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日益复杂,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推动党中央政令畅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定位为“八大监督”之一。2018 年中央成立审计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国家进行审计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以审计监督为主的经济监督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系列的文件制度通知,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从审计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维度进行了新的明确,同时也对审计成果的应用,尤其在责任追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有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既要为经济稳定提供体检和保健诊疗作用,又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及研究谋划,把央企职责和经济发展、风险防范深度融合。
近年来,审计成果被重视的程度也逐渐增强,但是在审计成果应用的效能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系统内部强调审计成果运用的必要性、重要性较多,但是制定相关方面的制度文件较少,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无严格的制度约束,执行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审计之后对问题不进行认真纠正整改,仍然我行我素,虚假应付审计回访,书面回复已经整改到位的问题实际没有整改到位。有的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浮于表面,仅限于点对点的整改。比如工程项目存在多结算款项问题,将多结算款项追回即视作整改完成,不进一步建立长效防范机制,也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进一步的责任追究,导致审计“三老”问题存在。有的单位在审计整改过程中搞变通,如针对本单位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直接将相关制度约束性条款修改,放宽管控标准,提高制度的执行弹性来应付后续审计检查。
在某些综合性项目的审计中,审计部门基本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尚未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和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力量远远不够,审计整改打“组合拳”的局面尚未形成。另外,在平时的审计中也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有些查出的问题是前任领导造成的,存有“新官不理旧账”心理,怕担责、不负责,遇到问题谈困难谈理由却不谈解决办法,导致历史问题一直遗留。有的基层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不理想。
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各项目审计组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很少将审计成果运用的内容纳入,审计成果运用工作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性,视下发审计报告、收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报告为审计任务完成,审计成果运用的广度和深度则缺乏应有关注。审计成果应用的跟踪问效力度不够,造成被审计单位重视审计问题,轻视审计建议。有的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只注重发现问题而忽视如何通过审计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缺乏对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指导,造成被审计单位部门人员对审计成果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审计人员对取得的资料及信息缺乏“再加工”“深加工”的意识,看待问题浮在表面,造成部分有价值的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审计资源被无情地浪费。
在新闻媒体、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审计信息只是在审计专业部门内部报道,如审计月报信息,各单位审计信息系统只对审计岗位人员开放,而在审计以外专业部门的网络书刊报纸却很少见。审计专业影响力还有待提升,比如部分单位人员对审计的理解存在偏差,总认为内部审计是在给业务部门提问题、挑毛病,对审计发现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以促进提升管理的积极意义视而不见。
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审计成果运用的基础,要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有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作保障。目前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部分单位将审计岗位作为“安置岗位”,将年龄偏大学历知识水平较低的老员工调配至审计岗位。新进的年轻审计岗位人员存在“害怕得罪人、不敢得罪人”的思想,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走过场。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偏重对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对业务流程、技术运用、风险管控等知识则涉猎不够,出具的审计报告常倾向于就问题说问题,提出的建议过于宽泛、笼统,实操性不强、高度不够,不能围绕查出的问题从完善管理、降低风险、增强内控等方面为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专业的威信和震慑力。
一是在集团公司系统内部建立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流程,将成果运用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中,并确保组织落实到位。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采取了新做法,即审计部门会对上一年的审计成果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专门的审计建议并上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在制定次年的工作计划过程中,迫使相关业务部门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提升方案,将提升方案纳入公司全年工作计划和组织绩效考核中,通过“关键任务指标表”“重点工作计划表”予以全过程管控,审计成果利用效果提升明显。二是建立以成果运用为导向的审计激励机制。以个人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将审计成果运用情况与个人业绩、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物质奖励等相挂钩,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与员工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积极性。
目前,按照《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时间编制并印发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南方电网的分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随后印发了《超高压输电公司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的原则、追责范围、资产损失认定、责任认定和处理以及责任追究工作的工作流程。“何时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追究哪些责任?”“如何减免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在二级单位及以上层面予以明确。根据相关规定,三级及以下单位负责“本单位发生的50 万元以下且不涉及公司党委管理干部的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工作”。在央企系统内,三级及以下单位数量众多、人数庞大,各单位在责任追究方式和力度方面并无统一明确尺度,而涉及三级及以下单位的审计项目数量往往占据央企系统内全年审计项目的多半数,审计的“三老”问题也均存在于三级及以下单位。为了加强审计成果应用,笔者所在的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从本单位2020 年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入手,探索尝试建立属地化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方式分为局级“第一种形态”谈话、部门级“第一种形态”谈话、绩效考核三种方式。其中绩效具体扣分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审计问题与绩效考核扣分关系表
扣分合计数与绩效等级认定关系如表2 所示。
表2 审计扣分合计与绩效等级认定关系表
人事劳资部门根据绩效分数兑现相应等级绩效工资,最高扣除额度为绩效工资全额。
一是要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及公司内审计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以集中培训、党支部党小组讨论学习等形式开展宣讲、现场互助答疑,在企业内开展审计知识的普及,形成了解审计、关注审计、支持审计的氛围。二是探索审计成果的宣讲的常态化、通俗化。可以将审计成果除涉密事项外做成场景化案例,以手册、展板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非专业人员开展常态化教育,使审计成果对员工产生警示性、启发性效果,提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审计底线思维。三是利用新媒体手段,多样化开展审计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力量,做到日常审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比如南方电网公司审计部组织修订并共享的《南方电网公司近年来审计发现典型问题案例》,对系统内单位审计人员和业务部门就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保障。一是可以积极派人参加上一单位层级的各类审计项目,依托经济责任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管理审计等各类型审计项目契机开展实操型人才培养,扩宽其审计的视野、提升其实操技能,增强其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审计人才库建设。强化审计人员选用管理,制定审计岗位工作标准及任职条件,严格设置准入门槛,高标准选聘专职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审计岗位人员的招聘和选聘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限制,不一定仅局限于财会审计类专业毕业生,各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主要经济业务的特点,在选聘审计人员时扩大的专业选择面。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监督部门、业务部门人员交流轮岗力度,锻炼审计人员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沟通反馈的能力,将审计专业人员打造培养成企业“精专业,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岗级晋升、绩效考评方面给与审计复合型人才予以激励。四是建立考评惩处机制。通过开展审计项目评比、审计成果后评价等方式对审计项目予以评价,强化审计现场实施管理,倒逼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从而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效果的最大化。
“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对内部审计来说,是一次重要考试。审计成果运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后一环,能否有效运用审计成果是能否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关键。在“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中国审计体系整体推进进程中,内部审计要和其他线条上的力量如纪检监督、干部人事、绩效管理等充分结合,坚持用休戚与共的情怀释放单位治理发展的创新活力,扎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以舍我其谁的主动担当站上内部审计职责使命的时代高度,才能向党和国家与社会交出满意的历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