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乙鑫
“优秀的校长必定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且能将之落地的人。”这是朱其英经过二十多年教育历程、走过多所学校之后总结出来的。来到重庆市沙坪坝小学(以下简称沙小)不久后,这句话也成为她的座右铭,驱使着她在最短的时间规划切合学校发展前景的路径,也沉在队伍中落实每一个细节。热情、干练,这些重庆人特有的性格,在她的身上显露无遗。
GOOD TEACHER
朱其英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委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沙坪坝区学科带头人、十佳校级干部。领衔主编《树人小学价值教育队会课程》获评重庆市首批“立德树人”示范项目,《树人学子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获评2018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小先锋诞生记》分批入队改革经验文章在《中国共青团》杂志刊载。
“教育是一个需要‘慢下来的过程,就像春耕秋收,需要讲究正确的周期时令,拔苗助长总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朱其英说,教育得慢,但校长却不能慢,要时刻走在队伍前面,走在时代前面,个人成长也要走在教师前面。朱其英眼中的校长就如一个犁地人,因为只有锄头落到实处,才能把种子播下去。
三“顾”沙小
仿佛缘分的驱使,在2021年7月,朱其英以校长的身份,再一次回到沙小这个自己教育梦想开始的地方。在她二十余年的教育历程里,这已然是她第三次与沙小邂逅。她感慨道:“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教师,到现在成为沙小校长,可以说沙小见证着我每一个时期的成长。”
教育生涯的第一个十年,朱其英与机遇并行。入职的第三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沙小在区域率先探索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2003年开始打造,在2006年已经开创涵盖人文、体育、艺术等领域的70余门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向度。时任沙小校长李世伦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实干精神,在朱其英心中画下了第一幅“好校长”的画像。而新的改革也需要新的管理班子,通过2002年沙小中层干部的竞聘,仅仅工作四年的朱其英便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沙小历史上第一位科研室主任。
朱其英第一次离开沙小,是在2008年。之后的三年时间,从区委宣传部,到沙区儿童艺术学校,再到教委党办,朱其英多次调岗,最终又回到了沙小。与初来沙小时的稚嫩不同,三年里,朱其英看到了不同团队的运作理念和模式,结识了更多优秀的学者与教育人,尤其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让她学会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学校教育。三年是挑战,更多的也是成长,是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
2011年,又一个完整的十年,朱其英调任树人小学担任党委书记。经历了三年频繁的岗位切换,她迫切地想要静下来,将前十三年的经验沉淀。在树人小学的十年,她潜心笃行,将自己的经验融于学校的党建与德育工作,打造了具有树人特色的“焕志百年,树人一生”的党建品牌,积极探索“树人学子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树人小学‘五好家庭创建”等家校协同育人路径,努力构建以“价值教育主题队会课程”为核心的思政课程,在高起点上再创卓越成效。
聊到在树人小学的经历时,朱其英尤其提到杨志渭校长对自己的影响。她说:“杨校长一直以来秉持着‘百年树人,立己达人的教育思想,追寻个别化教育,在教育细节中去体现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杨校长经常讲,是小草就让他绿地,是大树就让他参天。这体现了一个教育人对于每一个‘具体个人的成长关怀。”杨校长对于教育的理想主义情怀,在朱其英心里画下了第二幅“好校长”的画像。
2021年,第三次回到沙小,亲切又陌生。亲切在于自己近一半的教育生涯都在这里度过,陌生又在于这是自己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回来。朱其英将自己第四个阶段称为“重构”,如何在沙小成熟的课程架构上做新的探索,如何让学校已有的特色更鲜明,如何在“双减”下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这些都是她亟待思考的问题。重构,不仅是对学校制度的优化,也是个人治校理念的重新构筑。
奠定学力,奠基人生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孩子的教育缺少了家长的参与,那一定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树人小学担任党委书记期间,朱其英用两年的时间调研筹备,完成了《树人学子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德育手册,罗列了小学六年家长要带着孩子完成的50件事:滑一场雪、攀一次岩、做一次义工……第一阶段每个家庭单独完成,第二阶段便鼓励3~5个家庭结伴同行,到了第三阶段,引导学生体验“策划—实施—反思”这个完整的教育流程……通过这样的手册,将孩子们的课堂从确定的教室搬到不确定的自然与社会,让世界成为教材。在2018年,《树人学子6年间要完成的50件事》获评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
在沙小,“你好,寒暑假”的德育實践课程与“50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假期里,沙小的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亲游亲历,感知成长。有的孩子走进革命景区,倾听历史背后的动人故事;有的孩子“打卡”食品工业园,探寻家乡美食的制作过程;有的孩子甚至当起了小主播,有模有样地直播带货。假期德育课程的开展,让孩子的假期不再是散漫地玩耍或是繁重的课外补习,让家长真正关注到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开学伊始,孩子们将自己在寒假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带上舞台,编排成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进行展示,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朱其英告诉我们,这只是沙小课程体系的缩影。沙小以“奠定学力,奠基人生”为办学理念,这里的“学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互惠力。为此沙小开设了“小先生”系列课堂,包括小先生学科自修课、小先生同伴互助课、小先生师生对话课、小先生亲子研讨课。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最终将学生培养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为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基。
真“减”也真“提”
“‘双减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减需要真减,‘提也需要真提,做不到‘双减背后的提质、提效,那‘减就意味着倒退。”朱其英说道。所以,沙小在“双减”过程中科学谋划、快速行动的同时,也提出沙小内部“双提”的工作目标——“一提课堂教学效率,二提作业设计质量”,抓实“教、学、练、评”四大关键环节,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含金量。6BA07EBA-C4D7-40E9-A6D6-08D9720AF33F
提高课堂效率从哪里下手?朱其英认为,一位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上师生朝哪里走,以及能走多远。因此朱其英带领老师刀刃向内,在备课环节花大力气,聚焦教学目标变革。自2021年9月起,以提高教师教材解读能力为起点,全学科教师一边行课一边修订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逐步从初级认知走向高阶能力。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同步设计评价目标,在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之前,就要思考如何开展评价,促使教师将学习结果“视觉化”,打通教学目标和作业设计关节,促使二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沙小的作业设计有三条要求:一是围绕教学目标;二是确保30分钟左右完成;三是有阶段分层,让学生有挑战尝试的机会。每学期,学校以精备课常态练兵活动为契机,开展“1+1”种子课例研究,即展示课增加出示一条高阶能力目标设计,以及开展一次班级试讲时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将过去习以为常的作业转向更加科学、更加立体的学生作业,由常见的听说读写算的课内作业类型,不断丰富为课内课外联动的探究作业、实践作业、跨学科作业、长作业等综合化的作业形式。
“沙小的‘双减双提工作开展得究竟如何,我们将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与家长。”朱其英讲道,“每学期一次,我们请学生和家长就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网络无记名评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营造开放、民主、务实、包容的办学氛围。”
同时,学校坚持校长是教学研究第一责任人的管理理念,引导建立“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并不断反思改进”的专业修炼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三学”教研体系,即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研究学科,要求日常教研活动从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和开展。“日常教研中,研究学生、研究学习是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但是优质的教学一定是学生、学习、学科三个维度同时被关照、同时发力的结果。”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朱其英表示,“双减双提”的真正实现,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设计作业,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为了实现教师的减负,朱其英将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的时间减少一半,实行弹性下班制,在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每个月为教师提供两次半天的“双减假”,同时为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早餐,用实际行动同步减轻教师负担,让教育有温度。
“将先进的理念落地”,这是作为实践派的朱其英最真实的工作写照。她始终坚信,教育办得如何,不是靠校长说出來的,而是在学生脸上、在家长口中、在教师心里。虽然来到沙小的时间并不长,朱其英对沙小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她邀请我们一年后再到沙小做客,再来看看沙小新的风景。6BA07EBA-C4D7-40E9-A6D6-08D9720AF3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