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寿山石的“在地文化”艺术

2022-06-11 03:27苏建华
天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圆雕寿山寿山石

苏建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在广阔无垠的中华大地,基于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民俗风情、资源情况等,孕育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闽都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为彰显福州区域的特色文化内涵,讲好福州故事,特将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极具特色的四大文化归为福州品牌文化。

寿山石文化作为其中唯一的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韵味,将天然美与艺术美融会贯通,作为福州市在地文化元素,寿山石文化需从继承传统走向创新发展。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更应保持初心,找寻在地文化的认同,方可促进技艺的传承与回归。

“石不能语最可人。”雕刻家们充分利用寿山石丰富的色泽与纹理,将理念和情感倾注于石,让作品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去品读、去联想、去思考。极富立体感的圆雕技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础的技法,同时还是“东门派”代表技法。南朝至今,刻制人物、动物基本都以圆雕为主,从上、下、左、右来看,作品的形态都是立体且逼真的。圆雕技法的表现手法是极为精简、干练的,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大方。“东门派”的传人在传承圆雕技法的同时,不断完善、超越它。鼻祖林谦培多受杨玉璇的影响,圆雕作品多以观音、弥勒等为题材,同时也将何朝宗的瓷雕技法融入其中,其雕刻的人物造像注重传神,整体形象偏丰腴,衣纹处的用刀也十分讲究,似有随风舞动之感。

《龙震一方》 苏建华/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法的提升,镂空雕、链雕、浮雕等技法逐渐浮出水面,将几种技法融会贯通可以让作品在内容的表达上更加丰富。雕刻题材也打破单一的人物题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雕刻家还是多以圆雕创作人物,喜欢根据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来创作,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剖析和重塑人物形象。为让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开始有了瓜果、山水、动物等题材。从《猪崽满圈》中,我们可以欣赏冯久和大师炉火纯青的圆雕技法,感受到猪群的和谐以及农家生活的兴旺发达;从《海底世界》可以看到林亨云大师对鱼群自由自在的解读,怡然自得的场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甚是羡慕。

寿山石刻不仅有大型的寿山石雕作品,还有便于携带的印钮。印钮,也称为“印鼻”,自秦汉时期便开始流通使用,只是在当时有品级之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且形式单一,多为龟钮、螭钮。钮雕的诞生让原本朴实无华的印章更具美感,但是它仍属于圆雕的范畴,只是略有不同。

首先是作品物象的大小,由于钮雕只是起到装饰作用、雕刻在印章上部的钮饰,而印章体积较小,通常都在10 厘米以下,所以间接地改变着物象的大小;其次,印章规模较小,使得作品不能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只可表现出上半部分;最后便是题材,钮雕的形式多为龙、凤、貔貅、麒麟、龟、螭虎等古兽类,由此也被称为“兽钮”。古兽作为传统元素,之所以谓“古”,源于其大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比如饕餮,在神话故事里是一种神秘且贪婪、贪吃的凶恶之兽,因其狰狞、威严的造型,常被作为青铜器的代表性符号,并以此来凸显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如貔貅,也是古书中记载的瑞兽,模样也呈凶狠样。人们将其作为开运、辟邪、镇宅、招财进宝等的祥瑞之兽。

寿山石精品中除传统的瓜果、人物题材以外,也将传统的思想融入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弥勒、观音、罗汉等题材,就连矿洞和石种都随处可寻传统思想的踪迹,比如“和尚洞”“尼姑寮”“寺坪石”等。福州留有“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之说。

在进行雕刻时,雕刻者需要与石头进行“对话”,做到“因材施艺,因石赋形”。将自己的想法与原石进行“沟通”,最大程度地保持原石本身的形状、色彩等,这与传统思想中的“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相一致。寿山石与其他类玉石不同,其硬度相对低,“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使得寿山石很早就被作为雕刻材料。当然,寿山石文化能够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垂青,也缘于其脂润的质地、斑斓的色彩、分明的色界。这些特质都是雕刻者首先要考虑的,也是收藏家在鉴赏时所追求的“天趣”,恰有一种寻觅天道机趣的圆融纯美的意境。曾经有人问大师:“寿山石怎么雕刻最美?”大师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不刻最美。”的确,一块完美无瑕的寿山石,其质地晶莹、造型完美、色彩艳丽,哪里忍心轻易下刀呢。

寿山石自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为印材,便登上了大雅之堂,开始将石与文结合,许多文人雅士寄情于石,借此机会修养身心,将中庸清高、百折不挠的气质体现到寿山石中。

要想打响寿山石文化品牌,光有精品创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宣讲的平台。为打造寿山石文化品牌,弘扬石文化,保护石资源,晋安区政府在寿山村建立了首座寿山石石馆,其占地面积约12 亩,建筑面积达3100 平方米,是一座集科普教育、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与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博物馆。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国石文化的繁荣发展,博物馆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区为寿山石的形成与品类厅:在这里共收藏有129 种200 多件珍稀原石。展厅内通过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和3D 技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寿山石的形成与分类,其中包括寿山石的开采、地质、保护及鉴别等方面,涉及生物、地理、水文、物理、化学等知识;第二区为寿山石文化览厅:该展区共收藏有自清代以来的寿山石专著300 多册,详细地展示了寿山石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陈列展示了寿山石从考古发现到历史传承,再到雕刻沿革,最后到文化交流等内容,为观众营造了良好的寿山石文化氛围;第三区为寿山石精品鉴赏厅:该厅共收藏有自宋代以来的100 多件经典作品,囊括了东西两大门派各个历史阶段的雕刻大师的传世名品。

一件作品想要流传,一种文化想要绵延,离不开雕刻者的思想情感和意识觉醒。对于寿山石雕作品要做到“以刀代笔,三思而行”,不要随意奏刀。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圆雕代表人物冯久和大师所说,“刀路不是概念的线条,而是块面的连续运作,不仅气势雄浑,还蕴含着笔墨的韵味”。寿山石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1500 多年,不单是寿山石雕本身所具有的迷人魅力,还饱含雕刻家创作时的情感寄托。

清代著名诗人黄任曾言:“爱他冰雪聪明极,何止灵犀一点通。”寿山石承载着文化,沉淀了历史。一件件精品沟通着古今,传承着深邃的文人精神,彰显着以小见大的精致美学,依循着道法自然的理念。从寿山石雕中可以看到过往的工匠精神及文化修养,同时也能看出福州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保留福州寿山石的“在地文化”成为创意发展的主流,也建立起人民对当地文化的自信。

猜你喜欢
圆雕寿山寿山石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不灭的初心(节选)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浅谈对圆雕的认识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