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卷入职场

2022-06-12 04:51何承波
南风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厂求职者职场

何承波

就算是疫情阴影下,准00后李佳宸找工作也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

4月份,他拿到了两份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一个做企划营销,一个是做运营。在杭州这样的城市,预期薪资1万多,“不算太差”。

背调也过了,两边HR都问他入职意向和时间。

尽管闲在家半年多,李佳宸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原因无它,在他眼里,这两家公司,背调不过关。

如今许多公司招牌都对应聘者做背景调查,不仅查工作履历、学历或者个人征信等,有的还查同事关系。

许多像李佳宸这样的00后求职者,也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反向背调雇主,看你风评如何,看你有无黑历史。

对于反向背调被广泛提及,李佳宸略感惊讶。“这个词起得毫无必要,正常求职者,都会仔细考察一下公司,只不过现在手段多了,做起来更容易。”

不过,他倒很希望,以后会出现专业的产品,帮求职者做背调。也许,当观念和技术同步进化,职场环境会有所改变。

眼下,他还在狂投简历。

李佳宸的经历并非个例,这是00后走进职场的一个缩影,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表达,更加追求平等。他们的到来,为职场带来新风。

雇主的背调,为什么没过关?

李佳宸是经过大量调查得出的结果。对于第一个做运营的offer,李佳宸查出了两个劝退点。在企业信息查询网站上,他查出这家公司有多起劳务争议的开庭公告,具体什么情况不明。

但进入裁判文书网一搜,他傻眼了。好几条民事裁定书显示,都是违法裁员,且拒不赔偿。其中有两例,似乎是恶意制造员工违纪的假象,以此解除劳动合同。

另一个劝退点,在某职场交流APP上,前员工的普遍反映是,无偿加班很严重,经常晚上10点才下班,周末也不放过。

李佳宸也不是不能接受加班,但两个信息一结合,他还是打了退堂鼓。

另一个企划营销的offer,看上去工资高、诱人。但他调查下来发现,情形其实复杂得多。

他通过微博,找到了一位员工,对方告诉他,公司氛围很好。加班也属于正常范围,能接受。

但他还是不放心。

各种企业信息查询APP查不到有什么司法纠纷,他在职场社区也问了,新老员工,各自说法不一。有的说工作氛围好,涨薪快,有的说老板的职场PUA很严重,有的是太内卷,员工为了业绩,各种背地里使坏,抢客户。

这些信息还不足以让李佳宸拉黑该企业。

接下来,唯一要考察的,就是企划营销这个岗位本身。这个词被HR描述得很高大上,但他最终以曲折的方式,找到了两位离职员工,正好都是从他所面试的部门离职。

他们坦诚地告诉李佳宸,做这份工作,压力都还算好的,毕竟工资在那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成就感。

基于此,李佳宸也果断选择了放弃。

目前,生活费还能独立半年,家里人也没有给压力,李佳宸还是不想将就。他的宗旨是,工作,应该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买基金还要一查再查呢,何况是针对个人的永久投资。”

谨慎背后,是血泪的教训。

去年12月,李佳宸刚从上一个火坑逃出来。

那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各类资讯服务。前期李佳宸还实习过,感受下来一切正常。

经济学毕业的他,入职后,被分到了刚成立的地产资讯组。

他很快发现,这份工作超出了他的认知和道德底线。

分管他的领导,带着他参加了不少地产行业的活动,一杯一杯地敬酒,跟对方要名片,加微信,说是混个脸熟。本不勝酒力的他,经常一次次往厕所跑,“吐得喉咙都快撕裂了”。

在领导的“洗脑”下,他原本也觉得,“年轻人,该见这样的世面。再说了,一般人,不一定有这种积累资源的机会”。

但偶次在涉及房企资金链的稿件分析中,领导提点他,得把情况写严重一点。不然,稿件不够有吸引力。

事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私下跟一位资历较深的老员工吐槽后,对方点醒了他,有些事情,不该知道的,先不要知道。

老员工说起了几年前被辞退的同事,也曾是领导重点培养的对象。据说收到了一家公司发来了律师函,称是敲诈勒索,被连夜辞退。领导怎么化解的,不清楚,但这事就此平息了下来。

李佳宸寻思着,“合着被人当枪使了?”

李佳宸拒绝了那篇文章的修改意见,之后,领导便冷落了他,带着另一位新员工去参加活动。

这不是李佳宸理想中的工作环境,最起码,它背离了自己的底线。

2021年12月初,他主动递交了辞职信。

事实上,回过头看,在某个职场APP上,就有前员工吐槽过:“如果事先略做调查,也不会跳进火坑里。”

李佳宸有些后悔,这之后,他对反向背调重视起来了。

今年正准备毕业的陈艺同,手握几个大厂offer,纠结于去字节跳动还是小米,抑或百度。

大厂比中小型企业更复杂,组织架构庞大,又分布各地。职场社区的评价,也只能当作参考,所以犹豫不下。

陈艺同是应聘技术岗,他希望去一个技术底蕴好的公司,同时又有相对平等开放的工作环境。以这种标准,他找了很多大厂内部员工,又花钱找了猎头来咨询。

但一番调研下来,他得出一个结论,大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很多员工都告诉他,大家一腔热血地闯进大厂,最后全做着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个人提升成了奢谈。

高压之下,可能还有复杂的职场潜规则,人人谨慎自危。衡量后,他还是选择了上海一家更具潜力的中型企业,他看中的,是那里平等的工作氛围。

在22岁的陈艺同看来,反向背调,并不是什么新趋势、新潮流。这个词之所以被媒体和网友大书特书,可能是因为,这一代人更注重自我与职场的关系。

“所以,求职时的主动性,会更高一些。”

所谓反向背调,最基础的手段,不过是找熟人打听打听内幕,或者上网查一查老板资料。

不过,“反向背调”的主要阵地也在形成。除了知乎、豆瓣等社区,不少求职APP都开通了公司点评的板块。类似大众点评的模式,一家公司风评的好坏,反映得很直观。

进阶一点的,是前文李佳宸这样,花钱开通了企业查询网站的会员。对其中的司法风险、投资链条进行详尽的分析,还根据裁判文书网,了解到一个公司最大的雷区。

或者也有陈艺同那样的,付费找专业人士咨询。

无论哪一种方法,求职者始终只能在这些外围信息打转。毕竟,背调是一个专业的技术活儿。个人的力量有限,对抗一个企业,更遑论挖出什么雷区或者内幕。

跳坑之前,没人能知道坑有多深。

也基于此,网友互助成为一种新趋势。一个个反背调神器开始流传网络。

比如,律师行业就流传了一份黑白名单,很多法律求职者和实习生根据亲身经历共同更新,上千人参与,囊括了众多城市,几十个典型律所。

登上黑名单的,除了工资低、加班多等原因,职场PUA、性骚扰等也是常见的上榜理由。

这份名单的参考意义并不大,但展现出一种网友反向背调的互助心态,至少,对雇主形成了一种牵制力。

去年秋招时,几位00后网友发起了“公司作息表”的在线协作实时更新文档,囊括了1300多家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而且相当细致,不同地区、岗位均有涵盖。把上下班时间、午晚餐时间、每周工作天数等,一一列出。

文档创建者表示,他们的目的,是让企业的工作时间更加透明化,为求职者“反选”公司时提供参考。

项目的作者是四个应届毕业生,年纪最小的生于2001年,都曾在互联网大厂技术岗实习,也拿到了多个大厂的意向书,处于选 offer 的状态。由于互联网企业加班盛行且毫无监管,大厂尤甚。他们认为,作为校招生,工作时间是选择 offer 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于是创建了这个项目。

上线不到3天,该文档浏览量就突破了10万。

“找工作,不盲投”,似乎已经成了00后一代年轻人的典型特征。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大多数00后年轻人会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他们理想中的职场,是什么样的。有了轮廓,求职过程中,他们会进行严格的筛选。

前程无忧发布了一份2022年年轻人求职行为观察报告,受访者群体以工作5年内为主,大多为应届毕业生或者准应届毕业生。调查结果提到,96.7%的受访者,会提前调查公司。

73%的人,会因为公司风评,拒绝offer。

當然,求职前提前了解公司,这是人之常情。一位广州的猎头告诉南风窗记者,所谓反向背调,只是一个网络热词。按理来说,也不是00后独有的特征。

在他看来,根据网络信息背调,本身也不太靠谱,舆论不一定代表真相。年轻求职者最有效的“背调”方式,还是去实习,亲身体验和观察,才知道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

但根据他10年来的实际经验,年轻一代,或者说接近00后的这一批求职者,的确更张扬自己的个性。

反向背调,其实是针对“背调”的一种反叛。

公司可以背调个人,而且有的公司很强硬,不同意背调的,一律不要。有些公司,背调也可能逾了边界,有侵犯隐私之嫌疑,比如调查你和同事的关系。

基于此,熟谙网络之道的年轻人,也选择反其道而行之。你背调我,我也背调你。

35岁的刘宁,是上海某大型企业的HR,在她看来,职业规划上反向背调,只能作为实践之外的辅助手段。

反向背调之所以成为一种“显学”,是观念发生了变化。

她最直观的经验是,现在的求职者,会问得更加细致、详尽,而不是以前那样,话语主导权在面试官这一边。

“以往的求职者自然也各种打听,但都是试探性的,不像现在这样,问得那么有备而来,问得那么理所当然。”

即刻社区有一位面试官,分享了面试00后女生的故事—

她进门就把包往桌子上一丢,用手挽了挽头发,轻松地说了句:“不好意思,来晚了,我们可以开始了。”

气场,直接压倒面试官。

后面她还说:“我对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长最关心,建议你重点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猜你喜欢
大厂求职者职场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IS COMPREHENSIBLE INPUT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