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琼
“人是有惰性的”。无论多么勤勉的人,他都有懒惰的一面。一般来讲,懒惰是人类的共性,懒惰的程度与环境和心理密切相关,但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又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碰到一部分学生,他们天资不错,却因懒惰成性而荒废学业。因此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懒惰,最终战胜懒惰。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该从学生自身寻找原因。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做作业的目的没有理解到位,所以学习对学生而言是种负担,作业则成了老师给他们的任务。做作业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的思想在学生脑中形成以后,学生做作业就无法用心了。自然而然,做作业的效率跟作业的质量也无法提升。学生因为没有认识到读书是为了自己,所以对听课,对作业都不以为然,然后懒于应付。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要学习→做作业敷衍了事→成绩不好→不要学习。
其次,孩子的心理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总是说自己很忙,忙着赚钱,忙着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对于孩子的学习却不是很关心。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全由老师来管,家长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吃好穿好,于是在家里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这样的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了学习的惰性,他们会认为反正爸爸妈妈不会来管不会来检查,在家里就尽情玩好了,作业到学校再说。这样子日复一日,就养成了不及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第三,老师的管理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现在的孩子眼里,老师的话比家人的话更重要,即使在家里他们一个个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任性、顽皮,但在学校里都会有一些收敛。这不仅跟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关,还跟老师的管理有关。但是,作为老师有时候也免不了想偷懒。比如说,简单的作业批改、课文背诵等都交给学习组长。老师是乐得轻松了,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保证?
二、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的措施
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对时间还没有明确的观念,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就会拥有去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还会激发学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责任感。所以每次单元测试时,笔者都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本次成绩制定下次考试的进步目标,并适时给予表扬,效果还不错,笔者还会经常在集体会议上再现这些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爱严”结合,激发上进心。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批评可以使学生不因小小的进步就骄傲自满,又能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挫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使他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并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笔者每周都会找一名意志消沉的学生谈心,帮助他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帮助他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用语言、行动让学生时时感到老师是最贴心的人,有老师在,任何困难都不怕。
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只能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笔者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有些学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奋、无私、乐观,经过塑造培养,我相信这些学生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勇敢、正义、不怕困难的开拓者。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笔者经常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些人可以是伟人,比如:周恩来、霍金;也可以是我們身边的人,笔者经常让学生从班级里找自己学习的榜样或学习的对手,取长补短。就这样,在生活的点滴中使学生形成共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措施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懒惰,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