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分析与效益评价

2022-06-13 09:31段剑坤杨国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3期
关键词:植被保护区水库

段剑坤,杨国斌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为查清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威胁因素,促进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通过参与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首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公众对保护地建设的认知度,引导公众参与。

1 保护区概况

1.1 历史沿革

2001年10月19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大政发〔2001〕37号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鹤庆母屯海等州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批准同意建立南涧大龙潭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州级),保护区面积1 073 hm2。2018年10月20日,南涧彝族自治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南机发〔2018〕12号文《南涧彝族自治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批复》,成立南涧县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核定事业编制4名。大龙潭保护区由南涧县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一管理,并聘请4名兼职护林员进行管护。

1.2 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南涧县境内,地处南涧县东部的大龙潭,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2′25″~100°35′52″,北纬24°52′ 46″~24°55′24″。保护区东西长5.8 km,南北宽4.7 km,最高点为把磨山,海拔2 837 m,最低点为大龙潭河,海拔2 130 m,相对高差707 m;保护区距南涧县城37 km,距云南省会昆明市362 km。

1.3 保护区类型和主要保护对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小型自然保护区,面积1 073 hm2。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龙潭水体及其流域内森林植被;保护以黑颈长尾雉、白鹇、白腹锦鸡、猕猴为代表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1.4 保护区功能区划

依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GB/T 35822—2018),结合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及保护区实际情况,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将大龙潭水体及面山森林植被划定为核心区,面积为348.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32.5%;在核心区外围划出一定区域形成缓冲区,面积为288.3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6.87%;实验区分布在保护区的外围,主要靠近周边村庄,面积为436.0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40.63%。

2 自然资源概况

2.1 植被资源

保护区地处无量山北端东北部、哀牢山北端西侧,据《中国植被》《云南植被》类型编目系统,保护区的植被属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栲林、云南松林亚区;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16个群丛[1]。其群系类型有元江栲林、高山栲林、多变石栎林、尼泊尔桤木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云南假木荷灌丛、含西南委陵菜的杂类草草甸和圆叶节节菜群系。区内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林、高山栲林),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1.8%;其次是暖温性针叶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占28.2%;再次是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多变石栎林)和暖性落叶阔叶林(尼泊尔桤木林),分别占10.0%和6.8%。

2.2 动植物资源

通过调查,保护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98科239属414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35种,种子植物84科219属379种,列入云南省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2]。

保护区共记录哺乳动物38种,隶属8目16科30属;鸟类149种,隶属13目43科100属;爬行动物20种,隶属1目2亚目5科16属;两栖动物21种,隶属2目9科17属。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3](表1)。

2.3 森林资源与土地利用

保护区分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有元江栲林、高山栲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多变石栎林、尼泊尔桤木林和云南假木荷灌木林等森林类型,保护区森林面积909.3 hm2,占保护区土地总面积的87.8%;活立木总蓄积量为91 100 m3,其中乔木林蓄积99.3 m3/hm2,是云南省乔木林蓄积(94.8 m3/hm2)[4]的1.05倍。

表1 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及 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Tab.1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key protected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of Dalongtan Water Source Forest Nature Reserve in Nanjian

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进行分类,保护区林地989.6 hm2、草地44.8 hm2、耕地0.5 hm2、交通运输用地9.5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1 hm2、其他土地3.5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2.23%、4.18%、0.05%、0.88%、2.34%、0.32%。按土地权属分类,保护区国有土地25.1 hm2、集体土地1 047.9 hm2。按功能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分别为348.7、288.3和436.0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5%、26.9%和40.6%。其中核心区主要以林地为主,草地和水域用地次之;缓冲区有一定面积的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实验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有耕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2.4 景观资源

2.4.1森林景观

在保护区集中分布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面积556.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1.82%,形成天然原始森林景观。

2.4.2高原湖泊景观

大龙潭水库位于保护区中部,湖面纵向1 030 m,横向约199 m,面积为23.1 hm2。大龙潭湖面碧波荡漾,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茂密,绿郁葱葱,蓝天、白云、森林倒映水中,宛如仙境(图1)。

图1 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和高原湖泊景观Fig.1 Forest and plateau lake landscape of Dalongtan Water Source Forest Nature Reserve in Nanjian

3 保护价值分析

3.1 多样性

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共记录维管植物414种,大型真菌145种,哺乳动物38种,两栖爬行动物41种,鸟类149种。保护区面积虽小,但动植物种类较多,是该区域森林资源保存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尽最大可能保持生物多样性,使保护区成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自然博物馆、野生生物物种的基因库、重要的科研基地。

3.2 典型性

在保护区内集中分布有典型的地带性原生植被:以元江栲、高山栲为主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以多变石栎为主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面积达556.0 hm2。保护区内主要以元江栲林为主,伴有少量高山栲林,相对于其他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而言,元江栲林要求生境偏湿,在保护区内也具有明显体现,如在阴坡或近沟谷区域的元江栲林长势更好,群落结构相对更完整。在保护区内,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也是大龙潭水库得以存在的保障,其与区内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及华山松林等共同成为大龙潭水库汇水坡面的重要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是森林植被本身难以恢复,其水源涵养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目前省内保存较好的元江栲林较少,保护区的元江栲林在云南滇中地区同类森林类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必须加强保护。

3.3 稀有性

保护区大龙潭水库丰富的水资源和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云南省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说明保护区虽然面积较小,但蕴藏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与全省同一级别的保护区相比有一定优势。

3.4 自然性

保护区森林植被保存完整,以地带性典型分布的元江栲林、高山栲林原生植被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84.74%。区内无自然村庄,仅在缓冲区有2个居民点,人为干扰较少。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植被分布中,天然林植被占66.8%,人工植被占24.9%,人工促进植被占8.3%。所以保护区以天然植被景观为主体,特别是划分为核心区的大龙潭水库面山部分多为原始天然林,林相整齐,植被保存完好,人为干扰较小,景观破碎度小,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其中近、成熟林林相外貌团状特征明显,乔木层高10~18 m,平均胸径20 cm,灌木层、草本层完整,郁闭度0.7~0.9,形成大龙潭绿郁葱葱的森林景观。

3.5 脆弱性

虽然保护区范围集中连片,但外围居民密集,且有3条乡村公路穿过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保护区潜在的威胁因素较多,主要威胁因素有森林火灾、病虫害、基础设施建设、林下种植、放牧和采撷等,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保护区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该区生态失衡,水源干枯,自然气候恶劣。因此,为使大龙潭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健康发展,大龙潭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至关重要。

3.6 生态区位重要性

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处南涧县东部的无量山北端东北、哀牢山北端偏西结合部,位于红河流域元江水系和李仙江水系的分水地带,其区位具有突出的水源涵养功能,内有大龙潭高原湖泊,年产水量276.77万m3。红河是唯一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一条重要国际性河流,其源头位于巍山县米鹿么村,被当地彝族称为“一条弯弯曲曲的父亲河流”。保护区位于红河发源地区域,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对保护国际河流红河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

4 效益评价

4.1 生态效益

4.1.1水源涵养

对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结果显示:大龙潭水库流域的汇水区全部位于保护区,保护区茂密的森林植被与大龙潭水库的蓄水和水质密切相关。大龙潭水库无地下暗流,也无地表河流汇入水库,主要靠降雨蓄水,补水形式为山涧水、雨水和裂隙水。保护区森林植被在大龙潭水库蓄水过程中起到“海绵体”的作用(图2)。

图2 南涧大龙潭水库降雨蓄水示意图Fig.2 Rainfall storage diagram of Dalongtan reservoir in Nanjian

从图2可以看出,首先,降雨时林冠对雨水有截留功能,减少雨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刷,其次,通过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吸收,将水逐步下渗到土壤中,对雨水进行贮存,再通过地下水补给水库蓄水;林下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收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及水土流失。另外,森林植被对天然降水中某些化学成分有吸收和溶滤作用,使天然降水中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有利于水库的水质保护。

4.1.2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是巨大的环境问题,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层变浅。保护区茂密的森林植被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森林平均每年能抑止泥沙、土壤30 t/hm2[5],由此推算,保护区森林每年保土2.73万t。

4.1.3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测定,郁闭度0.7以上的森林每年可释放氧气2.025 t/hm2,吸收二氧化碳2.805 t/hm2,降尘9.75 t/hm2[5]。由此推算,保护区森林每年释放氧气1 841.3 t,吸收二氧化碳2 550.6 t,降尘8 865.7 t。

4.1.4生态系统平衡和栖息地保存

保护区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的森林类型和完整的森林结构形成了不同的森林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被类型,为不同种类的植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保护区对保护区域性生物多样性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2 社会效益

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惠及社区的民生福址。通过对社区57户的入户调查,社区居民对建立保护区的支持和认可度达到100%,且支持、配合和主动参与保护区的保护。被调查户一致认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因大龙潭水库及周边的森林资源,才有了更蓝的天、更长的水、更清新的空气、更美丽的风景;有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周围农作物稳产高产,当地的农产品具备了有机生态食品的高附加值,增加了农户的收入。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

大龙潭水库位于保护区中部,是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周边地区居民及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水库年产水量276.77万m3,实际供水0.45万m3/d,供水人口2.83万人。因此,保护区对南涧县饮水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4.3 经济效益

保护区生态辐射效应明显,该区域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空气、土壤、水质非常适合有机农业生产,吸引了社会资本。2010年10月,云南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打造“无量药谷”产业。“无量药谷”毗邻保护区,位于保护区南部,总面积82 km2,以药材种植为主,并打造养生休闲旅游地。现已完成三七种植约700 hm2,依托森林、田园风光,建设百花村、云小筑、药谷山房等半山酒店,并对当地保留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改造,大力发展“无量药谷”旅游[6]。多年来,当地居民通过土地租赁、到公司打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改变了山村贫困面貌。

保护区周边有“无量药谷”产业建设,有大龙潭歌会和白沙营后山万亩大树杜鹃花海等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增多,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建客栈、开农家乐、售卖农产品,社区经济日趋繁荣。

5 结语

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森林植被、土壤和水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共同形成了保护区的“绿水青山”。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分析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的“绿水青山”就是周边居民的“金山银山”。在保护区的建设中,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留得住“绿水青山”,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也是保护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的永恒主题。

猜你喜欢
植被保护区水库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