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問题解决为导向巧设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活动。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础,活动的设计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信息,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在“一分钟有多长”这一节的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些活动。
引入性活动是教师为了引入话题,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或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一类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特点是具有情境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旨在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熟悉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使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以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
钟表是孩子们的老朋友,它也是孩子认识时间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人手一个钟表,静静观察又细又长的秒针,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秒针是怎样走的?”“指令”一发出,教室里顿时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仔细地观察着自己手里的小钟表,那眼神告诉我他们可绝不会放过一丝一毫获取结论的机会。一分钟之后第一双小手举起来了。“秒针是不停地走动的。”梦颖说。“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俊璋说。“秒针走一圈是60秒,走一小格是一秒。因为钟面上有60小格,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所以走60小格是60秒。”佳琪不但说出了秒针走动的规律并解释了这一规律。孩子们的描述互相启迪着,互相补充着,对知识的理解也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步完善着。
递进式活动,是教师对于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采取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活动方式。通常对于学生无法直接想到答案的较高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铺垫性活动加以引导。
“秒针也像人一样会走路,让我们来模仿它走上一圈。感受感受秒针的走动。”一分钟后,孩子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艺晗说:“一分钟过得太慢了。”书涵说:“一分钟好长啊!”皓晞说:“我开始觉得它过得挺慢的,后来就变快了。”“我觉得一分钟有珠江那么长!”铭泽响亮地说。擎天的反驳更是落地有声:“一分钟哪有那么长啊!相对时针和分针来说,秒针是钟面上走的最快的一根针了!”
这一环节的体会可谓五花八门,在这些体会中有的合乎情理,有的可能存在异议,我没有给出正确说法,而是让孩子自己纠正阐述。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描述都是孩子在经历活动后的感受,让孩子自己纠正和发现问题比教师的直接讲解会更有效。
在听过众多叙述后,绝大多数的同学是赞成一分钟比较长这一观点的。事实上这一理解是欠严谨的,为让孩子进一步体会,我给出第三个活动。
随着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一张张微笑、迷人的笑脸的出现,笑容绽放在孩子们的脸上,有关孩子们自己的微笑视频已将他们完全吸引了。我在心里嘀咕,一分钟之后,当我将微视频暂停时,他们又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表情呢?可爱的孩子们不知道又会说出什么“妙语连珠”。“哎呀,怎么就完了呢?”文瑞说。“一分钟也过得很快。”予图说“其实一分钟不慢也不长。”梓乔说。“一分钟就是它自己。”瞧瞧我们的永冰多会总结,居然说出了这么富有哲理的话。“一分钟跟我想的一样。”锦瑶自信地回答。既然正合想法,我想,下面这个“一起跳起来”的活动安排在这里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跳一段韵律操!大家感觉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停下来。在这一活动中我却有了一个不曾料到的发现:安睿不但在合着音乐律动,而且他还在一刻不离地看着自己的小手表。在音乐结束时,我请他说说刚才的情况:“你为什么不停地看表呢?”“你不是说一分钟嘛,我怕时间过了。”“你是看手表上哪根针的走动?”“秒针。”“时间过了吗?”“没有,还差3秒钟。”
这一段活动中的小插曲和事后的对话,让学生无疑又得到了一点收获:要想准确知道较短的时间,可以看手表中的秒针。在后面的课里就有孩子像安睿一样利用手表判断时间。
探究性活动,是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富有思考性的活动。探究性活动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历过前面几个活动,孩子的脑海中已建立起一分钟的概念。为使一分钟能更具有量化性,孩子们进行了一个限时活动。“给你一分钟,你能干什么?”看着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我的心里涌动着对他们的敬佩。有同学1分钟写了15个字,有同学一分钟用筷子夹了8个玻璃球,有同学一分钟踢了37下毽子,有同学一分钟走了45步……
课堂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活动的进行都为下一个活动奠定了基础,精心设计,提前预设,都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活动设计须具有层次性、延展性、开放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顿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 刘兰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