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英,陈 霞,王树林
(青海大学 农牧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16)
课程思政是指采用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结合,从而“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提倡一种“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1]《粮油食品工艺学》是研究粮油食品加工和转化基本理论、工艺和产品质量的一门科学,[2]本文阐述《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粮油食品工艺学》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提出了将课程思政映射点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以期为后序本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通过将专业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引领价值塑造的双重教学目标。
《粮油食品工艺学》既要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承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提升专业素养的的教学责任,培养食品工程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又要承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生价值和提升职业精神的思政责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1.课程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课程建设是“主战场”。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3]在《粮油食品工艺学》教学中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元素,有利于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2.思政教育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生产管理、品质控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创造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既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但部分学生在攻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对专业认可度和认知度不高,职业理想不明确。因此,通过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融入思政教育,对树立食品专业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3.思政教育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中的嵌入性有待加强。近年来,虽然有高校逐步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开展课程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粮油食品工艺学》的授课过程中也融入了思政元素,但只是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背景,并没有针对性的与课程中的授课内容与知识点结合,深入挖掘不够,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统一度较低,不仅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水平,也难以激起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热情。《粮油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围绕稻谷、小麦、玉米、油料、豆类和杂粮等粮油原料的品质特性、初精深加工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展开,与日常生活连接紧密,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与授课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参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4]、《食品工艺学》[5]、《食品营养学》[6]、《食品生物技术》[7]、《发酵工程》[8]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思政建设,[9]围绕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和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五项内容,挖掘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内容(表1)。根据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和授课要点,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并采用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实现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如讲授第一章绪论时,在授课要点中挖掘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品牌粮油企业和产品、反食品浪费法、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对湖北武汉食品物资支援、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等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民族品牌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厚植讲仁爱、崇正义的思想精华。《粮油食品工艺学》挖掘的课程思政内容紧紧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系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表1《粮油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元素与目标
本课程思政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活动和实施课程思政评价四个步骤[10],如图2所示。
图2 《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依据和课程思政评价的准则,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有助于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如图2所示,在《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设计中除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三个教学目标外,还增设了思想政治、人生价值和职业精神三个思政目标。思想政治目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厚植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生价值目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精神目标:开展法治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服务国家和社会。通过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同向同行,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总目标。
2018年青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食品工艺学》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重构课程思政内容要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基本方向,随着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教学内容中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教育以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五项思政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如表1所示。《粮油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彰显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主渠道”。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专业课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效果至关重要。如图2所示,《粮油食品工艺学》课堂中除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实地参观及教学科研结合等教学活动外,要以课程思政目标为指导,以课程思政内容为依托,有机融合案列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主题研讨(粮油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政策学习(反食品浪费法)、热点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调查研究(消费者对粮油食品安全的看法)等思政活动。
2019年,《粮油食品工艺学》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注重德育教育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中的一项内容,但在考核评价指标中并未涉及思政内容考核。课程思政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随着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在考核指标中增加思政评价指标势在必行。如图2所示,课程评价指标除了课堂表现、课程任务、章节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教学评价指标(90%)外,还包括家国情怀、专业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思政评价指标(10%)。本课程多主体、多维度和多形式的多元评价方法,既能强化学生对粮油食品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能利用考核指标中思政元素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对食品专业的认同感,从职业意识、文化涵养等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服务国家和社会。
总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对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要求。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定位和《粮油食品工艺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框架,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