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进行,中学音乐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并且在现今的时代之下,互联网对于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创新教学实践,本文主要通过互联网思维,将以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本土课程等方面为出发点,对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中学音乐;校本课程
2015年7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有关积极参与组织推动”互联网+”行为的引导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第十一项重大行为规划,而面对教育界,也特别强调要积极地探讨新式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许多专家学者也相继建议运用现代传统互联网的思想积极地探讨新式的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管理模式。部分学校也开始利用网络思想办学,以促进校园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对教育的实施没有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效果不突出、学校粗放式管理聚集问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效果也受到了怀疑。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教育的品质不可或缺,而课程教育中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的重要主体便是”课程”。通过网络思维的课程研究,应以重构的教学模式为重点,对现今的中学音乐校本课程进行建设。
一、用互联网思维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
“互联网+”时期,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各种新型技术、新思路的影响下,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新型便捷的”互联网+教育”的音乐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等课件的推陈出新改变着传统音乐课堂的讲授加示范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音乐教育资源与课程学习的对接、音乐专业教师讲座实录与学生录像视频回课等环节,极大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时空限制与教育范围,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音乐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音乐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1.喜乐课程边缘化及成因分析
这是很多地区的校本课程都存在的问题,在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时大都选择在第二课堂中完成。导致某些较为复杂且难度性稍大的教学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存在时间不充裕、学生难理解等等问题。现在的教育重视语数外三大主科的学习,在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上不够。
成因分析:形成这个问题的成因就是对音乐类艺术学科的不重视才导致的。在学生孩童时代,大部分家长会让孩子去接受和感触音乐,从而体验审美、陶冶情操、启发智慧,但由于随着学生不断的长大,到了中学阶段面对的是更多且更加繁重的学业,而音乐学科在中学的考试分数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出现边缘化的现象。音乐校本课程由于这一现象,且学生升学后人员改动的变化较大,因此也无法避免这一现象,而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业呈现出“功利化”。
(二)基于民族音乐开展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建设
民族音乐近年来受到了社会普遍的重视与发展,特别是依托于”互联网+”的背景,中国大部分中学院校在进行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时,通常都会把传统民族乐派特点有针对性的纳入到音乐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这种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族乐派的传承与弘扬,也更加符合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心理要求,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的传统民族乐派特点,并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传统民族乐派的强烈认同感。所以如果在此时把民族音派音乐有针对性的纳入到普通中学音乐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将有助于进一步凸显出课程特点和教育优势。
(三)基于本土音乐实现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建设
本土音乐作品大多是根据一定地域内民众的真实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渊源而制作的,已经成为了一个和民众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声音来源,从以往便引起了民众的普遍重视。
第一,学校根据地域的节日文化特点进行校本课程构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地域的节日文化特点应该是其最主要的文学成分,并直接反映出该地的传统音乐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应当针对学习者的现实需要、生活经历积累情况、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态度等,有针对性的对节日文学资料加以合理的筛选加工;其次,中学教师还应加强对本土歌曲素材的搜集整理力度。各个学校也可组织老师深入地域,体验该地的本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具体的生活环境,按照学校课程要求和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获取本地歌曲素材。另外,音乐教师们还需要根基于本地的音乐特色文化,并加强与当地乐器艺术家们的沟通交流,亲自感受的本地乐器的具体形态,以便形成与当地音乐风格的共鸣。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将这些本土音乐利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层层剖析加强教师对本地音乐的了解与认识。
(四)基于流行音乐实现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有效建设
近年来,流行音乐也日益得到中学生的广泛接受与喜爱,把流行音乐内容充分合理的纳入到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由于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构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老师们能够按照国家标准对音乐课程内容加以合理的修订、增减、扩充。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爱好特长等,使之更加具有趣味性、實用性,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音乐课程提供的基本需求。通过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当前部分地区中学音乐课堂依旧是以传统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为主,音乐风格比较单调,教学内容也较为单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理加入流行音乐,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合理的音乐课堂环境,同时充实了音乐教育课程,并逐步促进了音乐教育课程的时代化发展。
而在当前的网络发展背景下,学生接触最多的音乐也是流行音乐,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习软件上通过大数据了解到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挑选其中质量高的音乐加入到课程之中进行教授与鉴赏。
但是在当今的历史背景下,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时效性,去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案,来改变音乐校本课程的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吴秋伶.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9(22):82.
[2]佟世军.音乐引领特色发展 “情知”提升教育品质——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19(01):48-50.
[3]谢幼如,吴利红,邱艺,张惠颜,李伟.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7.1F4006D5-E36D-4BC1-93FD-30923C302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