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选择担当就要勇敢前行

2022-06-14 22:01张凌云
新西部 2022年5期
关键词:庄村修路村民

张凌云

一次次面对两难选择,他总是勇敢地选择了担当。七年时间里,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村民不仅凿通“天路”,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而且通过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以及乡村旅游,历经坎坷,让下庄人脱贫致富。2021年2月17日,毛相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同年2月25日,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2022年4月24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故事里的中国》响起了“当代愚公”毛相林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节目讲述了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从悬崖峭壁上一寸寸抠出8公里长的出村“天路”的故事。泪水随着当年修路村民、驻村干部、记者的讲述模糊了屏幕内外。

毛相林从没有躺在修“天路”的功劳薄上,而是带着伤痛,紧随时代的发展,任劳任怨,背负产业发展不断试错失败的自责,整理好自己,执着找到发展“三色”产业的幸福路。

毛相林说,村民们对自己的信任,是自己能坚持下去的最重要原因。他只有往前走,才能不辜负大家。

修路有多难

开车从重庆主城区到重庆东北门户的巫山县需要七个小时。从巫山县城到竹贤乡下庄村,跟着导航约需两小时。过了骡坪镇、大垭村,就开始走一条蜿蜒妖娆的盘山路,感觉就像飘在一条巨大的彩绸腰带上。

从鱼儿溪到下庄村小学,大约8公里,就是毛相林和村民们用手抠出来的“天路”。最后约一公里处,站路边往下看,眼前会豁然出现像一口大锅一样的地形,路也接近垂直,而下庄村就在这锅底。人们形容下庄村:“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毛相林说:“以前去一趟巫山县城,往返至少要四天。现在不到一天的工夫就能到北京,真是太方便了。”路修好后的这十八年时间,来到下庄观光旅游的人也多了。

眼前的一切,都是美得不现实的青山绿水。只有走进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看过坐“井”苦熬、凿“井”战天、筑“井”群英、拓“井”攻坚、抚“井”追梦五个篇章,人们才能知道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

下庄村的位置是巫山小三峡纵深处的一个天坑底。坑底海拔只有200米,而四面接近垂直的绝壁海拔是1350米。这1100米的落差,把村民世世代代封在坑底。想走出下庄,只能徒手翻越这近乎垂直的山体,上三个大台阶,走108道“之”字拐的羊肠小径。出村到乡里,翻山越岭需要一天的时间。有人统计过,修路前,400多人的下庄村,有100多人没见过公路,更谈不上汽车、高楼;有300多人没看过电视,100多人没看过电影;有23人在悬崖绝壁上因砍柴或走路而摔死,70多人摔伤或致残;每年都要用高脚竹背篓从山外运回70余吨的化肥等农用物资;每年饲养500多头肥猪因不能运输,只得“化整为零”卖腊肉……

1997年,毛相林当选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出山开会的时候,他看到山外村庄红红火火发展,深知只有修路,才能让下庄村摆脱几百年来的贫困。由于下庄村当时没有纳入统一的规划建设,毛相林决定不等不靠,先领村民把路修起来。

《故事里的中国》还原了毛相林在院坝会上听取大家意见的场景。之前曾经有人动议过修路,但都没有修起来。这次村民们开始也不相信这路能修起来。毛相林平时敢做敢当的工作作风,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他拿着母亲养老的700元钱打底,挨家挨户寻求支持。村民们心里也清楚,再不修路,下庄人就没有活路的现实,也愿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毛相林给村民算起细账,每年需要有3吨炸药、雷管、导火线“三材”物资,就可以修两个月的路。全村每户多喂一头猪,一年就可以筹集修路资金3.84万元。只要每年不闲着,凿一尺是一尺,修一丈是一丈,苦干十年,就可以修通这条路。

就这样,全村102户人家,一共凑了3960元钱。当时全村能修路的87名青壮劳力,不论男女都上了山。县农业局等单位随后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路线坡度都在70度以上,最陡的地方达到100度。设计路线时,村民们就开始身系绳索下到半山腰帮设计人员测量。1997年12月,赶在农闲时,下庄人顾不得天冷,在鱼儿溪打响了修路的第一炮。在猴子也被摔死过的悬崖绝壁间,没有凿岩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打炮眼,先在峭壁上炸出一个可以立足的地方。没有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设备,村民或用铁锤打,或用钢钎撬,再系上绳索,用双手刨,用两脚蹬,将一方方巨石推下深谷,然后填土砌石……

1999年9月2日,原《万州日报》记者侯长青发表了报道《下庄人:用生命挑战悬崖》:这条天路从竹贤乡两河村接头,在龙水井处开山凿岩。最为险要的要数私钱洞至鸡冠梁一段3.5公里。路从山上往下修,仅这一段就修了四年多。

修路时,毛相林对大家说,我个子小,身轻灵活,打前锋,悬空钻炮眼、安放雷管后,大家再修。炸出的石头,随时有掉落的危险,他又是第一个冒险跑出来搬石头。晚上,大家休息的地方就是紧挨着悬崖的山洞,腰里都系着绳子,睡在最外边的又是毛相林。

8公里、2米宽的路,是村民们一寸寸抠出来的。

侯长青作为第一位到下庄村采访修路的记者,先后23次到过下庄村。他说,“我以前从这里走,吓哭过。石头撞击,碰触火花,脚都打颤。”

修路吃苦受累,大家都能忍受,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他们竭尽所能,把能想到的安全措施都用上了,还是眼睁睁看着6位伙伴在身边牺牲了。

开工修路第三年,26岁的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一块巨石砸中,滚下几百米深的山谷。村民们从山下找到沈慶富的尸体时,都哭了。

安葬沈庆富没多久,专门从外地回村修路的黄会元,也被滚落的石头砸中。36岁的黄会元在外打工学会了使用凿岩机,是毛相林一封信把他叫了回来。收到信的黄会元,放弃收入不错的工作,用积蓄买了一台凿岩机就往回赶。他曾经对毛相林承诺过,“如果修路我一定回来。”

黄会元牺牲那天,正赶上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在现场组织采访报道活动,黄会元的影像,就是这么留下的。

记者钱犁至今还记得1999年9月29日见到黄会元的情形:施工现场一位形象有点怪异的村民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只见他躬着腰身,用一台手提凿岩机正对着一堵巨石作业。凿岩机溅起的石灰已将他从头到脚染成一个“灰人”。休息间隙,黄会元走过来,他满身灰土的样子,就这样定格在了记者们的镜头里。面对镜头,他说出的话落落大方:“说实在话,修这个路主要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为他们造点福,我怕是享受不到了。”

谁承想,第二天早上,工地上就传来黄会元出事的消息。村民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当时黄会元操着凿岩机准备将一块大岩石钻个炮眼,再用雷管炸下去。刚钻一会儿,机器就钻不动了,他转身想去取另外的工具,就在这时,头顶一方巨石砸了下来,人被推下了300多米深的谷底。

记者们决定下到位于坑底的村里去送黄会元最后一程。他们一行7人,从“岩口子”下行,沿着杂草丛生的羊肠小径,手中拽着叫不出名的树藤,在村民的保护下一步步挪进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老早就站在家门口,面容又黑又瘦,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黄会元的追悼仪式更是令人难忘。热泪长流的毛相林满满斟上一杯土酒,洒在黄会元灵前,口里不停地念叨:“会元兄弟,你是我专门从外地请回来修路的。二十多天前,沈庆富走了。今天,你又离开了我们,你说说看,这条路是修还是不修呢?”

这时,黄会元的老父亲黄益坤被人扶着走出来,哽咽着说:“我儿走了,我这当爹的心里不疼是假的,但是光心疼又有什么用?我们下庄这样的苦寒,只要全村上下再努一把力,把这条路修通了,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接过黄益坤老人的话,毛相林大声征求村民的意见:今天大家表個态,这路到底修还是不修?同意继续修的,请举手!村民们在黄会元的灵柩前纷纷举起了手。

如今,下庄村口的修路纪念碑上刻着:1997年—2009年,下庄村公路修建牺牲人员:沈庆富、黄会元、刘从根、刘广周、向英雄、吴文正。

毛相林带领村民修公路的事迹很快飞出大山,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修路物资和资金源源不断涌向下庄。经过七年艰苦奋战,2004年4月,下庄的出村公路终于修通。

2015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下庄人将2.5米宽的机耕道整改成3.5米宽。2017年7月,下庄“天路”完成硬化并加装护栏,宽4.5米,变身“四好农村路”。

今年春节前,毛相林和当年修路的村民拍了张“团圆照”,六把空椅子,是特意给修路牺牲的6位村民留的位置。

毛相林这个人

因为身材矮小,村民们很少叫毛相林支书、主任之类的称呼,都是“毛矮子”“毛矮子”地叫。

2020年9月,临去北京参加“时代楷模”颁奖大会之前,毛相林专门去骡坪镇取了1200元钱,他要挨户送到当年考上大学的4位学生手中。刘世琼的女儿杨梅考到了铜梁,王先翠的女儿陶骥考到了广西,袁孝恩的孙子袁青海考到了永川,王先军的儿子王宋明考到了涪陵。这么多年来,哪家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儿读书,成绩如何,毛相林都记得清清楚楚。只因修路时他对大家说过:“就算我们穷十年苦十年,也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毛相林1959年出生,从18岁起就担任民兵连长。1982年,23岁的毛相林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连续5次申请,直到1992年才入党。他说自己始终感谢这一人生经历,这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让他发现了自己急躁、和村民沟通不得当等问题。

毛相林说,自己从小就是这样,做任何事情,不管再难,只要决定了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就算失败了也要总结教训。

他给记者讲过年轻时的一个经历。1979年,他任下庄村民兵连长时,有位村民违反政策在林区里砍了5棵树,他发现后就让村民补栽10棵树。起初,那位村民不愿意,毛相林就天天去他家做思想工作。坚持了一个多月后,那位村民不仅补栽了10棵树,还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

毛相林说,如果没有这股劲儿,下庄的很多事情他都干不成。

修路时,村民们吃住都在一起,最长的一次在山里住了两个月。毛相林说,那时候路修不动了,他就到窝棚里和大家一起聊天,相互鼓励,最后都开开心心的,就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了。

但谁也没想到,养护路比修路还难。频繁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让修好的路经常被堵,毛相林召集村民成立了道路义务养护队,常年轮流清理维护……

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每一位下庄人都有。

工作四十多年来,毛相林一直坚持记工作笔记。记笔记,让他养成了重新审视一次自己工作的习惯。

下庄村驻村干部陈天艳发现,毛相林经常给村民理发。“手艺娴熟,都快赶上城里的理发师了!”从那以后,陈天艳每次入户走访,都会为帮助老人、儿童,随身带上指甲刀和梳子。

2015年8月,村里征地建设文化广场,毛相林把新宅基地无偿让了出来。同年10月,听说乡里要建村卫生室,他又把平整好的地基无偿让出来。

2022年2月25日,毛相林把自己多年来获得的各种奖励,加上积蓄凑了10万元整,成立了“巫山县慈善会毛相林助学专项基金”。在社会各方资助下,基金已筹集捐款百万元。

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当晚7点30分,重庆市地标建筑的户外大屏同时为毛相林亮起。

2021年2月17日,毛相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同年2月25日,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随后,由巫峡镇干部方四财、下庄村教学点教师张泽燕、下庄村村民彭仁松、下庄村驻村干部陈天艳、重庆日报记者颜安等6位报告人组成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社区、医院、高校,在全市范围巡回开展报告会。人们无不流淌着热泪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表示毛相林的“愚公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巫山县进行了广泛开展学习毛相林同志宣传活动,精心设计制作了毛相林主题画册《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题书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故事集》、主题歌曲MV《大道沧桑》《奋斗之路》《山里那条路》、主题话剧《天坑问道》、主题电影《开山》已开机。编辑《理论研究成果集》,创作推出主题报告文学《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重庆下庄人在绝壁上凿出脱贫路》,深入研究阐释毛相林和下庄人的精神内涵。

坎坷脱贫路

毛相林带领村民致富的路走得更加坎坷。

几年里,村民跟着毛相林几番尝试发展产业,因不懂技术,均以失败告终。村民们对毛相林有过意见,毛相林也备受打击,为此进行了检讨。不过村民知道他的心,知道他比谁都着急,大家还是选择相信“毛矮子”,愿意跟着他干。

每次接受采访,都能听到毛相林关于村里产业发展失败的讲述,还有他深深地自责。

毛相林说,二十五年前修路,是为了让村民们能走出去看看世界。现在和村民一起要走的路,是产业致富路,是小康生活路。

村民彭仁松回忆了下庄村经历的多次磨难。下庄村祖祖辈辈种植洋芋、红苕、苞谷“三大坨”。2006年冬天,毛相林听说附近的高山村种漆树挣了不少钱,就带领村民满山遍野挖漆树根,然后把根剁成一截截插到土里,一共种了两万多株漆树。

大家想这下有钱赚了!当年的生漆价格是80元钱1斤,1株树可以割1斤漆,两万株可以割2万斤漆,算下来就是160万哪!漆树根来年春天长成了小苗子,但同时苗子周围也长出了很多杂草。毛相林和大家一起去除草,每天都是黄皮肤出去,红皮肤回来,漆树浆沾到皮肤就会过敏,痒得钻心。为了挣钱,大家再痒也忍着。但没想到的是,下庄村海拔只有200米,夏天温度高,漆树受不了高温,到了夏天全部热死了!

种漆树失败了,毛相林仍然没有放弃。2009年,他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可是,100多亩桑树长得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后来他们才明白,蚕在吐丝的时候,桑叶必须经过高温消毒,村民不懂技术,不晓得要消毒,小蚕就全部死亡了。

毛相林还带领村民种植烤烟,因不懂干湿季节的转换,烤烟全部脆成了粉;2010年,不少村民自發购买山羊,在山地放牧。山羊一多,不仅到处乱跑,还吃洋芋、麦子、苞谷,一时间村民纠纷多了起来。这一次,虽然不是毛相林号召大家养羊,但最后还是他出面解决纠纷,统一卖掉山羊。

转机出现在2010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能换1000斤玉米。”毛相林说,自己先试过,也掌握技术,他才敢让村民们种。下庄村的西瓜,如今已是叫得响的品牌。

可西瓜每年只有一季,只靠西瓜致富是远远不够的,下庄还能发展什么产业呢?毛相林再次将农业专家请回村里,全面分析了海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出结论,下庄村适合种纽荷尔柑橘。

为打消村民顾虑,毛相林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为把关技术,毛相林挨家挨户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他还主动把老屋改造成“愚公讲堂”,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每年至少5次。

通过2013年和2017年两次大规模种植,下庄全村一共种下650亩纽荷尔柑橘。通过复种,还有300亩西瓜、500余亩南瓜等果蔬。后来,又新开了150亩桃园。

下庄村靠近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2017年,巫山县投资帮助下庄村实施民宿改造,19栋34户人家的危旧土坯房率先得到改造,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居住。目前,二期65栋79户民宿改造也正在规划设计。毛相林说,下庄村旅游饭碗要做得更大、吃得更香。

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他说,光靠游客采摘就卖完了。2021年,下庄村柑橘进入盛产期,村民收入获得大幅度提升。

“下庄的振兴,需要有知识、有见地、有干劲的年轻人。”毛相林请外出打工的青年回来为下庄的振兴出一份力。这两年,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余人选择了留下。陈祖英的女儿袁孝鑫大学毕业后,曾在重庆市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今年3月开始在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当讲解员,还担任政策宣讲服务队副队长。她说,自己从小在下庄长大,现在村里越来越好,给了自己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袁青松、杨亨凤等年轻人也回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今,下庄村已形成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光是种柑橘一项,村里平均每户收入就达8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77元,同比增长10.7%。

依然拼搏的下庄人

致富路上,毛相林不想让一个村民掉队。

村民杨亨武是被毛相林拉进“愚公讲堂”的。杨亨武在母亲过世后,回家照顾父亲,无事可做,毛相林让他学种柑橘,可他有畏难情绪,不想学。试种后,又不愿施肥,为此没少被毛相林训斥,而且还被送进了“愚公讲堂”。

毛相林一语“骂”醒杨亨武。他想起当年自己和哥哥在外地打工,妈妈生病,是毛相林和村民把老人送到医院才抢救过来。杨亨武理解了毛相林的苦心,认真种起了柑橘。

2020年4月,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不惧艰险凿出“天路”的村民姓名,室内展示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

下庄村还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入选“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和“全国‘村晚’示范点名单”。

2022年5月6日,重庆市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正式成立。这是重庆市首个在村级设立的区县级党校分校区。整个校区由下庄村闲置民房改扩建而成,内有教室、讨论室、食堂、住宿等配套空间,单次培训可容纳学员120名。

截止目前,下庄村(2005年下庄和位于天坑顶端的两河村合并为下庄村)累计接待各类学习团体800余批次,3.5万余人次。下庄村将干部教育培训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探索推行“旅游家访”,让培训学员、外来游客住宿到每家每户,人人都讲下庄故事,户户都有旅游从业人员。眼下,下庄古道正在打造,连接下庄的旅游环线正在建设。

下庄村还吸引社会资本700余万元到村里办企业,扩办面条加工坊、发展手工艺品等,培育自媒体新农人10余名,开办社会服务超市2家、电商营销3家,让下庄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土。

通过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采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滴灌技术,下庄村高标准发展500亩柑橘示范产业。发展种植烤烟200亩、核桃650亩、西瓜200亩,常年种植小麦、南瓜等绿色农作物,实现农业收入400余万元。

在《故事里的中国》连线视频中,毛相林不失时机地为下庄农产品代言。他指着面前摆放着的柑橘、土豆、腊肉等土特产说,“这是我们的柑橘,皮儿薄、水分多、甜度大;这是我们的高山土豆……”

毛相林和村民们还唱起了动人的歌谣:“如今的下庄哟,变化大唉,大路朝天,好开阔,柑橘西瓜和脆李,又香又甜没法说,感谢党的政策好唉,金山银山笑呵呵……”

(本文图片由重庆市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庄村修路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烟台牟平区小红薯“烤”出好日子
下庄村见闻
《修路》教学设计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