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历程中劳模精神的历史发展、时代价值及其传承路径

2022-06-11 06:47姚奎栋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模精神建党百年时代价值

姚奎栋

摘要:以阐述劳模精神的历史演变为出发点,聚焦于不同时期劳模精神特质和时代内涵,剖析了劳模精神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传承路径,即劳模精神具有双重属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是推动时代进步,激发人民群众昂扬斗志的关键部分和重要外力,在实践中应三位一体发挥劳模精神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建党百年;劳模精神;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2)03-074-05

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立项课题野新时代劳模精神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冶渊2022lslwzzkt-045冤。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進与劳动者素质提升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研究建党百年历程中劳模精神的历史发展和时代价值时,首要是将劳模精神放在中国历史中去研究,进而讨论劳模精神在建党百年来的发展,这是一个追根溯源的过程。劳模精神源自各时代背景下优秀劳动模范身上所凝聚的共有的优秀品质。时代更迭下,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劳动特点发生变化,各时期劳模精神孕育的内涵也不断变化。

一、劳模精神的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劳模精神经历了由初期的“献身革命、革命+拼命、苦干+巧干、经验+创新”,到“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敢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一心、爱岗敬业、多干实干”,直至新时期的“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1]、创造价值、与时俱进”,劳模精神内涵不断被时代发展和劳动实践所充实和深化,一直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推陈出新、螺旋上升。广大劳动模范用双手铸造的劳模精神,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他们是时代的象征,是人民的先锋,也是国家的榜样。他们风雨无阻、不惧艰苦、自强不息、执着奋斗,创造了属于他们也属于国家的荣誉,吸引了一大批劳动者跟随他们的脚步,以饱满的热情与坚毅的精神投入到祖国各行各业建设中,争当劳动模范,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如同珍珠一般,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系列跨越时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优秀榜样。各时期的劳模精神激励着劳动者们为祖国建设与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劳模精神

劳模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抗战时期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内,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劳模精神不断发展成熟,上到国家下到乡镇,劳模精神蔚然成风。劳模精神是对于来自中国各族人民的广大劳动者们共同的精神指导与行动指南,是工人阶级领跑精神的优秀代表。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辛勤劳动,为革命奉献自我,产生了一大批为革命作出了巨大奉献的模范人物,如李秀莲、马恒昌等。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劳动模范,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体现了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气概、为革命奋斗的吃苦耐劳、为革命不断发展前进的主心骨精神。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的发展与表彰制度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表彰制度放大了劳模精神的宣传力度与影响范围。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劳动模范受到表彰,以及越来越多的劳动模范涌现,激励着工人阶级奋斗向前。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作为人民群众的学习对象,如孟泰、郝建秀等。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在国民经济不景气和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不惧困难、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突破了一重又一重壁垒难关,在种种困难下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真正让劳模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劳模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劳模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在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7年,国家大力选树工业交通、基本建设、金融贸易、教育、卫生、科研等领域的劳动模范,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提供社会转型期的榜样,这些劳动模范为当时广大劳动者展现了实现个人发展和推动国家建设的方向与路径。当时人民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尊重脑力劳动、善于反思和再认识,在劳动生活中认识到自主创新和多元价值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脚踏实地谋求发展,此时的劳模精神侧重于多元选择和不惧失败的反复尝试,不断创新,突破自己,进一步丰富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劳模精神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伴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个时期劳动方式已经由最为基础的体力劳动逐步向脑力劳动过渡,科技的革新和革命也在逐步深入,劳动模范更加侧重对科学发展的领跑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劳模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进一步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也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体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表现出创新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等特点。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广大劳动者更看重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流,学习和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显著特征,此时的劳模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

在当今社会,劳模精神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是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强大着力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劳模精神越发彰显其丰厚的时代价值。

二、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主导的独特的价值标杆、行为楷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高尚行为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风尚和人民追求的一种具体表现。劳模精神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民族性而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

劳模精神的传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随社会要求和目标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每个时代都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模范,反映着当时时代背景下劳模精神的变化,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孜孜以求的崇高品质。劳模精神体现了劳动价值和时代导向。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内涵的劳模精神[2],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先进群体的精神实质,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3]。劳动教育是解决价值危机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劳模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在新时期,通过挖掘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能够更好地发挥劳模精神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經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劳模精神是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来源,对于培育良好的社会劳动风尚具有重要意义。一百年来,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人民毅然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了国家的一切建设事业,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不畏环境险恶,条件简陋,以脚踏实地的拼搏和努力,铺就了祖国前进的台阶,一位位劳模典型代表的事迹深深打动着国人,给祖国建设和强大增添了新的力量。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理论价值

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文化映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要素,它有着劳动模范积极向上、兢兢业业的劳动态度,杰出的劳动创造等内在实质,它是党和国家倡导的劳动价值理念之一,也是解决劳动教育价值危机问题的精神动力之一。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劳模精神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政治建设来看,它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期,劳模精神的理论价值进一步体现在它是推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攻坚克难、争当先锋的蓬勃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差异性与统一性。其中劳模精神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劳模精神具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劳模精神的展现随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统一性体现在无论何种时代背景下,劳模精神都是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诞生的精神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劳动模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在引领其他劳动者不断前进,奋勇向前。因此,劳模精神是鼓励中国广大人民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争做先锋、勇于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劳模精神相较于以往更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但自始至终劳模精神的精神内核都始终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劳模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集中体现是让人人都参与劳动、人人都乐于劳动、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而建立公平、公开的劳动模范评选机制,不仅是给予人民当选劳动模范的平台与机会,也是让人们认识、熟悉劳动模范,让劳动模范有归属感,让人民群众有认同感,从而形成从人民中评选模范,以模范带动人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新时代劳模精神实践价值

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中国要在新发展阶段站稳脚跟,更需要全体党员、各族人民联合起来,脚踏实地、追随中国劳动模范的步伐,共同传承与弘扬劳模精神,展现劳模精神时代风采,从而以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激励广大劳动者学习与传承,进一步创造深爱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以此来鼓励广大劳动者,引导广大人民同心协力、再攀高峰,一同做祖国发展道路上的建设先锋与开拓先锋。

三、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传承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中,每个时代的劳模精神都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劳模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其评选出的劳动模范不仅是时代背景下的优秀人才,也是劳模精神内涵的具体体现。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往往他们身上都汇聚着那个时代人民群众最期盼的生活向往和最敬仰的崇高品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劳动模范始终是人民追求的榜样,劳模精神都在朝着满足时代要求与人民幸福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各个时期劳动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历史传承

劳模精神是领导人们进行生产,解决各种生产问题的中坚力量,也是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先进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象化表述。劳模精神依托于劳动模范而存在,劳动模范作为劳模精神的载体,是劳模精神的宣传者与传播者。劳模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历史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精神动力。而在具体时代背景下,劳动模范的作用在于引导社会各阶层劳动者向榜样看齐;在于共同创造一个具有开拓性和创新精神的工作环境;在于用目前的角度去评判,在实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夯实劳动成果,是对劳动人民勇挑重担、投身生产、无私奉献的生动总结[5],是新时代劳模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造福社会的决心。劳模精神的传承,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需要每个人都找准自己在弘扬劳模精神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劳模精神深深融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促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良好风气的形成,让劳模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纳的优秀精神品质。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科学论断,而在这催人奋进的新时代,建设伟业更需要劳模精神。这是党中央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扬劳模精神的论述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这需要我们将劳模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6]。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协调的音符,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美好生活;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财富,也只有劳动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梦想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靠人去实现的,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梦想成真。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科学劳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劳模精神的支撑与保障,更离不开它的具体化。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劳模是崇高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楷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社会形成了以劳模精神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内涵,二者又有着不同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在传统的工业时期,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低,只注重产品的外观以及功能等方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在互联网时期,提倡的是创造精神、个性化创新,而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正由于一代又一代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而劳模精神,其成长过程也是这样,它们都是在弘扬中不断进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为此,传承弘扬劳模精神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二)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文化传承

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要通过发展才能实现,发展要求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创新,生产力解放恰恰是通过劳动实现。因此,劳动者作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阶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所在。劳动不仅是人们获得生活条件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劳动是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源泉,也是增进人民幸福的基础。新时代赋予劳模精神更加沉甸甸的使命和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自于广大人民的自信,更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工人阶级作为主要的社会群体,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和文化自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越来越多的工匠、能手不断涌现出来,才能更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整体技能水平,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每一位劳动者由衷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自信心都凝结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劳模精神中体现出来的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劳动姿态与劳动能力,强烈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劳动模范的成长经历也充分证明了劳模精神对促进我国尖端科技与先进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更多的劳模精神作为支撑。劳模精神是推动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

(三)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价值传承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生活。劳模精神是价值引领,它源于劳动人民,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引领社会价值风向,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解放理论中汲取营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劳模精神的内涵。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满足人民需求,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7],与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劳模精神作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现实的参与者,它通过自身的力量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劳模精神发挥应有功能,必须毫不动摇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使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劳模、认识劳模,真正使整个社会“诚实劳动和勤勉工作成为一种时尚”,使劳模精神贯穿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工作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我们必须弘扬劳模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养成善学习、勤思考、学道德、学智慧、用本领的习惯,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表现出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奋发的勇气和蓬勃的生机,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始终关注着行业、领域前沿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态势,刻苦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做主人翁,在新征程上奋发作为。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原则,贯彻落实各项劳模政策,切实有效地维护劳模地位,提高劳模待遇,争当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初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共产党亘古如斯的追求。回顾往昔,在党的发展史中有多少劳模典范栉风沐雨,以启山林;有多少英雄儿女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广大劳动模范把国家富强作为自己的追求,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毕生的理想,他们用艰苦奋斗创造了今日的科技奇迹和社会飞跃,他们用无尽的汗水孕育了一个新时代,他们用工匠精神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伟大局面。时代赋予我们需要传承的使命,给予我们需要担当的责任。我们要在爱岗敬业中勇当先锋,要在艰苦奋斗中勇于创新,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发展,形成新一代的榜样力量,让劳模精神赓续前行、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强化劳模精神的传承路径,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赵亮亮.关于进一步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7(3):23-29.

[2]徐晓阳.以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J].人民论坛,2022(3):104-106.

[3]汪鸿雁.引导青年做爱国奉献的新时代奋斗者[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0):33.

[4]赵金岗.劳模引领示范与人才培养作用机制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373-374.

[5]夏一璞.论劳模精神的文化传承与时代内涵[J].观察与思考,2022(2):57-63.

[6]杨顺杰.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会落地生根[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6):151-152.

[7]田鹏颖,王圆圆.论劳模精神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大学学报,2018,20(5):520-526.

责任编辑:桂峰兰

猜你喜欢
劳模精神建党百年时代价值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建党百年”主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线上免费开放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谈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浅析企业如何弘扬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