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高校排球教学中方式单一、氛围枯燥问题,破除单向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性弱化困境,提升教学针对性、适配性和全面性,文章综合调用文献法、案例法展开分析,简要总结高校排球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归纳可行的发展、优化措施及策略,提出了塑造校园排球文化、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引入多元赛事案例、开展模拟比赛教学、重视战术意识训练等系列举措。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体育训练
前言:排球运动是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诞生于1895年的美国马塞诸塞州,后期经不断的发展、充实,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竞赛规则体系和技术体系,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排球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体能体质,响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强烈号召。从排球课程开设现状来看,学生兴趣薄弱、基础技能匮乏、教学手段单一、针对性、直观性较差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亟需进行探讨改进。
一、高校排球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一)校园氛围欠缺,排球文化单薄
文化氛围具有良好的隐性教育价值,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渗透,挖掘、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可以极大减轻课堂显性教育负担,防止教育出现断层化、孤岛化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建构、主动接受奠定基础。但现有的高校教学活动中,“排球文化”显然还未成型,校园整体氛围较为单薄,场所狭窄、设施陈旧,与排球相关的赛事活动也极为少见,学生对排球运动大多知之甚少,参与和学习的兴致不高,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不够直观,理解难度较大
排球运动具有较长的发展、演变历史,现阶段采用的技术套路、规则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和系统,其中涉及的动作细节、规范也较为多样,仅依靠苍白、机械的口头表述很难促成理解、内化,因此排球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图示法、示范法等进行直观呈现。但该种思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变通能力较差,示范环节无视教学内容适用性,统一采用完全示范方法,导致很多细节性要领传达模糊,教学直观性下降,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和掌握。
(三)模式手段单一,主体地位弱化
排球是典型的体育类、操作类项目学科,与传统的理论性学科知识不同,其内化、吸收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探索和反复训练,整个过程较为辛苦、漫长,需要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和浓厚的学科兴趣做支撑。但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采取的方法十分单一、枯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看、练习是唯一方式,学生在建构过程中没有主动的思考与探究,把握效果很难保证,“边学边忘”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此以往还容易损伤学生积极性,进一步削弱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最终形成教学方向上的“恶性循环”。
(四)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兴趣匮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在学习动机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能够有效消除学生排斥、抵触心理,提升其思维活跃度和参与热情,帮助其更好地克服学习训练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对于体育教学项目来说,模拟赛事是最好的兴趣培养渠道,学生可以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建立起积极的协作配合意识,并自觉调动所学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但现有的排球教学活动中,对于该种方式的应用力度显然不够,课堂仍旧采用传统、老套的手段模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给教学成效的优化带来较大阻力。
(五)内容安排欠妥,技能战术失衡
技能、战术是排球运动中一对重要的“矛盾体”,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可以帮助训练者更好地掌握排球运动精髓,把握排球赛场先机,教学环节应当做好均衡和协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排球运动“脑体并用”的内在魅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但现有的排球教学课程中,重技术、轻战术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学生缺乏主动设计、应用战术的意识,在模拟比赛教学中没有表现出主动沟通、主动交互的意愿,进攻配合性极差,往往是一人主攻、多人观望,相应的攻防意识转换速度也极为缓慢。
(六)缺乏针对教学,错误纠正困难
排球运动中对动作连贯性、姿态规范性有着较高要求,要领把控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姿势、动作错误问题,以排球正面扣球为例,学生经常会出现助跑、起跳衔接不顺畅的问题,在起跳点的选择上也频频出现误差,最终导致击球点偏离等情况,部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出现了击球手法错误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在思维习惯、排球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犯错误也是各有不同,需要针对性的纠正和讲解,但现有教学中课堂进度紧张、教学资源有限,很难满足该种需求,制约了教学效能的发挥。
二、高校排球教学发展路径及策略探究
(一)塑造校园排球文化,开辟专项社团组织
高校排球教育教学中,要借鉴好、运用好隐性教育资源的功能优势,通过多种渠道的努力塑造优质校园排球文化,提高学生基础排球技能和意识。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立足校园功能布局情况、排球场地需求情况等,作出导向性的分析和规划,确保室内、室外排球运动场地空间开阔、功能完善,为学生排球技能训练提供帮助。还可以组织开办校园排球比赛,严格把控竞赛机制、规则设计细节,保证竞赛流程的公开性、公正性,激活学生参与热情,营造浓厚、优质的排球文化氛围。
此外,高校学生精力旺盛、涉獵广泛,对新兴事物有着浓烈的探索欲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会积极参与社团、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塑造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调动多方力量成立专项的排球协会、活动社团、俱乐部等,以这些组织为依托,定期举办排球知识讲座、排球主题演出等[1]。邀请专业排球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解疑答惑,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契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排球运动的内在魅力。现代网络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覆盖率一度突破70%的关卡,校园排球文化建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宣传、扩散女排精神、排球文化等,为学生排球兴趣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灵活运用示范教学,降低动作理解难度34C84207-3508-4618-AA3B-6243FD3DCEFF
作为球类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排球项目集美感、力量、速度于一体,观赏、研究价值极高,这种特性对学生姿态、动作细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学生技能基础较为薄弱,很难通过抽象化的讲授方式实现知识内化、吸收。基于此,教学环节要着力提高动作细节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运用示范教学方法,降低理解和迁移运用难度。可用的示范方法非常多样,比如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前者适用于连贯要求较高的动作套路中,比如发球、接球,后者则适用于细节展示,可以使学生清晰感知动作呈现方法,把握传球、接球手型、发力方式、击球点等问题,此外还有定格示范法、对比示范法等,多用于重点技能、易错点技能的教学当中。
示范过程中还应着力把控动作正确性、优美性,要尽量提升动作舒展性,用轻松、自然的体态征服学生,激活学生参与模仿的热情,内容设计上要突出重点,配合凝练、精准的话语表述明确要领。比如正面垫球时,训练者的两手应当是重叠、互握的,掌根部位务必要靠拢,拇指平行向前,同时重点强调手腕下压、手臂伸直等易错点,击球部位应当在腹前一臂左右的距离,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角度。示范操作的位置、方向也要合理控制,根据队形情况、技术特点等选择适宜的观看方式,单次示范内容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加重学生负担,损伤其积极性。
(三)引入多元赛事案例,主动剖析发现不足
排球运动综合性、复杂性特征较为显著,实战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单个技巧应用的规范性、完整性,还要重视动作连贯度、接传球方向、场地范围、协作情况等,这对训练者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高校排球课堂上仅通过零散、机械的训练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有可能造成重技巧,轻意识、轻规则的情况,刻板的理论教学也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基于此,实践环节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借助形式多样、风格多元的排球赛事案例辅助规则认知和意识培育。注意案例的呈现务必要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观察、主动探究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案例中发掘优势,对比不足,更好地指导排球学习与训练。
近年来我国屡次成功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以排球为代表的现代体育项目也被广泛推崇和普及,相关赛事更是数不胜数,案例选取时要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尽可能保证其真实性、典型性,内容应当与排球课程相贴近,与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方向相吻合,且赛事类型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准、范围,用学生熟知的人物、竞赛激发学生观看兴趣,比如排球战术教学中,可以截取中国女排超级联赛段落视频[2],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观看和思考,并根据视频内容总结涉及到的战术点,以此为依托打开实战思路,提升技能迁移运用能力。
(四)开展模拟比赛教学,激活学生主观兴趣
模拟比赛教学是现代体育教学系统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突破了传统单向教学的束缚,要求学生综合调用所学技能,全身心投入团队协作、配合过程中,竞赛所带来的激烈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好胜心与潜力,赛事训练特殊性还能为学生主观兴趣、自信心、抗挫能力的培养提供助力。竞赛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于排球教学内容,与正式赛事规划目标区分开来,明确比赛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选拔,而是要使学生内化所学、深化理解。基于此,比赛前应当对班级学生展开细致、全面的调查,观察学生发球、垫球等操作是否合格、规范,结合分析成果科学分组,避免组间能力差别过大打击学生自信。
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则要扮演好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细致讲解竞赛规则与注意事项,优化器材布置、活动线路设计等,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过程中悉心观察学生动作姿势,并做好跟踪记录。比赛结束后则要依据秩序、规则内容准确评分,并做好复盘与动作纠正工作。可用的竞赛活动非常多样,比如“圈内自由垫球比赛”,旨在巩固学生垫球技能、提升手部动作稳定性,可以在场地中画若干个直径为2m左右的圆圈,计算学生单次连续垫球总数,类似的活动还有“对墙垫球比赛”、“垫球接力比赛”等[3],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后,还可以举办“实战对抗赛”等难度更高的项目活动。
(五)重视战术意识训练,筑牢团队协作精神
战术意识在排球竞赛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用,主要解决“怎样打”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组合、运用及团队协作、配合等要素,场上运动员需要综合场地情况、实时局势等作出快速、精准地判断,并据此形成全局性规划安排,通过合理的技术、战术赢得主动权。战术的运用使得排球竞赛局势更加变幻莫测,增加了激烈感与观赏性,同时也彰显出了排球运动体脑并用的独特魅力。高校教学中务必要重视战术训练问题,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筑牢学生团队协作、掌控协调的意识。落实环节要着重加强专项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熟悉运动规律,了解战术应用的生理、心理要求,逐步形成完善的智力结构。
具体来讲,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单一、固化的发球方法,正确认知发球作为进攻起始点的地位,在正面上手、下手发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飘球攻击性,有机融合大力发球、跳发球等动作。需要注意这些动作的技能训练问题,其中部分方法攻击性虽然有所提升,但应用难度也相对较大,要做好要领对比分析,比如正面上手飘球时,手腕应当是稍微后仰的,五指并拢正面迎球,击球点放置在掌根平面击球的后中下部[4],与球体接触的瞬间,要保持手型固定,且突然、短促发力,最大限度提升成功率。除发球设计外,还应提高学生对各种发球性能、落点的预测、使用能力,将到位率作为教学中重要的衡量指标,进攻配合要得当,攻防意识转换要迅速。
(六)融合现代教学技术,规避动作应用误区
排球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论理解有误、动作控制不严造成的错误非常多样,课堂时间、教学资源有限,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感知能力又较为薄弱,错误动作反复训练,反而加重了纠正教学的负担,基于此,完全可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线上资源投放等方式实现再现教学,巩固正确理论与动作,规避应用易错点和误区、盲区。在诸多方式手段中,微课篇幅短小精悍、画面生动立体,最能够突出重难点、易错点,保证教学针对性,教师可以借助高分辨率摄影机,对示范动作进行录制捕捉,配合细致讲解形成完善的微课资源,通过网络渠道共享给班级学生。注意示范内容选取、设计应当具有代表性,最好是学生易错、常错的动作。
学生拿到微课视频后,先通篇观看,然后对照镜子练习观察出入之处,对易错的部位可以进行慢放、重放,以此提升训练针对性。这种微课教学法并不占用课堂时间,且具有可再现、复制成本低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资源紧张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网络平台布置视频拍摄作业,学生将发球、垫球等动作拍摄下来传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观看发现动作误区,并给予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单个动作错误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指导时要分清主次,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开展指导实践,比如正面扣球起跳衔接不连贯问题,可以通过徒手二步助跑法的反复训练,逐步延伸到带球助跑,起跳时机选择不当问题,则可以通过反复的案例观察、教师实时性的口语提示来解决优化[5]。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排球课程裨益良多,能够显著提高学生体能体质,辅助人格教育、素质培养,实践环节要正视该课程价值功能,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专项社团组织的成立营造浓厚校园氛围,借助示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比赛教学法等激活学生主观兴趣,同时给予战术训练更多关注,着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抗压适应能力等,适当引入现代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录制、慢放重放等方式規避动作误区,提升教学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一兵.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100-102.
[2]王尚廷,李雯.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8):86+88.
[3]何茂玉.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发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51-52.
[4]关永康.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3):152+154.
[5]戚进冲.高校排球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134+137.
作者简介:段雨晴(1990-02),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34C84207-3508-4618-AA3B-6243FD3DC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