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强亮
【摘 要】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极其繁荣的时期,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比较富足,玉器不再为少数人享有佩戴,而是成为一种潮流,大部分人都有条件去进行追求。宋代玉匠技艺精湛,崇尚自然之美,一些装饰纹样影响到元、明、清三朝。
【关键词】玉佩饰品 和田白玉 圆雕 世俗化 生活气息
在宋朝,诗人梅尧臣就曾写过一首诗《天上》,其诗里面有两句是这样说的:“紫薇垣里月光飞,玉佩腰间正陆离。”古代作为装饰品的玉佩形制极其丰富,从佩戴在头上、颈间到腰间,简而言之,凡佩挂用的玉皆可称为玉佩。
在我国整个玉器发展史上,宋代玉器有着不可磨灭的浓重一笔。在宋朝时期,我国玉器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与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完全不同。主要原因可以说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在宋朝之前,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长期的战乱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人们连生活下去都成为问题,生活中一些基本条件都无法满足,怎么可能会有心思去追求玉呢?需求不足肯定是不会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当宋朝实现国家统一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而且是长时间的低迷之后的必“反”,这个“反”肯定是很高涨的。其二就是政治上的助力,宋朝的皇帝比较喜欢玉器,这相当于国家的政策助力于某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整个玉行业的升温,与之相关的商业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时很多城市里的许多店铺都经营着与玉器有关的生计,比如玉器的买卖、典当、玉雕等。在这个时候对玉器消息的关注不再仅限于当时上层阶级的一拨人,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关注各方面的玉器消息,也收藏和佩戴一些玉器。在宋朝,民众都非常喜欢将一个个小小的玉用绳结穿起来挂在身上,这仅仅是一种装饰,就如现代人喜欢戴一些饰品一样。
几年前,我国考古学家在南京市南郊江宁镇建中村发现了一座大型砖石结构的古墓,在这个墓群中发现的一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个古墓群是南宋时期的墓葬。随葬品中以成组的玉佩饰最为引人注目,动物形的玉饰件有鱼、兔、鸡、鸭、鹅、猴、龙头、虎、羊、象等,此外还有辟邪、瓜果、莲、瓶、金刚杵、人、飞天等玉饰件。这些玉饰件均出自于墓主胸前,虽因年代久远,串连玉饰件的丝线已经朽蝕断裂,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些玉器饰品都有着非常微小的孔,并且这些微小的孔里面还遗存着很多腐蚀的丝线。这表明这些动物形状的玉器之前本来是一套的,并且是通过这些腐蚀的丝线来进行连接的,而目前则是因丝线的腐蚀而断开连接了。出土的单个玉饰件虽体型较小,大多高1~3厘米,长2~6厘米,但数量多,器类丰富。其中鱼形玉饰件,以和田玉圆雕雕出鱼形,尾部上摆,鱼鳍及鱼尾均刻画线条,在这个鱼形玉器的中间部位有一个细小的孔,是用来进行串接的。虽然经历了千年,但整块玉的质地看起来还是非常温润,摸起来也非常舒服,整个图形非常简单,却在简单中透着一股高雅的气息(图1)。辟邪形玉饰件,以和田青玉圆雕雕出辟邪形,其独角弯曲,四肢伏地,张口卷尾,背部至底部对钻一圆孔(图2)。还有鹅形玉饰件,和田白玉圆雕雕出鹅形,鹅身及翅膀均以阴线刻划出羽毛,鹅回首似在轻啄羽毛,背至腹底部有一穿孔(图3)。这些动物形状的玉器质地都非常温润,每个动物的造型都非常形象生动,很多微小的细节都雕刻得非常细致,所使用的艺术手法非常多,几乎囊括了玉雕的所有技巧。整件玉器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就好像一只只活生生的动物展现在眼前。
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的绘画水平非常高。玉器的发展,特别是动物形玉器的发展是离不开绘画行业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宋朝时代玉器行业的大发展与绘画行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绘画追求的是既有形也要有神,这些动物形玉器的形神展露无疑,对于玉器的雕刻完全没有粗制滥造的行为。在这些出土的动物形玉器中可以看到,雕刻所使用的方法非常熟练,雕刻出来的动物也非常形象,且极其讲究,细微的部位都需要琢磨。阴线刻划比唐代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鳞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阴刻线刻画(图4)。其中很多玉佩饰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雕刻,将玉器“俏色”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宋代琢玉艺人善于利用玉料的自然色泽纹理和形状的差异,雕成与之相符合的各式花纹物象,当时被称为“巧色玉”。
研究发现,宋代的玉器非常贴近民间生活,此时期的玉器不再是高不可攀。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当时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民众在为生活奔波之余,有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可以享受其他生活的追求,玉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同时,宋代的商业气息非常浓厚,所以玉器的交易不可避免地走向民间。在民间,如果使用那些高大上的形象来进行玉器的雕刻,很有可能不符合民众的口味。所以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如以鸡、鸭、鱼、猴等动物为原型进行玉器的雕刻(图5),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出土的玉器很多都是以一些常见的动物为原型雕刻,也说明宋代的玉器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