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谊君 左军 赵厚亚 杨敬 杜磊
(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202183)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生长各个时期均可发生,是由禾布氏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小麦白粉病可侵害小麦地上部分的各个生长器官,主要侵害叶片和叶鞘,严重时也可为害茎秆和穗部,其表征一般为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多,植株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发病更严重[1]。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措施、肥料运筹、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面积较大,导致小麦叶片早枯、成穗率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且有日趋严重之势[3-4]。目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常用药剂三唑酮、氰烯菌酯等[5-6]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已不太理想。为此,笔者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及适用剂量,从而为后期这些高效药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在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4区北1号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黏土,肥力中等均匀。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20”,于2020年11月5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条播。试验进行时小麦长势良好,生长平衡。试验防治对象为小麦白粉病。
供试药剂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翠贝,巴斯夫股份公司生产),国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叶菌唑悬浮剂(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稳腾,拜耳股份公司生产)、48%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粮优,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约为333.5 m2,不设重复,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试验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3月9日),采用背负式喷雾器细喷施药1次,每667 m2用水量为30 kg。试验期间各处理区均未使用其他药剂,除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表1 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处理设计
分别于施药后5、10、15 d,每处理采用对角线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0株小麦,每株小麦调查最后4张叶片(以每株小麦的顶叶为倒数第一张叶片,自顶叶往下共数4张叶片),记载病叶率及其发病严重程度,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所得的数据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小麦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26% ~50%;9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片面积50%以上。
计算公式: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调查总叶数×9)]×100;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指-药剂防治区病指)÷空白对照区病指]×100%。
通过施药后1、3、7 d目测,各用药处理区的小麦生长均正常,叶色和株高均与空白对照区无明显差异,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较好。
由表2可知,不同杀菌剂在施药后的不同阶段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施药后5 d(3月14日)调查,处理(3)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病叶率为5.9%,平均病指为1.8,平均防效为82.8%;其次是处理(1),平均病叶率为8.5%,平均病指为3.2,平均防效为70.2%;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差的为处理(5),平均病叶率为12.6%,平均病指为6.3,平均防效仅为39.5%;处理(5)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其他4个药剂处理。
表2 不同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比较
据施药后10 d(3月19日)调查,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施药后5 d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各处理间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3)的平均防效仍为最高,为93.4%,平均病指为1.5;其次是处理(1),平均防效为87.0%,平均病指为3.3;处理(5)的防效最低,仅为69.9%。
据施药后15 d(3月24日)调查,各药剂处理的防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各药剂处理的防效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5)、处理(2)。其中,处理(3)的防效最高,为88.4%,显著高于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的防效次之,为80.5%,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5);处理(1)与处理(3)之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两个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5)。
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药剂间的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稳腾)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翠贝)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表现为持效期长、综合防效高、安全性好。在小麦白粉病一般发生年份,推荐于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每667 m2施用1次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稳腾)50 mL进行防治,持效期可达10 d左右,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小麦白粉病,建议在第1次施药后10 d再增加1次用药,以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