务技术两个向度的融合,统领未检条线上下的整合,统筹未保领域社会力量的结合,促使未成年保护从“制度”向“治理”升级,从而实现涉未业务多跨场景的人力集约。

四、未成年人检察多跨场景应用的实践展开

金华市院按照“V”字模型方法,牵头信访、妇联、团委、教育、民政等五部门联合打造了帮帮我885金华市未成年人保护联动平台(以下简称“885联动平台”),在前端由微信公众号、未成年人保护电话专号和“保未码”组成。885联动平台实体化运行一段时间以来,被来自全国200多个地级市的近10万用户关注,金华市县两级院先后着手对梳理出的30余条案件线索展开类案法律监督排查活动。

(一)精准聚焦全程办理

从线索梳理、案件分流到综合施策、一体保护,885联动平台在完善“一站式”介入和“一体式”取证基础上,推进“跟踪式”管理和“督导式”服务。

1.询问疏导“一站操作”。为避免办案中多次、反复询问,加重被害未成年人的情感伤害和心理负担,885联动平台借助工作专区,联动推进询问、疏导、取证、教育、帮扶等“一站操作”。如婺城区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在儿童医院设立“一站式综合保护中心”。

2.处遇分类“一次完成”。综合研判平台线索,建立涉罪、罪错、临界、被害、困境五类未成年人信息库,一次性对应完成“黑黄蓝红白”五色处遇分类,精准实施“阶梯式”实体措施。同时涉案家长可以通过885联动平台,共享涉案未成年人的案件办理进度、帮扶救助程度、关联政策解读等信息,全程跟进案件办理。

3.综合保护“一跟到底”。组建“885社工”专业工作团队,对涉未公益诉讼、家庭监护缺失、困境儿童救助等线索双向移送。坚持“一案一线一跟到底”原则,主动帮助涉案未成年人与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理顺、弄懂、打通帮扶救助渠道。落实“一案一回访”工作机制,定期对未成年被害人回访,并录入跟踪记录卡。

(二)精准聚焦全链融合

885联动平台广泛融合多个部门职能,并通过线上线下多跨场景应用,串联未成年人保护各个环节。

1.强化职权融通。通过885联动平台线索移送、信息互通机制,民政、教育、妇联等为检察机关提供社会调查、心理咨询、合适成年人到场等专业支持。检察机关根据需求提供法律咨询和跟踪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合力整改。如义乌市人民检察院构建“1个支持中心+Y个基层支持工作站+N个专业司法社工”的社会支持体系,推进涉未权益保护问题“销号式”处理。5D75C0B2-D069-4725-8631-2297753DD30B

2.优化职能融贯。依托885联动平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数据资源的精准对接,开展线上執法司法案件线索大排查活动,并主动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维权、亲职教育、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如金东区人民检察院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机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就困境儿童学费餐费、综合监护人返岗就业等问题落实长效帮扶计划。

3.深化职责融汇。充分发挥885联动平台全域引擎作用,实现从前端求助、接待咨询,到后期线索分流、部门协调等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衔接机制、畅通的协作流程、规范的反馈体系,形成完整闭环。如针对885联动平台反映的法院执行划扣儿童补助款、限制高消费等问题,金华市院统一组织,及时调取困境儿童名录、转账信息、消费记录、法院执行单等,发送民事执行检察建议。

(三)精准聚焦全域治理

社会治理贯穿未成年人保护始终,885联动平台不仅加强了线下的部门联动,而且开辟了“线上线下互动式”治理新格局,并由此实现罪错未成年人治理方式、治理导向、治理手段的更新。

1.治理方式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一方面,打通与公安执法办案信息、视频监控综合应用系统、旅馆登记系统壁垒,实现罪错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实时互通、定位实时监控,发挥数字融合共享的乘法效应。另一方面,将监护人与罪错未成年人绑定,作为统一整体接受帮教,提升监护人管教能力,强化家庭预防主体责任。

2.治理导向从“被动预防”到“源头干预”。885联动平台将罪错未成年人分为涉罪、违法、不良三类,设置阶梯式矫治措施,精准帮教;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等高危临界人员,由教育部门推送名单至平台,开展短期集中强制性法治学习。通过监护人申领电子手环,配合人脸识别系统、旅馆登记系统等,锁定酒店旅馆等重点场所,发现未成年人进入即向监护人、义警等发出警报信息。

3.治理手段从“填鸭说教”到“浸润疏导”。深入开展“云帮教”“云观护”,885联动平台内置法治知识、思想道德、历史人文等学习资料,并以试题、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通过远程连接爱心观护企业和帮教对象,实现一对一、全天候、全阶段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线上评估。如磐安县人民检察院的885子产品“e检联”,充分考量偏远山区的实际状况,实现检校线上无缝对接。

(四)精准聚焦全员参与

根据885联动平台的发展需求,本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调度市县两级院及各协作单位专班成员开展工作,确保“一体发展,全域推进,共促共建,共享共赢”。

1.组建885专业团队。成立以“未检+业务专员”(业务部门员额检察官)、“未检+法治巡讲员”(具备讲课能力的非员额年轻干警)、“未检+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885专业团队”,协调负责涉未案件提前介入、社会调查、法治宣传、帮扶救助等。

2.打造885社会支持体系。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有机结合,联合团委、教育、民政、关工委等单位,共建以团干部、骨干德育教师、镇街网格员等为主力的“885网格团队”,开展监督线索排摸、合适成年人到场、心理咨询辅导、协调沟通帮扶等活动。

3.重构未检办案流程。一是建立以全市未成年人办案组织为主体的一体化办案模式,强化公益诉讼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监督线索双向移送和专项涉未法律监督行动的统筹开展。二是完善办案联动机制,使得线上线下都有明确的衔接机制、畅通的协作流程、规范的反馈体系,以未检工作模式的创新和线上办案流程的再造,推动未检工作质的飞跃。

(五)精准聚焦全数支撑

强化数智与人智融合,885联动平台及时向社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服务,以数字化改革促进未保工作方式、特别是检察主导下的护未同盟模式的根本变革。

1.突出“便捷”,打造云上“一键式”服务平台。制定最直接和最便捷的未成年人保护多跨场景应用指引,可以根据需求随时随地快速了解当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咨询求助的路径、报告的义务、保护的主体、干预的流程等。

2.突出“一体”,打造云上“一站式”办案平台。坚持一个窗口对外的基本原则,在线上融合多部门职能的基础上,变“我”为“我们”,彻底解决以往群众“不知找谁”的难题。建立“1+1+N”工作模式,即1个平台,1个热线,提供N种服务项目,确保受害未成年人帮扶救助只进云上“一扇门”。

3.突出“闭环”,打造云上“一揽式”宣教平台。系统落实“云普法”,在线设置网上微课、法庭庭审、阅读书目等,同步开设法律讲堂、基地预约、权益维护等栏目,实现APP扫码参观线上展厅,打造“O2O”普法新模式。如东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教育部门推出“法治云课堂”“线上云参观”,覆盖地方10万余名中小学生,使未成年人云上接受“融入式”法治教育和“点单式”法律服务。5D75C0B2-D069-4725-8631-2297753DD30B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
浅析传统出版社数字转型模式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美国期刊业数字化转型的渠道分布态势及启示
教材编辑的数字出版转型与实践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