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 赵霞
摘要:家庭语言暴力会对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造成伤害,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家庭语言暴力的发现频率显著相关,遭遇家庭语言暴力频繁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低。要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语言暴力;自我效能感
家庭暴力是指通过殴打、强迫等手段,行为人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身体、精神等各方面带来伤害的行为。而其中对精神层面带来伤害的暴力则主要是指家庭语言暴力。相对于肢体暴力,语言暴力相对温和,是运用语言作为攻击手段,对他人的心理带来伤害的过程。[1]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实施某一行为所作的推测与判断,是个体对自己作为行为动因的能力信念,这种信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观点,从而影响行为的结果。[2]笔者查阅到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语言暴力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如Haj Yahia Muhammad M(2019)等人研究显示经历父母暴力与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有关,Asici等人(2021)研究证明父母参与程度的增加导致了情绪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高的情绪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幸福感。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家庭语言暴力的关系,笔者借助心理量表和调查问卷展开本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81份。被试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工具
1.2.1家庭语言暴力问卷。本研究采用李趁(2017)自编的《我国农村初中生家庭语言暴力现状问卷调查》(信度相关系数为R=0.90,效度经专家效度检验法验证)[3],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在人口统计学资料选项上做了微调,增加生源地选项。该问卷共设置25个题目,1-9题为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研究对象的年级、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等基本资料。10-25题为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调查,含:家庭语言暴力存在状况、影响、成因、危害、策略五个方面。该研究将家庭语言暴力划分为五种类型,即侮辱讽刺型、威胁恐吓型、妄言断论型、相互比较型以及强烈命令型。[4]量表选项分为4级,1为经常,2为偶尔,3为一般,4为从来没有,得分越高说明遭遇家庭语言暴力的情况越少,得分越低说明遭遇家庭语言暴力的情况越频繁。
1.2.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最早由Schwarzer等编制而成,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都用1-4评分,依次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该量表只有一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2.研究结果
2.1家庭语言暴力研究
2.1.1家庭语言暴力与性别
表2显示,威胁恐吓型和强烈命令型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女生遭受的威胁恐吓型、强烈命令型语言暴力比男生更频繁。研究显示家庭语言暴力类型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2.1.2家庭语言暴力与学习成绩
研究结显示只有一种家庭语言暴力类型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即学习成绩优秀和学业不良的学生遭遇妄言断论式语言暴力更频繁。(F=5.011,p=0.001)
2.1.3家庭语言暴力与学生和父母的关系
经检验,各类型语言暴力与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如下:
表3显示,与父母关系疏远、较疏远或不清楚的学生遭遇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繁显著高于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学生。
2.1.4家庭语言暴力与父母间感情情况
经检验,各类型语言暴力与学生父母间的感情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验证如下:
父母经常吵架的学生的得分均值显著小于父母偶尔吵架、从不吵架或其他的大学生,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学生更倾向于遭遇家庭语言暴力。
2.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2.2.1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
根据GSES评分标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分为25.29,说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较好。
2.2.2自我效能感在主要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表6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大于女生,城镇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大于农村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
2.2.3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表8显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成绩上具有显著差异,学习成绩优秀和中等偏上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它学生。
2.3家庭语言暴力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表8显示在家庭语言暴力上得分越高,即家庭语言暴力越少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越高。
经回归分析,家庭语言暴力中侮辱讽刺型可以解释自我效能感的1.0%变化原因,且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妄言断论型可以解释自我效能感的0.9%变化原因,且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侮威胁恐吓型可以解释自我效能感的1.7%变化原因,且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强烈命令型可以解释自我效能感的1.6%变化原因,且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相互比较型可以解释自我效能感的1.5%变化原因,且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
2.4其它研究结果
2.4.1学生关于家庭语言暴力的归因。有66.33%的学生认为遭遇家庭暴力是“自己表现不够好”,22.7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18.18%的学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16.77%的学生认为是父母脾气暴躁的原因。7AC1AB1D-3870-4FB0-AD66-5DB8E519BB96
2.4.2家庭语言暴力的影响。经历家庭语言暴力之后,53.01%的大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自闭心理;45.71%的大学生脾气会变得更加暴躁;44.17%的大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自信,学习成绩下降;29.9%的大学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用同样有伤害性的语言与父母争吵;26.63%的大学生会害怕或者仇恨父母,与父母关系不好,离家出走,甚至想断绝关系;25,1%的大学生会因此受到刺激,变得更加有自尊;13.9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与同学的正常交往;13.19%的大学生会用类似的语言批评指责或评价自己的同伴或同学。
3.小结
(1)女生比男生遭受更多的威胁恐吓型和强烈命令型家庭语言暴力。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否与性别的刻板印象或其它原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2)父母间的感情,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与家庭语言暴力发生显著相关,父母感情好、孩子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家庭,家庭语言暴力发生要显著少于其它家庭。表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氛围营造和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体良好,家庭语言暴力与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学业成绩优秀、家庭语言暴力少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高。
(4)大学生在遭受了语言暴力时通常会感到很讨厌和受到伤害,因此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之一便是情绪,积极的情绪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消极的情绪会阻碍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4.教育启示
(1)家庭角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语言暴力的发展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感情上都有显著差异,而家庭语言暴力直接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此减少家庭语言暴力,将有利于家庭和諧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的个人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作为语言暴力的实施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理解孩子。同时,父母也可以将暴力性语言改为鼓励、激励性语言,不要一味地使用攻击性的、负面的、消极的评价语言,学着用积极健康的语言去肯定和悦纳子女。这不仅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也是预防家庭语言暴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除此之外,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还能提高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此外,父母间感情的维系和保持较积极、健康的夫妻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家庭语言暴力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从侧面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2)学生自身角度。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当父母实施语言暴力时,如果父母情绪激动,要避免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必要时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尽量在双方较冷静的情况下进行沟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学生也需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了解并理解父母,以诚恳的态度表示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减少亲子矛盾的发生,避免父母的语言暴力给自己带来错误的自我评价以及消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正确评价自我,调节情绪,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3)学校和社会层面。目前,家庭语言暴力的发生在各个家庭中依然很频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亲子关系的维系。社会各部门如妇女工作、教育、宣传、社区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家长教育、心理教育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让更多的父母有机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教育、亲密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支持系统重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2019SJB1583)。
作者简介:张雪松,1974年1月生,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赵霞,1977年10月生,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7AC1AB1D-3870-4FB0-AD66-5DB8E519BB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