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毕再宏
摘 要:法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与艰苦磨砺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关键词:法治;百年历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2 — 0014 — 03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我国法治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蹒跚起步,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回顾百年历程,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围绕“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以及“怎样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法治”等基本问题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探索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
(一)探索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对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同时也开始了对新民主、新秩序的探索,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完成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一时期党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零散到比较系统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不平等的旧法治,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法治,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党在建立之初在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活动。例如1921 年,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就确立了对民主与法制的追求,开启了我们党的法治建设进程; 1922年中共二大建立了民主政治的行动准则。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诞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随即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根本大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诞生,为以后制定民主宪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制定了《劳动法大纲》以及组织法、选举法、刑事法规、婚姻法等法律,形成了初步的革命法律体系。“马锡五审判方式”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心声,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支持与赞誉,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1947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法律的概念,认为“从新的观点出发研究法律,甚为必要。”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近30年的奋斗历程,不但彻底打破了旧的法律制度,还对全新的反映劳动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二)创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将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奠定了新中国的法制基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先后颁布,为当时的家庭生活关系和土地改革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遵循。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此基础上,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宪法性法律以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等宪法性文件。“五四宪法”及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和文件的通过与实施,推进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與法制建设的新篇章,在新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三)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向前发展,逐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发展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标志着新中国法治建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刑法》《民法通则》以及相应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相继出台,迈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步伐。198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一部宪法宣告诞生,即“八二宪法”,确立了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等基本原则。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立法速度加快,民商法律刑事法律、有关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进一步完善。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1999年被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式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2011年党领导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又一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四)深化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理念,创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明确了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明确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2013年初,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同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就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使之成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遵循原则以及根本任务,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的部署。85E64814-2671-4835-A010-0280A885ED07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大任务,意味着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 2018年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委员会。 2020年颁布了《民法典》,在新中国法治发展史上具有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11月我国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首次提出并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标志着我国法治理论实现了又一次飞跃,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对法治发展百年历程的经验做出总结,对新时代我国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地探寻与实践中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百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
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和法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政治不能脱离法治,法治也不能脱离政治,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政治引领法治的发展方向。从历史发展看,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法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方向和模式。法治为政治提供保障。法治确认并巩固一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改革与法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改革需要法治的引导、规范和保障,所以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改革是法治的推动力,改革不断推动法治的发展和完善,而法治的发展本身就属于改革的范畴。改革的重点是“改”,即破旧;而法治的重点是“立”,即立新。改革与法治协同发力就是一种“破旧立新”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三)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交融。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中承载着道德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法治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德治以自律的角度推动法治的实现与发展,法治则以他律的角度保障护航德治的实现和发展。
(四)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有机统一的,二者要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百年的法治建设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正确的。在这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无比正确的,他以良法善治为原则,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显了法律的权威性。进入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人民的根本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得到满足,中华民族才能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视角看,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前提,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活动。同时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机制,以党内法规为依据,管党治党。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法治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的巨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便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国的百年法治实践证明,我们在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始终致力于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所在。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维护和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法治实践中,必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诉求,做到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于人民。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植根于中国土壤并在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与西方的法治道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法治上西方“宪政”“三权分立”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可能行得通。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走人民真正需要的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辟和延伸出来的。全面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致性,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植根新时代,保有中国特色,富于实践的特点。必须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纵观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正朝着规范化、实用化、系统化、时代化的方向迈进,在此过程中,又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交相呼应,发挥着与日益增的作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为追求中国人民的法治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共同奋斗!
〔参 考 文 献〕
〔1〕王利明,黄文艺.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05).
〔2〕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05).
〔3〕吴纪树.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百年变迁论要〔J〕.民主法制建设,2021,(06).
〔责任编辑:侯庆海〕85E64814-2671-4835-A010-0280A885E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